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备考:审题、立意.docx
《中考语文作文备考: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作文备考:审题、立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授课类型审题方法及训练立意方法及训练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事教学内容一、专题知识梳理 序言作文与做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而是人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更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可见所谓作文,即做人。 其实作文与做人有很多相同点,菜根谭中说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 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心怀本然,可以使你高标逸韵,淡泊明志醍醐人生。身处世俗,不为名利所绊,不为荣辱所累,不为是非所扰,不为物色所惑,缱其欲而自静,洁其身而自立。心怀本然,是一种风度,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心怀本然,并非轻而易举得到,
2、需要修养、历练、蜕变、需要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有良好的人品才有良好的文品。学书先宜养性,作文先学做人。学作文,就是学积累,学思考,学表达;如何写好作文,就是先学好积累良好的人品,学着思考把人做好,学着
3、怎样表达思想和心声。 知识点(一)作文审题1、 从写谁的角度来看:考“我”,不太考“我们”。“这里也有乐趣”,写的是谁心里感到乐趣,理应是“我”;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标题中有“我”; “心里美滋滋的”?应该是“我”; “悄悄地提醒”?这里虽然不大部分同学可能都会写别人提醒我,让我获得成长,或者情感的体验,但是这里“我”提醒别人的价值更大。2、 从题目中的关键词的语义角度来看,考明确易懂的,不考晦涩难懂的。不要那么多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为了防止撞车,更不能和近几年考过的和一模二模考试中出现的题目雷同,重复。“这里也有乐趣”的核心词是“乐趣”,再缩小就是“趣”;“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
4、话”的核心词是“心里话”;“ 心里美滋滋的”的核心词是“美”; “悄悄地提醒”的核心词是“提醒”;“黑板上的记忆”的核心词是“记忆”;“在学海中游泳”的核心词是“学”;“我眼中的色彩”的核心词是“色彩” 中考作文的题目是按照毕业考试的要求来设计的,规定完成的时间是40分钟,不应给考生在审题上增加难度,设置较大的障碍。反例: 如“身边的风景”,“留在心里的风景”,这里的“风景”很明显不是自然的风景,但 是什么其他的风景呢?具体又是指什么样的风景呢;考生如果平时有积累,或者平时学校训练是有训练过类似的风景,那么这一道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但是如果没有训练,就比较难,考场时难以把握。又比如“春天在哪里
5、”“碰撞”“春自冬来”这样的题目都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我的答案不一样”,这道题中有否定词“不”,一般中考考的基本上是正面表述的,不太考反面表述的,即在题目中不出现否定词的,像“没有、不、未、否”等字样。3、 从时间角度来看: 考的是最短的一天,不考瞬间发生的事情。作文题目考的最短的是“一天”,为什么? 因为强调过程,必须要写出成长的过程、感悟的过程,也就是事情是要有情节,过程-经过结局或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情节过程才能感人,没有过程的结局是没有说服能力的。,也符合客观实际。比如: “成长,只是瞬间的事”“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我停下了脚步”,都是伪命题,不太符合客观实际,关键的问题
6、是学生要想写好瞬间发生的事情,也不能用短短的几百字就能真正的写出来的。4、 从命题的真伪性来看:考的是真命题,不是伪命题。 那么什么是伪命题呢? 就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逼着学生说假话的题目。比如“幸福,就在那一刻绽放”明显的假话,让初三的孩子写幸福,应试的其情况下,孩子能幸福吗?不可能的,再说初三的孩子能够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幸福吗?还要像花一样绽放,花是怎么绽放的呢? 这样的题目就是逼着孩子说假话,矫情。再比如“给梦想一次花开的机会”,现在的学生何以谈梦想呢,太大了,这样的题目就是伪命题。5、 从“以文育人”的角度来看,考的“正能量”,不考负能量。每一个作文题目都是引导学生朝着做人方向去努力的,也
