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pdf
《中国古代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教育.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古代教育-作者:_ -日期:_ 2 第一章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1,五帝时期 成均 庠 2,夏代学校 序 校 3,商代学校 大学 小学 庠 序 (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_)(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 书,器,学 2,国学与乡学 国学:王都内,为奴隶主设立,分小学和大学 乡学:郊外,一般奴隶主和平民,司徒负责。(“乡三物”:六德,六行,六艺)3,小学和大学 小学:贵者 8 岁,庸者 15 岁,德行艺仪 大学:辟雍,泮宫。大学学大艺,履大节。道行,道艺。“小成”“大成”4,家庭教育 礼记 3(三)“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二、私人讲
2、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一)私人讲学的兴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学衰败,世袭制度下,贵族子弟的没落“可以无学,可以无害”。王权衰落,礼崩乐坏 掌握文化知识的部分,士阶层崛起“学术下移”(二)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1,养士之风盛行 一方面,各家各派以学校为阵地,以讲学为手段,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不同的学派就是不同的教育团体。另一方面,各家各派的教育认识不同而相互辩难。2,私学发展 儒墨道法,儒墨为“显学”(三)齐国的稷下学宫 性质:基本上是私学,是一家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议论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学府。讲学特点:学术自由 历史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
3、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四)孔丘 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2,教育作用和地位 社会作用:庶,富,教 个体发展:性相近,习相远 3,“教育无类”与教育对象 原意 实践 历史作用: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文化下移,使得文化学术繁荣,百家争鸣。4,“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 语出:子夏。历史意义: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5,教学内容 文,行,忠,信(文忠信是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6,教学方法 学思行并重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由博返约 7,道德教育 仁和礼是孔子
4、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修养方法:立志 克己 力行 中庸 内省 改过 5 8,论教师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以身作则 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9,历史影响 首先提出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订六经,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造就各类人才。重视道德教育 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等等。论述:1 孔子和
5、苏格拉底德育、教学方法比较 2,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人性论(教育作用)异同(五)孟轲 1,孟轲与思孟学派 6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2,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人可皆为尧舜”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四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良知良能扩而充之”3,明人伦与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大丈夫人格;充满道义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义务感“浩然之气”:“富
6、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修养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内法说”:强调内心的体察反省,启发人的道德自觉,强调理性的自律道德。5,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7 论述:孟子、荀子、墨子三者的比较(如大丈夫、大儒、兼士的异同)(六)荀况 1,“六经”传人 2,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恶”,人的感知觉引导人向满足自身欲望发展。“伪”,人的“礼”、“义”是人为结果,是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化性为伪”,通过教育来改变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3,培养大儒的教育目标 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4,以儒经为教
7、学内容“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荀子“外铄”;孟轲“内发”)5,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如见之”理想的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6,论教师 强调教育作用 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七)墨家 8 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染于苍者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兼士、贤士“兼士”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 政治和道德教育。“十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兼爱是核心。科学技术教育。“各
8、从事其所能”文史教育 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5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主动“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创造“述而作”,既继承古代文化,又有所创造。实践“听其言观其行”量力“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一、学生的精力;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八)道家 1,“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 道家认为,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教育是最大的人为,它是破坏自然、违背人性的。2,“逍遥”的人格理想 道家反对儒家的礼教,主张“绝圣去智”,“不言之教”,培养“上士”“隐君子”。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贵师、道观、用反、虚静(九)法家 实践来源“理官”理论来源李悝法经商鞅韩非五蠹孤愤说难显学内外
9、储 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绝对性恶论”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法家基本特征 提倡“耕战”(十)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荀况非十二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显学五蠹;杂家吕氏春秋 1,学记 地位:中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教育学的雏形”。作用:10 社会作用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是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个体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人的发展问题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制度及学校管理 大学学年制,年限为 9 年,分两个阶段。前 7 年后 2 年。特点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