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陕西地貌特征分析报告境内以黄土高原、平原为主,亦有少量山地,地貌形态南北迥然不同,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部属黄土高原南缘的一部分,其中东北部为土石山地。北山以南为泾渭冲积平原,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依地貌和高度可分为黄土台原和河流阶地与河漫滩。一、地貌类型(一)平 原境内由渭、泾等河流作用所形成的堆积平原(不包括黄土台原),按其成因、形成过程以及形态特征,分为泾渭河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洪积扇裙等类型。1、泾渭河冲积平原主要是渭河冲积物以及泾河、清峪河、冶峪河和漆水河等河流冲积物所组成的平原,大部分布在渭河北岸和泾河下游东部,基本连成一片,范围较大,但在渭河北岸呈带状分布,
2、泾河以东呈片状。按其形态,又可分为河漫滩及各级阶地等。2、河谷平原属渭河、泾河的一些较大支流如沣河、马栏河、漆水河、冶峪河等,以及泾河上游切穿黄土高原、黄土台原或冲积平原而形成的具有平坦较宽广的河谷阶地、河漫滩的地貌形态。3、洪积扇裙和洪积扇在北山南麓一带,从三原嵯峨山一直延伸到乾县石牛山,分布着东西向的带状冲积扇,其宽度不一,西宽东窄。洪积扇分属4 个不同的洪积时代,即晚中更新世早期、晚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这是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南缘在第四纪一直处在上升运动之中,故又使老洪积扇被切割,新洪积扇又在老洪积扇之下出现,但它们之间的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埋藏型洪积扇裙,也有迭置洪积扇裙
3、。组成物质为含泥的砂砾卵石及含砂砾质粘土及次生黄土状土,全新世以前的洪积扇的上部,多为风成黄土或亚粘土、亚砂土层所覆盖。一些范围较小,尚未形成洪积平原的现代洪积扇、冲积堆等个体形态,在境内为数众多,常附加在平原、台原、阶地等地貌形态之上。(二)黄土台原 1、黄土台原黄土台原为关中渭河两侧或山前被黄土覆盖的呈阶梯状倾斜的台状地,具有明显的台坎和平缓的台面。本市的黄土台原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以北、北山以南的范围内,泾河以西面积最大,是黄土台原的主体。黄土高原以南正处在渭河北岸的断阶部位,而断块式断凸自北而南陷落,断凸上覆厚层黄土后形成阶状台面,阶状台面南低北高。黄土台原地势较高,海拔高度 45080
4、0 米,平均高出平原 200300 米,台原与平原往往以陡坎相接,成为境内地形的第二阶梯。黄土台原的组成物质,下部多为第三系或第四系早期的洪积、冲积、湖积物,上部为第四系风成黄土或冲积黄土。台原表面一般比较平坦、完整,坡度一般在5以下,很少超过 10,台原边坡冲沟发育,滑坡、崩塌、泻溜等现象屡见不鲜。这里的台原间有河谷切割,其上有洼地、岗梁分布,各级台地以陡坎相接,相对高差 50150 米。本市黄土台原依原面高程、倾斜程度、物质组成以及下伏地层,可分为两级。低者为一级台原,位置偏南;高者为二级台原,位处一级台原之北。2、台原洼地是在黄土台原上的槽形洼地,洼地大小不一,但基本上都呈条状,排列方向
5、为北东东。洼地成因不一,有构造作用形成,有侵蚀作用形成,也有古河道低地。乾县梁村至礼泉骏马、渭城底张、兴平店张和泾阳白王滩等都是著名洼地。洼地汇集地表水,地下水位升高,但水质差,并导致盐渍化。(三)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为北山及其以北的具有黄土地貌的区域,是陕北陇东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位置偏南,海拔高度8001500 米,为本市第二阶梯,地势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又由于泾河斜穿其中,两边原面又作相向倾斜;其范围包括长武、彬县和永寿等 3 县全部,旬邑、淳化大部,乾县、礼泉、泾阳和三原的北山部分。本区构造基础是鄂尔多斯地台南缘斜坡带,自南而北依次又可分为南缘断褶带、高褶曲带和低褶带等三个次级构造单位,
6、它们对当今地貌格局有控制作用。区内组成物质为第四纪不同时期的黄土,马兰黄土覆盖在黄土地貌的顶部,厚度不大,一般在1030 米之间,中、晚更新世的黄土厚度大,约100150 米,成为黄土地貌的主体;黄土之下伏前第四纪地层,主要是中生界的灰绿色、灰白色砂页岩和灰黄色、紫红色泥岩及块状砂砾岩,以及三趾马红土及底砾层,其基岩侵蚀面比较平缓,上有浅形河谷分割。黄土地貌形态结构由谷间地和河沟谷地两种地貌形态组成,正负地形非常明显。原、梁、峁和众多沟壑成为黄土地貌的总体,所以地形破碎。依据地貌形态的差异性、侵蚀形式和强度以及物质组成,又可分为黄土原、黄土残原、黄土倾斜台状地几个亚型。(四)山地山地类型主要分
7、布在黄土高原区,一处在东北部,一处在中部偏西的地方,第三处在黄土高原南缘一带。依据海拔高度、构造、物质组成和形态,可分为石质低山、黄土低山等。二、地貌分区境内地貌区划,可分为 3 个地貌区和 4 个亚区。(一)南部平原区包括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全部和乾县、礼泉、泾阳、三原的大部,南界为市界,北界大致以 800 米等高线为界。本地貌区属关中盆地的一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貌类型有河漫滩、河流阶地、黄土台原和山前冲积扇裙。该区处在渭河地堑之中,地面覆盖有巨厚的第四系沉积物。平原区自南而北呈台阶状升高,但各台阶面平坦、开阔,水土流失较轻。本区依其形态又可分为泾渭河冲积平原和黄土台原两个亚区。
