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真题】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中考真题】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真题】青海省西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8 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23 S32 Cu 64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胆矾研碎 C.食物腐败 D.干冰升华【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海水晒盐是将海水引到盐池中,是水分蒸发,盐结晶出来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胆矾研碎是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状的胆矾,该过程中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食物腐败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
2、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使食物变质,故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D、干冰升华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 C。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21%,其它气体占 1%,故选 A。3.下列化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Ca(H2 PO4)2 B.(NH4)2HPO4 C.CO(NH2)2 D.K2SO4【答案】B【解析】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钾三种元
3、素,只含有氮元素的物质是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物质是磷肥,只含有钾元素的物质是钾肥,三种营养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物质叫复合肥;A、Ca(H2 PO4)2 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磷元素,故是磷肥,故错误;B、(NH4)2HPO4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有氮元素和磷元素,故是复合肥,故正确;C、CO(NH2)2 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故是氮肥,故错误;D、K2SO4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钾元素,故是钾肥,故错误。故选 B。4.2018年 6月 5 日是第 47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以下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
4、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利用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增产,可以尽量多用 C.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答案】D【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要合理开采利用,不能无限制的利用,故错误;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增产,我们要合理的使用,如过量的不加节制的使用,会污染空气,破坏土壤,故错误;C、汽车运行需要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故要尽量少开私家车,故错误;D、生活中的污水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故生活污水要处理合格后才能排放,故正确。故选 D。5.下列列含氮的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3 价的是()A.N2 B.NH3 C.
5、NaNO2 D.HNO3【答案】C【解析】A、氮气是单质,故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故错误;B、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求得,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故错误;C、NaN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1+x+(-2)2=0,解得 x=+3,故正确;D、HNO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1+x+(-2)3=0,解得 x=+5,故错误。故选 C。6.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
6、B.B C.C D.D【答案】C【解析】A、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 pH时,pH试纸不能直接插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溶液,故错误;B、该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故错误;C、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正确;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故选 C。7.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 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A.尼古丁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尼古丁是由 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的 C.尼古丁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7、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7:1【答案】A【解析】A、尼古丁的化学式为 C10H14N2,由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正确;B、尼古丁是有机物,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的,而 1个尼古丁分子是由 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4:(142)=120:14:2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尼古丁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4:(142)=60:7:14,故错误。故选 A。8.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 X 2H2O2Sb2O5 2H2O,可推断 X的
8、化学式为()A.H3SbO4 B.SbO3 C.SBO2 D.Sb2O3【答案】D 9.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气泡较快,甲、丁无现象;再将甲投入丁的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序为()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乙丙【答案】B【解析】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甲、丁无现象,说明乙丙的活动性比氢强,甲、丁的活动性比氢弱,丙产生气泡较快,说明丙大于乙,乙大于氢,再将甲投入丁的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
9、说明甲比丁活泼,故甲乙丙丁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丙乙甲丁,故选 C。10.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梳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描述实验现象 B实验安全 50mL水和 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等于 100mL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二气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实验室鉴别化学药品时不可以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向燃然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节约实验时间 C化学与生活 D认识物质俗名 人体缺乏维生素 A容易患坏血病 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 碳酸钠苏打 氢氧化钙一消石灰 氢氧化钠一火碱
10、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隙,50 mL水和 50 mL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填充了对方的间隙,故总体积小于 100 mL;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二气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溶液变红色,故 A 错误;B、可燃性气体中含有氧气的话,在点燃后会急速燃烧,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易引起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化学药品大多是有毒有腐蚀性的,故实验室鉴别化学药品时不可以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正确;实验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止引起火灾,故错误,故 B
11、 错误;C、人体缺乏维生素 A容易患夜盲症,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故错误;洗涤剂除油污利用洗涤剂可以和油污反应拆分成小液滴,使油污可以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正确;高钙牛奶中的“钙”指钙元素,正确。故 C 错误;D、碳酸钠的俗名是苏打,正确;氢氧化钙的俗名是消石灰,有称为熟石灰,正确;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或烧碱或苛性钠,正确。故选 D。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则氢氧化钠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 C.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
12、类也不会改变 D.利用红磷燃烧的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利用木炭也可以【答案】C【解析】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不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但是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故正确;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耗尽瓶中的氧气,生成固体的五氧化二磷,耗掉多少体积的氧气,就有多少体积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填充了耗掉氧气的体
13、积,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错误。故选 C。12.已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g B.乙物质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7:24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H2S,故相对分子质量为 32+2=3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故 A错误;B、由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故错误;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H2S和 O2,生成物是 SO2和 H2O,故反应方程式为 2H2S+3O2H
14、2O+2SO2,故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322)(166)=17:24,故正确;D、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错误。故选 C。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镁粉,过滤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点燃的,故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故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中考真题 化学 中考 青海省 西宁市 2018 年中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