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检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检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检测-.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检测-作者:_ -日期:_ 第六章检测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6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710 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C伽利略用“月地检
2、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2.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 B、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 A、B、C 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 A和卫星 C具有相同大小的线速度 B物体 A和卫星 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卫星 B在 P 点的加速度与卫星 C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卫星 B在 P 点的线速度与卫星 C在该点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3如图所示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
3、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 v gr,可知 vAvBFBFC C角速度 ABC D向心加速度 aAaBaC 4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8km/s,某行星质量是地球的 6 倍,半径是地球的 1.5 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A16km/s B 32km/s C4km/s D2km/s 5图甲所示的“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图乙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此时二者的连线通过地心,轨道半径之比为 14。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
4、的是()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速度大于 7.9km/s 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大小是地球同步卫星的 4倍 C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 3h,且从图示位置开始经 1.5h与同步卫星的距离最近 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轨道康复者”应从图示轨道上加速,然后与同步卫星对接 6.下列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都一定相同 原来在某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
5、一前一后,若要使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的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一只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A B C D 7北京时间 2005 年 7 月 4 日下午 1 时 52 分(美国东部时间 7 月 4 日凌晨 1 时 52 分)探测器成功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投入彗星的怀抱,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彗星的“大对撞”,如图所示。假设“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 5.74 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 B近日点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
6、处线速度 C近日点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加速度 D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 82013 年 6 月 11 日 17 时 38 分,我国利用“神舟十号”飞船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设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离地高度为 H,地球半径为 R,则根据 T、H、R和引力常量 G,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是()A地球的质量 B地球的平均密度 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 D飞船线速度的大小 9.土星外层上有一个环(如图),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部分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 v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 R之间的关系来判断()A若
7、v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B若 v2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C若 v1R,则该层是土星的一部分 D若 v21R,则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10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1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 0到 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 6 倍、直径是地球的 1.5倍,公转周期为 13 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 0.31 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 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 223倍 C该行
8、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3365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度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物体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质量会稍有变化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 R 和 2R(R 为地球半径),质量分别为 m 和 3m,它们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1)它们的周期之比 T甲T乙_。(2)它们的线速度之比 v甲v乙_。(3)它们的角速度之比 甲乙_。(4)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a甲a乙_。(5)它们所受地球的引力之比 F甲F乙_。12 三、论述计算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
9、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10 分)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g,地球的半径为 R,忽略火星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求:(1)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的大小;(2)王跃登陆火星后,经测量发现火星上一昼夜的时间为 t,如果要发射一颗火星的同步卫星,它正常运行时距离火星表面将有多远?13(11 分)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一斜坡上 P 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 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 t 落到斜坡另一点 Q 上,斜坡的倾角,已知
10、该星球的半径为 R,引力常量为G,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 V43R3。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2)该星球的密度;(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14(11分)2008 年 9月 25日 21 时 10 分 04 秒,“神舟”七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分钟后,“神舟”七号飞船已经进入远地点 347 公里、近地点 200 公里的预定椭圆轨道,9月 26 日凌晨4 点,飞船在成功变轨之后,进入 343 公里的近圆轨道,如图所示。“神舟”七号的发射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提供空间天气保障,国家气象中心利用了风云四号同步卫星进行气象测控。已知风云四号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为 3.6104
11、km。(地球的半径为 6.4103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神舟”七号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时,质量为 120kg的舱外航天服所受重力的大小;(2)“神舟”七号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12 分)石墨烯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新材料,其超高强度及超强导电、导热等非凡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望使 21 世纪的世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发现者由此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石墨烯制作超级缆绳,人类搭建“太空电梯”的梦想有望在本世纪实现。科学家们设想,通过地球同步轨道站向地面垂下一条缆绳至赤道基站,电梯仓沿着这条缆绳运行,实
12、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便捷的物资交换。(1)有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月球离地面的高度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可能经过杭州的正上方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若把地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己知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a1,近地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a3;地球北极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1,地球赤道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 g2,则()Aa1g1 Ba2g1 Ca3g1 Dg1g2a3(3)当电梯仓停在距地面高度
13、 h4R 的站点时,求仓内质量 m50kg 的人对水平地板的压力大小。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地球自转角速度 7.3105rad/s,地球半径 R6.4103k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第六章限时检测 第卷(选择题 共 4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6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710 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14、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B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C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D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答案:C 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知 C错,ABD 正确。2.如图所示,A 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 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 行 的 卫星,C 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 为 B、C 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 A和卫星 C具有相同大小
15、的线速度 B物体 A和卫星 C 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卫星 B在 P 点的加速度与卫星 C在该点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卫星 B在 P 点的线速度与卫星 C在该点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物体 A和卫星 B、C周期相同,故物体 A 和卫星 C 角速度相同,但半径不同,根据 vR可知二者线速度不同,A 项错;根据 aR2可知,物体 A 和卫星 C 向心加速度不同,B 项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 B 和卫星 C 在 P 点的加速度 aGMr2,故两卫星在 P 点的加速度相同,C 项正确;卫星 C 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卫星 B 轨道为椭圆,故万有引力与卫星 C所需向心力不
16、相等,二者线速度一定不相等,D项错。3(湖南师大附中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根据 v gr,可知 vAvBFBFC C角速度 ABC D向心加速度 aAaBaC 答案:C 解析:设地球质量为 M,卫星质量为 m,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由 GMmr2mv2rm2rma得,v1r,1r3,a1r2。因为 rArBvBvC,A 错。ABC,C对。aAaBaC,D错。而 Fmr2,由于三个卫星的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卫星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关系,B错。4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8km
17、/s,某行星质量是地球的 6 倍,半径是地球的 1.5 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A16km/s B 32km/s C4km/s D2km/s 答案:A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对于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星球半径,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2mv2r,解得:vGMr。因为行星的质量 M是地球质量 M 的 6 倍,半径 R是地球半径 R 的 1.5 倍,故vvGMRGMRMRMR2,即 v2v28km/s16km/s,A 正确。5图甲所示的“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 航天 综合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