8、(二)黄土高原区本区指北山及其以北,但不包括东北山地在内的广阔地方,包括彬县、长武、永寿全部,淳化绝大部,旬邑大部,以及乾县、礼泉、三原偏北部。古地貌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舒缓,岩性有下古生界灰岩、中生界砂页岩及泥质砾岩等,其上被第四系各期黄土覆盖。泾河及其支流,还有渭河的支流,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把原面切割成块状,沟壑的进一步发育,使高原变得支离破碎,原、梁、沟、谷交错,正负地形相间。高度差异大,形态多样。依其地貌形态,可分成黄土原和黄土残原低山丘陵两个亚区。(三)山地区为市东北部子午岭南伸的余脉,包括旬邑的马栏、石门山和淳化的黄花山、凤凰山、爷台山,为土石山地,地势最高,自北而南依次降低。区内植
9、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一般较轻。三、地貌形成与演替现今境内的地貌轮廓,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的。现代地貌骨架的雏形,大约形成在7 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第三纪初燕山运动末期。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大范围抬升,结束了内陆湖盆的发展历史,黄龙山、子午岭露出地面。与此同时,由于地台南部的秦岭北麓断裂带、北山南麓和渭河断裂带的复活,秦岭山地大幅度上升,中部产生断陷,渭河地堑从此出现,为黄土高原、山地和盆地 3 个地貌单元奠定了基础。新生代早期,即老第三纪时,地壳处于宁静阶段,气候炎热,地台南部处于侵蚀、剥蚀和风化夷平的改造阶段,至中新世已成准平原,而渭河地堑接受老第三纪沉积,达2 千米左右。进
10、入新第三纪中新世,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开始,承袭燕山运动的特点,但比燕山运动来得更加剧烈。鄂尔多斯地台急剧上升变成为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接受了上新世早期的三趾马红土堆积。渭河地堑边缘的断裂带又继续加强活动,秦岭和北山发生大幅度地块上升,地堑又复加深。上新世末、更新世初,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二幕发生,这次来得更加剧烈,不但使老断层又强烈活动,同时又新产生一系列次级和更次级的小断裂带,并且这些不同构造体系的断裂带相互穿插、交切,使地堑在纵向出现阶梯式的陷落,横向也产生了许多小型的地堑和地垒。断凸成为黄土台原的基础,断凹演变成冲积平原。地堑边的山地也受到强烈改造,北山变成南陡北缓的沿断裂翘起的山地
11、。第三纪末的河流发育,为渭河地堑的物质搬运成为主要动力。第四纪开始,新构造运动沿着老构造运动的地貌骨架继续作强烈的间歇性的垂直升降活动,渭河地堑继续加深,梯级式的断陷更加显著。周围山地相对升高,侵蚀剥蚀加强,冲积扇出现;北部马栏、石门山同样隆起,并接受强烈侵蚀。盆地周围山坡上的风化物被洪水搬运到盆地,沉积了厚达千米多的下更新统河湖相沉积物。与新构造运动活动的同时,第四纪的气候虽比第三纪凉湿,但冷暖、干湿变迁明显。冷干时期,先后堆积了午城、离石和马兰黄土,成为黄土高原和黄土台原的物质基础;暖湿时期,径流发育,沟谷形成,侵蚀作用加剧,搬运作用加强,地表形态发生巨变。咸阳市地貌在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
12、,形成了对比明显的黄土原、梁,中低山丘陵、黄土台原和冲积平原等地貌综合体。在地貌的形成和演替中,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对自然植被的严重破坏以及盲目的开垦耕种,亦加速了流水冲蚀作用,沟壑不断扩大,加速重力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面变得愈来愈破碎,水土流失不断加大,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景观。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的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大多数学生。该份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二、题型分析:1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小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和疑点比较突出,注重能力考查。考查以动词为主,兼顾其它词类,并考查句法和语言
13、点。考查的方式突出了语境。2完形填空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点突出了对单复数和语言点的考查。3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五篇文章,安排较合理,难度适中,既有日常生活的题材,又有表格图片解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五级有关读的目标描述,问题符合“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等目标描述。阅读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理念。通过阅读短文,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的难度不很大,完成任务的环节也比较简洁。4书面表达书面表达中仿写与课本内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是对教材的深加工,做到了学以致用。创新写作紧扣课程标准
