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中前者涉及化学变化、后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海市蜃楼C破釜沉舟、蜡炬成灰B百炼成钢、木已成舟D滴水成冰、花香四溢2下列关于化学史的认识错误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3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其对应的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C乙醇具有可
2、燃性可作燃料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霓虹灯D液氮易汽化制造低温环境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适量液体第 1 页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中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图 a 所示的方案,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B小红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 b 所示,在燃烧着的蜡烛焰心上插一个导管,另一端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实验中须注意导管不宜过长C小明同学采用手握加热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c 所示,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后,
4、烧杯内导管处出现一段水柱D图 d 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其第 2 页 中 B 导管连接供氧钢瓶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 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反应物浓度ABC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BB CC反应物的种类AADD10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
5、水”:湖水、蒸馏水、矿泉水、澄清石灰水等B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C工业制氧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1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bB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a 和 c 上12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第 3 页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
6、分子停止运动C水加热至沸腾,形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13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小木条B食盐和氯酸钾观察颜色C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D铁粉和碳粉加水,观察能否溶解14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y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纵坐标(y)表示的是()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C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D反应的速率得分二、实验题15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_、_
7、、_、_、_。(2)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_ (填序号,下同),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的是_;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仪器加热的时候需要垫上_(填名称)。(3)小红同学要量取 40 mL 水,应该选择上图中的_ (填序号),选用的规格是第 4 页 _ (填“10 mL”“50 mL”或“100 mL”),还缺少的仪器是_(填名称)。若俯视刻度,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40mL。(4)常用作热源仪器的是_ (填序号)。熄灭时,需用灯帽盖灭,再轻提一下,重新盖好。下列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B挥发水分,
8、利于点燃酒精灯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16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1)A 组实验是铁丝的燃烧实验。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待_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2)B 组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_(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原因是_。(3)C 组实验是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蜡烛燃烧时火焰分_层;取一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_,接着点燃了蜡烛刚熄灭的一缕白烟,该白烟的成分是_。(4)D 组实验_(填“能”或“不能”)比较 MnO 和 CuO 的催化效果。217图a 是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图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金属钠与
9、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第 5 页 (1)图 a 是某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离子符号_(任写一种)。(2)图 b 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_。(3)由图 c 可知,决定原子种类的是原子的_(填序号,下同),决定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的是_。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18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且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氯化氢,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时,易分解成氯化氢和空气中大量存在的具有助燃性的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1)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填写一条):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2)氯气的用途有:_。(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19根据下面图示(省略橡胶管)回答问题:(1)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制备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是_(填序号),收集氧气(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选取的仪器是_(填序号)。第 6 页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少量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应选用的仪器是_(填序号)。(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制取乙炔气体的
11、发生装置应选取的仪器是_(填序号);如果用图 2 所示装置收集乙炔并测定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请补画完整图 2 中间装置 _。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20用化学符号填空。(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2)空气中,体积分数为 0.03%的气体是_;(3)薯片包装袋中填充的保护气是_;(4)4 个氧分子_得分五、推断题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G_、I_;(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B 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评卷人得分六、科学探究题第 7 页 2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
12、装置(如图 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2)X 曲线表示的是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3)结合 X、Y 两条曲线,解释图 2 中 BC 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列出计算式即可)。23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
13、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猜想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氧气;猜想二:该气体为_;猜想三:该气体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实验探究)第 8 页 序号 操作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方案现象结论猜想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_成立木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_,试纸变为_色。方案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猜想三成立伸入乙瓶(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一个是正确的?同学甲:方案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同学乙: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拓展应用)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
14、的主要步骤为:加水溶解、过滤、_、_、装瓶贴标签。第 9 页 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 聚沙成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 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是化学变化,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 破釜沉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 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花香四溢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故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2D【
15、解析】【详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正确;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正确;C、我国科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正确;D、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故错误。故选D。3B【解析】【详解】A.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正确;第 10 页 B.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与化学性质稳定无关,故错误;C.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正确;D. 液氮易汽化吸热,故可以制造低温环境,正确。故选B。4A【解析】【详解】A、取用适量的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向着
16、手心,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正确;B、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的液体时,要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去,故错误;C、滴加液体时一个人独立完成,故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1容积的 ,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35C【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放出热量,故错误;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是该实验的结论,不是想象,故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
17、体,故错误。故选 C。6B【解析】试题分析: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慢慢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否则会使得反应过于剧烈,发生危险;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故选B考点:实验操作7A【解析】【分析】第 11 页 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故A 正确;B、由反应的图示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