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人教版第 46 页55 页)林小红路北小学“认识人民币”这块内容,省编教材里也有。我本人以前也教过这块内容,当时感觉最让我头痛的就是“1 分”、“2 分”、“5 分”以及“1 角=10 的换算”这些有关“分”的知识。因为这个内容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已经脱节了,甚至于有大部分学生压根就没有见过分币。所以拿到新教材以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套书怎么样的。果不其然,新教材中对“分”这块内容已经淡化了。我们一起来翻开教科书看一下吧,哪些地方出现“分”的内容呢所以在这块内容上,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了解。应该突出“元”的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元是基本单位。在货币
2、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应以“元”为主线,这一点在教材中体现得尤为显着。如第 48 页例 2 中,让学生认识 1 元=10 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 1 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第 49 页“做一做”中,让学生体会 10 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第 52 页例 8 及下面的“做一做”中通过让学生模拟购买体育用品、玩具、书等活动,使学生体会 1 元、10 元的币值,同时体会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
3、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 100 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 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 新旧教材的简单比较“认识人民币”这块内容在老教材中也有,新教材则赋与了他许多新的内容。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换钱活动(10 元可以换几张 1 元的等),购物的活动等。所以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势必要安排模拟购物的场景及小组合作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安排又是我们老师平时最为头痛的,课堂纪律难组织不说,效果也未必佳。我等下将会结合部分内容向大家介绍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活动的案例,供大家
4、参考。二、新教材的分析及建议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购物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购物的场景,也可以在家庭作业里布置购物的作业。小孩子以前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可能只注意的是食物,哪一样我最喜欢吃,我要买哪些东西。学习了这一单元后,至少能让学生再去超市的时候,注意到物体的价格小数表示法,以及简单地计算几样物品的总价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单元内容由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两部分组成。各部分
5、内容之间的安排见下表:简单的介绍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翻开教材,我将从教学内容和本人建议两个方面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内容:主题图、例 1、例 2 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 1 题和第 2 题及第 5 题。教学目标1、对人民币的识别作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2、归纳出 1 元=10 角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人民币主题图主题图:通过购物、乘车、存钱 3 幅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1、创设情境今天是小明 7 岁生日,妈妈要带小
6、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购物要用到钱)2、然后他把买剩下的钱存到储蓄罐里,准备干什么呢?捐款、报名、买书等 (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钱呢?可以用钱来干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例 1例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元”为单位的有 12 种面值的人民币、以“角”为单位的有 6 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分”为单位的有 3 种面值的人民币。提醒老师注意的是, 这里的人民币与我们平日的相比,多了一根红线,这是什么意思呢?对了,加一根红线表示他是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说明: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
7、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的能力不够,而且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 在系统识别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如头像、字样、颜色, 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建议:像这样的内容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好。但大家都知道合作这个道理,但操作起来问题很大,下面我给大家提个建议,如果觉得好的话就采纳: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之前,先由老师作必要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如头像、字样、颜色等。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
8、你们,(举起一张 1 元的纸币)这个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 1 角、1 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 50 元币。)生:有毛主席的就有 50 元。(教师注意纠正。)师:(举起新版 100 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 50 元吗?生:不是,是 100 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 观察
9、。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2、小组活动:首先请小组长考考大家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认完。3、这些都是中国的钱,我们把他叫作人民币,你们还了解哪些国家的钱,分别叫什么呢?如日元、德国的马克、美国的美元例 2 及做一做例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 1 元=10 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建议 1:创设情境聪聪:明明,你干嘛去呀?明明:我拿 10 个 1 角买尺子。聪聪:这么多 1 角,要是丢了一个多可惜呀!我来帮你换换钱吧。小朋友,
10、聪聪该怎样拿钱呢?生 1:拿 1 个 1 元的。生 2:拿 2 个 5 角的。师:为什么要这样拿?生:因为 1 元和 10 角是同样多的,2 个 5 角也就是 10 角。建议 2:接下去肯定还要安排交易活动,同样如何操作性强点呢,下面的例子可作参考。1、小组购物活动。在购物、找钱等活动中更好地理解 1 元=10 角。师: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师:开商店都需要什么呢?课件演示所有物品及标价(教师简介)。师: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货员站起来。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
11、,他付的钱够不够,如果钱有多余该怎么找还?顾客要合实一下自己都给对钱了没。 师: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排队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每人只有 1 元钱。师: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学生活动,教师其间观察、倾听、指导。2、汇报。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 1 元钱买了什么?师: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 1 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也可参考里附带的光盘,那里面也安排了“小小超市”的购物活动。)购物活动是好的,可是购物需要准备的物品打哪儿来呢?买来吗,借来吗?这些都是不现实的。我想是否可以在纸片上标出物品及价格,拿到这
12、张纸片就表示买到的是该物品。如:就表示一支铅笔。铅 笔 5建议 3:在学习 1 元=10 角之余,我们不妨来看看主题图上 10 个 1 角的排列方法吧呈等边三角形,从上往下数每行排列的个数分别是 1、2、3、4。我们老师是否可以把这个作为教学资源,适当地加以点拨呢?建议 4:做一做第 1 题其中有一道“5 角能换几张 1 角和几张 2 角”,我一拿到题的时候错认为是 5 角可以换成几个 1 角,5 角又能换成几个 2 角呢?后来一看原来不是的,是“5 角能换几张 1 角和几张 2 角”,那么此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是 5 角换 1 张 1 角和 2个 2 角,也可以 5 角换 3 个 1 角和
13、1 个 2 角。这样就有两种不同答案的。大家说学生要是认为其中两角的为 0 的话,那对不对呢,如果对,这样就是有 3 种不同的答案。第二课时内容:例 3、例 4、做一做 及例 6、做一做第 2 题、练习九的 3、4、8、9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 12 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2、知道 1 角=10 分的十进关系。3、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划分课时的理由:例 3、例 4 就知识块来讲是不难的,再增加一块内容应该没问题,我认为例 5 属于单名数复名数之间的互换,跟元、角的计算联系较紧,所以就把例 6 提上来了。例
14、 5、例 7 为第三课时,例 8 为第四课时。要是老师认为第二课时内容太多,那么 也可以把例 5、例 6 作为第三课,例 7 为第四课时,例 8 为第五课时。例 3、例 4 及做一做内容例 3、例 4 及做一做。例 3,通过两个层次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 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 2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 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 20 元、50 元、100 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0 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 100 元与 50 元之间的关系。例 4 是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分,知道 1角=10 分。建议 1:对 1 角=10 分这一知识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下册 认识 人民币 单元 教材 分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