1300南翼采区优化设计说明书_1.pdf
《1300南翼采区优化设计说明书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00南翼采区优化设计说明书_1.pdf(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 言 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于 2003 年建井,2006 年 11 月投产.从三维勘探资料结合本区域钻孔以与掘进实际揭露情况分析,本区域地质水文条件复杂,1300采区南翼设计 5个采煤工作面,现已开采4个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均为走向长臂悬移支架炮采放顶煤,为响应上级部门对回采工艺的要求,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采煤安全保障水平.根据相邻块段地质情况,与勘探资料的分析,-380m水平1300采区南翼1312 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鑫安煤矿将-380m 水平 1312 采煤工作面设计为综采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由于受 1300 采区南翼原有生产系统的制
2、约,对 1312 综采面的安装与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为使 1312 综采面更好更快的安装、生产,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编制了 1300 采区南翼生产系统优化设计.一、编写依据 1、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安全设计专篇 2、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3、某某华宁矿业集团某某鑫安煤矿-380m 水平 1300 采区设计说明书 4、某某省宁阳县鑫安煤矿 1312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X 6、煤矿安全规程 二、设计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煤矿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的有关规
3、程、规 X 和规定,从现有采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采矿技术和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拓布局,安全可靠,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尽快把该采区建成一个布局合理、生产安全、高产高效、高经济效益的采区.三、采区主要技术指标 1300 南翼采区煤层赋存较稳定,平均煤厚 5m,剩余可采面积37700m2,剩余地质储量为 26 万 t,设计回采率为 86%,回采煤量 t.第一章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鑫安煤矿井田东西长约 29km,南北宽约 1.39km,面积约 28km.主采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约5m,煤尘爆炸指数为4042,二类自燃,为低瓦斯、低 CO2
4、矿井.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 45 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 51.8 年,立井暗斜井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二、交通位置 鑫安煤矿于某某省西南部的宁阳县境内,距宁阳县城约 9km,行政区划属某某市宁阳县管辖,兖州新乡铁路在井田南部约 25km处东西向通过,西到某某与京九铁路相连,至某某与京广铁路相接,东至兖州与京沪线和兖石铁路连通.兖州兰考国道公路干线横贯工作区南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三、地形地貌 1300 南翼采区位于工业广场以东,地面标高为+56-+57.1m,区内地形平坦为大面积农田,无积水区、无水渠,无建筑物,为大面积农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无影响.第二
5、节 采区地质特征 .一、采区位置、周边关系与开采情况 1300 采区位于 F35、F36、F37、F45、F42、F45断层之间,区内 F34 断层落差 30m-50m 走向近东西,横贯采区中部,把本采区从中局部割成南北两个块段.北部为 F42、F44、F45、F34 包围块段,南部为 F34、F24、F36、F37、F45 包围块段,区内 F43 边界附近煤岩受岩浆岩侵蚀,其余局部条件相对简单,煤层赋存稳定,走向变化不大,煤岩层倾角在100-230 之间,具体为浅部小、深部大,采深在 350m-550m.井下标高为-300-500m,地面标高为+56+57.1m.二、开采技术条件与煤层赋存特
6、征 1、1312工作面走向平均长度280m、倾向平均长度110m、面积为30800,工作面倾角在822之间.1312采煤工作面位于-380m水平,开采煤层为某某组第3煤层,煤层厚度在3.86.2m之间,平均为5m.由亮煤与暗煤组成,块状,含黄铁矿薄膜,硬度系数f=1.81.9,含夹矸12层 岩性主要为灰色泥质粉细砂岩,厚度约0.20.5米,局部缺失.工作面沿伪倾斜方向开采.煤层产状:倾向85140,倾角 1228.2、煤层直接顶为粉细砂岩,厚度为23.6m;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58m;煤层直接底为粉细砂岩,厚度为3.65.8m;老底为中细砂岩,厚度为5.512m.3、本工作面内还可能存在落差