14、要求,结合课程标准有关写的目标描述,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三、典型错误分析第一大题单项填空中,错误率较高。主要问题是对单词没理解透,平时讲过的语法没记住,不能灵活应用。交际运用失分较多,主要是课文掌握不到位。书面表达中考生的主要错误有:1)在完成句子时不尊重原句的中文意思,改变了句意;2)不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较差;3)思路不清晰。4)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病句较多;(5)书写习惯不好,卷面不整洁。书面表达部分中常见错误形式:1时态错误。a.时态混淆b.时态前后不一致c.主谓不一致2.句子结构错误。3单词错误 如:make 写成 mate 等。四、问题及对策(一)主要问题1、学
15、校两极分化明显。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两极分化,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任务依然艰巨。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学生对一些基本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也就谈不上运用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理、有效地训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3、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强,试卷中有许多试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但考查的结果却暴露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语法,学生背语法。4、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中国式的英语较多,拼写错误也较多,在
16、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的训练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二)对策及建议英语老师要更好地把握英语课程标准对日常教学的指导。英语测试强化“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这一原则,基础知识的考查从注重语言形式转变为注重语言意义,并要求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其特定的含义,在情景设计上更加灵活和实用。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在注重语法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言的应用价值。1、抓好听力训练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把习惯变成能力。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有关五级听的要求,加大听力训练量。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技巧,还
17、要扩大听力资源,使学生能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输入量,使其听力水平逐步提高。2、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促进口语交流。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正确使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有助于开展口语交流活动的材料,要设法创设交流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强化阅读,正确引导,开阔视野。随着课程标准的实行,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由过去五个W 的浅层考题过渡到找出短文主旨、推断深层涵义、文中细节和猜词解义,特别要注重语篇和应用。为此,在初中阶段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而且要帮助考生掌握阅读技巧。4、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写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平时的训练时,要分阶段进行,有内容,有侧重。要学生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找准切入点。要学会互评作文。同时教师应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注意书写习惯,增强写作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考试已经过去了,但它给我带来的思考却时刻伴随我,由于这学期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力不从心,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不能这样下去,我要克服困难,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