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docx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教学重点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1.“锣鼓喧天
2、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板书:春节)2.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了解北京,熟悉北京,他的文字带有浓郁的北京韵味。(板书课题并齐读)3.学习篇章页,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二、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是老舍的文字带有浓郁的北京风味,有很多儿化、有很多轻声、有些词平翘舌很难处理,要力争把
3、它们都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交流在预习中遇到的较难读和理解的词语,或者带有浓浓的京腔京味的词语。(1)读准多音字:空竹 店铺 间断 分外 更新(2)读对轻声词:饺子 栗子 风筝 亲戚 骆驼(3)读好儿化音: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一擦黑儿 摆摊儿3.引导交流意思。(1)“杂拌儿”是指用各种干果和蜜饯掺和成的小食品。“零七八碎儿”是指又零碎又乱,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小零食。“玩意儿”是指玩具,玩的东西。比如文中提到的风筝、空竹、口琴等。(2)这些都是老舍笔下描写北京春节的词语,带有
4、浓浓的京腔京韵。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口语化的语言中常用儿化音,这样的语言读起来纯朴、平实,给人以亲切感。)指导朗读词语。(3)你看,这些带儿化的词语,在诵读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浓郁的北京风味。著名戏剧家曹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出示:老舍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常常美不胜收。曹禺)4.引导学生交流北京的春节留给自己的印象。预设:时间长、活动多、隆重、热闹、喜庆(相机板书:隆重、热闹、喜庆)三、 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理清课文脉络1.引导理清表达顺序。(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浏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说北京春节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从腊月初旬开始到
5、正月十九结束)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加深对“腊月初旬”这一时间词语的理解。(农历十二月初一至初十)(2)默读课文,圈画表示时间的词语。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带有时间词的句子,并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发现这些句子基本出现在自然段的段首,体会文章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的写法。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几处隐含时间,如“从腊八起”“过了二十三”“初五”“初六”等。(3)关注时间,理清表达顺序。学生自主填写表格第一列,知道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北京的春节。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腊八腊月初九一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一腊月二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九2.引导初识北
6、京民俗。(1)资料补充,激发兴趣。介绍北京的春节是一篇风俗志。借助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作风俗志。课件出示关于“风俗志”的介绍,指名读。风俗志,又称“民俗志”,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史志。原属地方志中的一项内容,有“风俗门”“风俗篇”“风土记”等名目。也有单独成志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郡门志书。(2)简要概括腊八风俗。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找到能够简略概括腊八风俗的词语。(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指导将词语填入表格相关位置。(3)合作学习,填写风俗。自主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文中具体介绍风俗的语句; 参照概括腊八风俗的方法,简要概括其余风俗,填入表
7、格。指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相应指导。(预设:见表第二列)(4)借助表格,谈谈风俗。指名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生活经验,简单介绍自己最了解或最感兴趣的风俗。3.分清文章详略。(1)引导交流课后思考题第一题:根据表格内容和全文结构,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相机板书: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2)学生独立填写表格最后一列的详略安排。(引导交流,相机板书:详略得当,预设:见表第三列)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写得详细/简略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详细腊月初九一腊月二十二大家为过年作准备简略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详细腊月二十四一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简略除夕吃团圆饭、穿新衣
8、、放鞭炮、祭祖、守岁详细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详细正月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简略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燃放花炮、吃元宵详细正月十九大人照常做事、小孩上学简略四、提出质疑,感受详略1.观察表格,提出疑问。预设:老舍先生在描写北京春节的时候为什么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其他日子则简单提及呢?2.交流讨论,理解材料安排的详略主次。3.教师小结。北京的春节讲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独特风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这几天是北京春节的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因此,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能帮助我们领会作者要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的春节 北京 春节 教学 设计 公开 教案 课件 案例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