7、较小的断层,但对回采影响较小.4、鑫安煤矿属低瓦斯、低CO2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13m3/min,CO28m3/min,CO2相对涌出量为0.25m3/min.煤尘爆炸指数为40%-42%,属爆炸性煤层.煤的自燃发火期为61天.自燃倾向性为二类自燃.三、水文地质 3/h,3/h,对回采无影响.2、3 煤层下距三灰 48.165.5m,且三灰属弱含水层,对回采无影响.3、根据井下巷道揭露与钻探资料分析,工作面内断层与边界断层均不含水、不导水,对回采无影响.4、本回采工作面无钻孔,不会出现钻孔导水情况,无钻孔突水危险.总之,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清楚、简单、无突水危险.建议:1、回采过程
8、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如此,当工作面与附近工作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展任何采掘活动.2、当汛期本区域连续降雨达到 50mm 以上或天气预报为暴雨的天气时,必须停产撤人.3、该工作面为伪倾斜上山开采,在下顺槽敷设好双泵双回路排水系统,保证排水能力不低于 20m3/h.4、在设计1312上顺槽掘进过程中与工作面回采
9、前应与时对 1310工作面采空区进展探放水工作.四、底板安全隔水层计算 根据 2009 年颁发的 煤矿防治水规定 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公式,按突水系数计算:由 T=P/M T突水系数,Mpa/m;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 可得:M=P/T .1300 采区采深为 630m,P 取最大水压 6.3Mpa,T 突水系数不大于0.06 Mpa/m,可得 M=6.3/0.06=105 m 所以,根据突水系数评价安全开采,有效隔水层厚度必须大于105m.奥灰与 3 煤间距为 180-190 m,远大于有效隔水层厚度 M:105 m,符合安全可采距离要求.第二章 采区优化开采
10、可行性 第一节 采区优化开采必要性 鑫安煤矿现生产采区为-380m 水平 1300 采区,采区设计由某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以泰煤字200867 号文批复,采用南北翼分块段形成 1300 采区生产系统.1300 采区南翼设计为 6 个采煤工作面,现已开采4个工作面.根据相邻块段地质情况,与勘探资料的分析,-380m水平1300 南翼采区 1312 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响应上级部门对回采工艺的要求,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采煤安全保障水平,鑫安煤矿将-380m水平1300采区1312采煤工作面设计为综采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由于受 1300 采区南翼原有生产
11、系统的制约,对 1312 综采面的安装与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为使 1312 综采面更好更快的安装、生产,鑫安煤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 1300 南翼采区生产系统进展优化设计.第二节 采区优化可行性 一、储量可靠 .1300 采区南翼煤层赋存较稳定,平均煤厚 5m,剩余可采面积37700m2,剩余地质储量为 26 万 t,设计回采率为 86%,回采煤量 t.二、优化后生产系统 目前,矿井-600m 水平已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开拓准备十分便利.-380m 水平 1300 采区北翼生产系统优化后,在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如此同时,减少了运输环节与巷道维修量,增加了通风断面,减小风阻
12、,降低了一通三防的管理难度,减少排水环节与管路敷设长度,供电长度也大大的缩减,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线路维护难度.第三章 采区优化方案与开采 第一节 采区优化方案 鑫安煤矿为响应上级部门对回采工艺的要求,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采煤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尽量少留煤柱,增大采区煤炭采出量,结合本采区煤层产状、地质构造、保护煤柱的留设以与现有生产系统等因素,我们考虑以下方案对1300 采区北翼生产系统进展优化.一、优化原因 鑫安煤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服务于1312 采煤工作面的-380m水平 1300 南翼采区各生产系统进展了认真的分析,经研究:-380m 水平1300
