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工程概况.pdf
《第2章、工程概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工程概况.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建设目的某市地铁五号线是某市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线,主要解决城乡南北向交通问题,是奥运工程重要项目。线路南起丰台区宋家庄站,北至昌平区的太平庄北站,沿线分别穿过丰台区、崇文区、东城区、朝阳区和昌平区。线路在干杨树站以北是地面或高架线路,以南为地下线,与原有 1、2 号线交叉站有崇文门站、东单站、雍和宫站。全线长度 27.6km,地下线长 16.9km,高架线长 10.7km,车站 22座,其中地下站 16 座,地上站 5 座,地面站 1 座。某市地铁五号线土建工程 xx 合同段包括 2 个盾构施工区间,东单站xx 站区间地面建筑状况复杂,地下管线、人
2、防建筑多,施工难度较大;依据业主编排的五号线工程整体方案,盾构标段工程为关键作业,工期要求紧。由于建设质量及工期要求都比较严格,因此必需保质保量按时完工,从而按时确保地铁五号线的铺轨工作和全线开通。2.2工程范围及工程结构形式2.2.1 工程范围某市地铁五号线 xx 合同段土建施工包括 2 个区间盾构施工:xx 站xx 站区间,xx 站xx 站间,以及各个区间的联络通道。2.2.2 区间隧道工程结构形式2.2.2.1区间隧道线路1、xx 站xx 站区间线路为双线,区间全长 754.xx2m。利用东单站作为盾构始发井,该盾构机由东单站北端右线向北推动,到 xx 站掉头后,继续向南推动本区间段的左
3、线。轨顶距地表 1414.5m,本线路曲线半径 2000m。设 计 起 点 K7+876.764以 3 上 坡 出 始 发 井 到 达 本 区 段 最 高 处K8+220.000,而后以 3下坡进入 xx 站,到达最低处 K8+640.000。左右线隧道中线间距起止位置东单站K8+268.000K8+268.000 xx 站隧道覆土厚度:810m。2、xx 站xx 站区间线路间距(m)16.814.8线路为双线,区间全长 666.564m。利用 xx 站南端作为右线盾构始发井和左线盾构接收井。轨顶距地表 1421m,本线路曲线半径 2000。设计起点 K9+476.300 以 8上坡到达本区段
4、最高处 K8+857.000,然后以xx上坡,到达 K8+853 变坡度,以 3下坡进入 xx 站,到达最低处。左右线隧道中线间距起止位置xx 站K9+128.000K9+128.000 xx 站2.2.2.2盾构隧道结构隧道结构:内径 5400mm,外径 6000mm。隧道结构衬砌:预制装配式板形钢筋混凝土管片,厚300mm,宽 1200mm,接受一般环管片衬砌及直线环、左转环、右转环,错缝拼装。通用环沿环向分为 6 块,3 块标准块(中心角 67.5o),2 块邻接块(中心角 67.5o)和 1 块封顶块(中心角 22.5o),楔形环(左、右转环)的楔形量按最小曲线半径 300m 计算确定
5、,楔形量为48.00mm,楔形角0.46o,楔形量平分为两部分,对称设置在楔形环的两侧环面。管片连接方式:纵缝和环缝均接受弯螺栓连接,环向接缝设 2 个螺栓,纵向共设 16 个螺栓(封顶块 1 个,其它管片每块设 3 个螺栓)。管片环与环之间接受错缝拼装方式,管片端面接受平面式,仅设置防水胶条处留有沟槽。特殊钢环片共 8 块,在区间正线隧道与联络通道交界处设 2 环开口衬砌环特殊管片。2.2.3 联络通道工程结构形式区 间 名 称东单站xx 站xx 站xx 站2.2.4 盾构工作井xx 站xx 站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井设置于 xx 站南端,调头井设置在 xx 站北端。竖井使用车站端头结构空间。东
6、单站xx 站区间盾构始发及接收井设置于东单站北端,调头井设置在 xx 站南端.里 程K8+268.0K9+128.0内净空尺寸(mmmm)2000 280020002800长度(m)10.88.8线路间距(m)14.816.82.3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2.3.1 工程地质2.3.1.1 东单站xx 站区间工程地质东单站xx 站区间隧道所在的区段处于某市永定河冲洪积扇轴部,地势平坦,微有起伏,地面标高在 44.8045.70m 之间。勘察揭露地层土质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1层:杂色,稍湿,局部因管道漏水呈饱和状态,松散稍密,表层为沥青路面,埋设有各种地下管线,含旧房基础及
7、三合土地基。一般厚度为13m,最大厚度为 6.40m。粘质粉土素填土层:黄褐色灰色,稍湿饱和,可塑硬塑,结构性差。厚度为04.4m,以上两层总厚度一般为36.4m,层底标高为39.4043.00m。(2)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地层(Q4al+pl)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褐黄色黄褐色,稍湿饱和,可塑硬塑。该层在不同的地段分别夹粉质粘土1层、重粉质粘土2层,局部夹粉细砂透镜体3层。本层厚度为 5.18.9m,层底标高为 31.9635.51m。粉细砂层:褐黄色黄灰色,湿饱和,密实,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下部为中粗砂1层或砾砂2层。本层厚度为 1.05.9m,层底标高为 29.3830.96m。(3)第四纪
8、晚更新世冲洪积地层(Q3al+pl)圆砾层:杂色,饱和,密实。砾石为亚圆形,未风化微风化,一般粒径为230mm,最大粒径为 110mm,中粗砂充填,局部夹中粗砂2层透镜体。该层中部或底部颗粒较粗成为卵石3层,其一般粒径为 2080mm,依据详勘报告资料最大粒径为 210mm,中粗砂充填。本层厚度为 2.14.9m,层底标高为 24.8527.80m。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褐黄色,饱和,硬塑,含姜石,该层上部普遍夹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1层及粘土2层,该层总厚度为26.0m,层底标高为 21.3023.96m。中粗砂层:褐黄色,饱和,密实,含少量砾石,夹粉细砂1层,本层厚度为 1.19.9m,层底标高
9、为 16.0620.91m。卵石层:杂色,饱和,密实。卵石为亚圆形,未风化,一般粒径为2080mm,最大粒径为 200mm,中粗砂或粘性土充填。本层一般厚度大于 3.0m。2.3.1.22.3.1.2 xx 站xx 站区间工程地质xx 站xx 站区间勘察揭露地层土质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1层:杂色,稍湿,局部因管道漏水呈饱和状态,松散稍密,表层为沥青路面,埋设有各种地下管线,含旧房基础及三合土地基。一般厚度为0.85.7m,最大厚度为 5.70m。粘质粉土素填土层:黄褐色灰色,稍湿饱和,可塑硬塑,结构性差。厚度为 03.7m,以上两层总厚度一般为 3.75.7m,层底
10、标高为 39.9041.67m。(2)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地层(Q4al+pl)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褐黄色黄褐色,稍湿饱和,可塑硬塑。该层在不同的地段分别夹粉质粘土1层、重粉质粘土2层,局部夹粉细砂透镜体3层。本层厚度为 1.57.5m,层底标高为 33.4539.32m。粉细砂层:褐黄色黄灰色,湿饱和,密实,局部夹粉质粘土粘质粉土3层,下部为中粗砂1。本层厚度为 3.58.6m,层底标高为 29.7531.75 m。(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地层(Q3al+pl)圆砾层:杂色,饱和,密实。砾石为亚圆形,未风化微风化,一般粒径为230mm,最大粒径为 110mm,中粗砂充填,局部夹中粗砂2层透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概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