13、南翼采区现有生产系统对1312采面的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安装、生产均带来了诸多制约因素.-380m水平1300南翼采区轨道下山,支护为梯形断面工2,在辅助运输环节中,由于断面过小无法下放综采支架、割煤机等配套设备,如果由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通过轨道下山将设备松至工作面,运输环节较多,需要多部绞车将设备运至.工作面,人工推车距离过长人员劳动强度大;-380m 水平 1300 南翼采区集运下山所铺设皮带为 SSJ800 型皮带,该运煤系统运输距离较长、环节多,且皮带多采用上运方式,运输能力不足,给综放工作面生产带来了制约因素;该通风系统中 1300 南翼采区集运下山为采区进风巷,130
14、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为采区回风巷,通风距离长,风阻大,采区通风设施多、漏风率大;排水工作利用 1300 南翼采区集运下山、1300南翼采区水仓排至-600m 水平,环节多、敷设管路长;供电系统通过-380m水平变电所供至 1300采区南翼至 1312采面移动变电站,供电线路长,最远端短路电流小,势必要更换大截面电缆,资金投入大.方案优化后通过 1312 采面运输联络巷与 1312 采面下顺槽联通,并借助-600m 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600m 胶带暗斜井构成采面运煤系统;对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下变坡点以上 120m 刷扩改造,使其具有运输综采设备的条件,通过与 1312 采面上顺车场
15、联通,并借助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平车场、-600m 轨道暗斜井构成采面辅助运输系统.新风通过-600m 轨道暗斜井、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平车场、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进入 1312 采面上顺槽,乏风经过 1312 采面下顺槽、1312 采面运输联络巷,通过-600m 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600m 胶带暗斜井回出.采区优化后原上部系统不在使用.二、优化后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工作面1312工作面下顺槽1312工作面运输联络巷1312采面煤仓1312采面皮带运输巷-600m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600m胶带暗斜井-380m水平煤仓-380m胶带暗斜井-147m井底煤仓主井.2、辅助
16、运输系统 副井-147m井底车场-380m轨道暗斜井-600m轨道暗斜井1300南翼采区轨道下平车场1300南翼采区轨道下山1312采面上顺槽车场工作面.采区运输距离为 120 米,提升绞车一部.3、通风系统 新风 由副井-147m水平井底车场-380m轨道暗斜井-600m轨道暗斜井1300南翼采区轨道下山1312采面上顺槽1312综放工作面乏风1312采面下顺槽1312采面皮带运输联络巷1312采面皮带运输巷-600m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600m胶带暗斜井-380m水平总回总回风巷-380m胶带暗斜井主井.4、排水系统 工作面涌水沿下顺槽水沟流至临时水仓,经潜水泵排至1312皮带运输巷临时水
17、仓,再排至-600m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水沟,然后经-600m水平大巷水沟流入-600m泵房水仓,由-600m泵房水仓水泵排到-380m泵房水仓至地面.采面下顺槽与运输联络巷临时水仓各安设水泵两台.5、供电系统 1309 采面供电主回路由-600m 水平变电所,供至 1312 采面配电点与移动变电站,供电长度为 200 米.6、防尘系统 1312采面防尘水来至地面防尘水池,防尘水通过108#钢管经-380m轨道暗斜井、-600m 轨道暗斜井、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进入采面上下顺槽,采面上下顺槽敷设防尘水管采用 2 寸钢管.第二节 采区优化方案比照 一、优化后方案与原方案比照:1、运煤系统 优
18、化系统后运煤长度将缩短300米,皮带减少2部,直接由1312采面皮带运输联络巷经-600m 水平南翼回风联络巷运至-600m 胶带暗斜井大倾角皮带,运输环节少,便于设备集中管理,运输路线简捷顺畅,大大减.少了采面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且防止 1300 南翼采区集运、轨道巷受1310 采面采动影响而造成的巷道维修.2、辅助运输系统 辅助运输路线如果由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通过轨道下山将设备松至工作面,由于巷道为工字钢架棚支护,断面小无法下放综采设备,需对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整条巷道进展扩巷改造,需扩巷长度为 400 米,且运输环节较多,需要多部绞车将设备运至工作面,人工推车距离
19、过长人员劳动强度大;对 1300 南翼采区轨道下山下变坡点以上 120m 刷扩改造后,将综采设备通过 1 部绞车提至工作面车场,既大大降低了原系统中刷扩改造巷道的本钱与工期,又减少了运输环节,为采面安装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3、通风系统 1300 南翼采区系统优化后,通风路线距离大大减少,减少了通风设施的构筑,降低了一通三防的管理难度,大大的减少了漏风率与风阻;1300南翼轨道下山原巷道为工字钢架棚支护,断面为梯形,净断面积2,刷扩改造后采用 29#U 型棚支护,净断面积2,扩大了通风断面,且因支护形式的改变减少了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增加了采面供风量.4、排水系统 优化系统
20、后 1312 采面涌水为下山排水,减少了排水路线距离与环节,机械排水高程降低 200 米,减少敷设排水管路约 500 米.5、供电系统 优化系统后供电长度减少 400 米,防止因供电线路长,造成的线路维护难度大,电压降增大,设备起动电流大,起动困难的问题.供电距离长,最远端短路电流小,势必要更换大截面电缆,资金投入大.第三节 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确实定 .-380m 水平 1300 采区南翼布置 1312 采煤工作面.所采煤 3 煤厚平均为 5m,直接顶厚 23.6m.根据上部采面揭露情况与勘探资料,1312采面地质条件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决定在该采区采用综采支架放顶煤采煤工艺,按走向长壁布
21、置,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二、采煤方法、生产工艺 采煤工艺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工艺.O.l,循环进度为 0.6 米.液压支架尾梁插板伸缩、升降尾梁放顶煤,放煤高度 2.8 米、采放比为 1:1.27.采取一采一放,双轮循环顺序折返放煤工艺,放顶煤步距为 0.6 米.落煤方法 1、采煤机的进刀 米.具体操作如下:1工艺顺序溜头:采煤机端头斜切进刀落、装、运煤采煤机回刀割三角煤伸出前伸缩梁采煤机向溜尾方向正常割煤收回前伸缩梁、前移 1#、2#、3#过渡架放 1#、2#、3#过渡架顶煤拉后部溜头前移端头架推前部溜头前移根本架推前部溜子放根本架顶煤拉后部溜子.2工艺顺序溜
22、尾:采煤机溜尾斜切进刀落、装、运煤采煤机回刀割三角煤伸出前伸缩梁采煤机向溜头方向正常割煤收回前伸缩梁、前移 90#、89#、过渡架放 90#、89#过渡架顶煤拉后部溜尾推前部溜尾收回前伸缩梁、前移根本架推前部溜子放根本架顶煤拉后部溜子.溜头采煤机进刀示意图:2、采煤机正常割煤 .正常割煤长度为75米,采煤机以m/min的速度向上下割煤,直至割透上下端头煤壁.采煤机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上部、后滚筒在下部的方式.3、放煤 放煤工艺采用一采一放顶煤,放煤步距0.6米,双轮循环顺序折返放煤工艺.工作面后部输送机在每个循环放煤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与时拉移,拉移步距为0.6m.三、采区参数 1、回采工作面
23、长度 该采区回采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约为 280m,倾向长度约为 60110m.2、区段划分与回采工作面个数:2 个回采工作面.3、开采顺序 沿煤层倾斜方向先采上部工作面,后采下部工作面,下行式开采;沿煤层走向方向由边界切眼向中央上山后退式开采.4、回采率 采区煤炭回采率不低于 86%.第四节 工作面生产能力 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工作面每天 2 个循环,每循环进尺 0.6m,机采高度 2.2m,放煤高度平均为 2.8m,煤层综合回收率按 86%计:日产量:110250.86783吨 月产量:110252886%22000吨 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和矿年度计划,每月产量按 22000 吨计算,服务时间
24、为 8.3 个月.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回采储量/月产量 .=182767/220008.3 月 第五节 采煤工作面装备 工作面装备详见表 3-1 工作面装备表表 3-1 序号 设备名称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根本支架 ZF3000/16/25 架 97 2 过渡液压支架 ZF4200/18/28 架 6 3 刮板输送机 SGZ630/264 部 2 SGB630/150C 1 4 胶带输送机 SSJ1000 型 部 3 5 乳化液泵站 台 2 6 采煤机 MG150/380-QWD 台 1 7 金属铰接顶梁 HDJA-1000A 根 40 8 注水钻机 KHYD-40 660V
25、2kW 台 2 9 机 SZZ764/160 型 台 1 10 无极绳绞车 JWB-75BJ 部 2 11 皮带综合保护B1-127 127V 台 4 第四章 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通 风 一、概 况 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目前总进风量 4200m3/min,总回风 4290m3/min.地面通风机房装备 BDK65-10-NO26 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分别配用 2160kW 电动机,担负全矿井通风任务.反风方式为风机反转.二、采煤用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按气象条件计算 Qcf=6070%VcfScfKchKcl=6070%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00 采区 优化 设计 说明书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