7、就是注重正能量的以文育人,不能有负能量的。 “这里也有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表面上看似没有乐趣的内在“乐趣”;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做个说真话的诚实的人; “心里美滋滋的”,引导学生学会做个心灵美的人,享受快乐的因子; “悄悄地提醒”,引导学生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给他人留面子、留自尊的人”知识点(二) 案例分析 1、 题目: 我的舞台_分析:不大可能,因为“舞台”的比喻意义比较难以理解,如果给这个题目修改一下,比如可以给舞台一个解释性的文字,就有可能成为上海市中考的作文题目。2、 题目:美好的记忆_分析:不大可能,因为与“黑板上的记忆”中的关键词重复。3、 题目:
8、再一次_分析:不大可能,这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再一次”是指第二次或第三次(或更多次),指代不明确,与之搭配的词语很难找到,给考生造成了审题上的难度。4、 题目:我们奔跑着_分析:不大可能。我们是“大我”,不是写“小我”,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比较难以体会团队合作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况且“奔跑着”指向不明确,引申义也难以把握。5、 题目:从那一刻开始_分析:不大可能。“那一刻”属于瞬间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6、 题目: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_分析:不大可能。这是一个伪命题,成长需要过程,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怎么可能是瞬间的事情呢?所以这样的题目因无法落地没有实际意义。7、 题目
9、:春自冬来_分析:不大可能。题目中蕴含的哲理会给考生造成审题上的障碍,不是大部分考生都能读懂的题目,适合做竞赛的题目,比如“我为我们点赞”这样的题目,如果有对点赞加以解释性的词语,那么就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8、题目:另一种芬芳_分析:不大可能,因为题目中的“另一种”指向不明确,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绕弯子;“芬芳”一词也不容易读懂,可以作为竞赛的题目来考察,如果修改一下,可以改成比如“爱心的芬芳”。知识点(三)如何审题-怎么样从审题目到审题材 虽然中考淡化了审题的难度,但是并不是说不需要审题,或者说不等于不审题。那么我们审题审的是什么呢?其实审题审的就是题材,打腹稿、列提纲。做到审题准确就是能拿到
10、基本的切入分(切入分占到总分的60%左右)。审题两步走:1、 审题目,包括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写谁,确定文章的中心;2、 审题材,包括回忆相似性题目或把题目通俗化,明确写谁的事或往事转化。如何操作才有效呢?(1) 解释题目中的每个字词,明确底线要求。如: 我在努力着,“我”是实指,一定要写本人,“在”是指现在,现在进行时;“努力”就是卖力;“着”表示情状,即一定要写出过程。又如“在春光里奔跑”, “春光”意思是“春天的风光”、“春天的阳光”等,字面意思是自然界的春光,春光灿烂的景象。“春光”还可以美好的情感:如父母的深情、亲人的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友情的珍贵,总之是那些使
11、人感到温暖的情感。文章可从老师,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入手。可以围绕你遇到了困难,伤心事,他们如何去关心你,怎样给你温暖。尤其是要说明他们的关心给你了怎样巨大的力量,就像春光一样,引导你去奔跑。其次是“奔跑”,也要在文章中加以体现。因此要求你写在得到关心之后,怎样坚定了信念,怎样鼓起了勇气,怎样走出心灵的困境。如何走出一片艳阳天。“奔跑”是一种动态感觉,看得出那是一种热烈蓬勃的动力,是一种激情澎湃的活力,是一种引领人活力向上的情操。 全文应该以记叙为主,记叙一件或两件使自己心灵受到震动的事情,可以略写自己在接受春光之前的所谓“冬冷”,那是一种令人沮丧的心情,是一种失落,是一种颓丧。总之,此时,
12、心灵是颓废的、阴冷的;但是当走进“春光”以后,顿然感到眼前涌现了一片光明灿烂的世界,心灵豁然开朗了,精神振奋了,斗志昂扬了,学习明确了方向,前进有了动力,生活有了乐趣,行动也积极向上了。因为这所谓的“春光”,是我情感转变的纽带,而且使我在春光里奔跑。一定要写出春光的深沉含义,不能拘泥于浅层含义上。再比如“我想唱首歌”,重点在于对“歌”的理解,难点是“想”的落实。我想唱首什么歌? 为谁而歌? 为什么唱歌?而不是我喜欢听的TFboys的什么歌曲。 命题的意图在于肯定、赞美生活中在周围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可以写群体,也可以事情可以写人,可以写兴趣爱好可以写读书考试,可以写偶然经历也可
13、以写常态下的生活。(2) 确定中心文章的主要立意应该是我是具有某种良好精神品质的人。 写事情最终的目的都是写人的,可以明确的把中心放在文章的第一段的最后几句写,或者单独列出来写成类似题记形式的也可以,然后针对中心事件写,防止跑题。(3) 将题目中的概念进行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性的短语或者事迹或者写过的相近题目。有的题目,范围太广,需要缩小,才有抓手。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岁月”的范围太大,一个初三的学生怎么会有对于岁月的体会呢?但是考试时又不得不写,所以构思时要在“活力”上做文章,弱化处理“充满”和“岁月”,题目就缩小变成了“活力”了。将题目中的词语化解成自己的通俗易懂的词语或短语,那么
14、就有利于布局谋篇了,比如“另一种芬芳”可以变成“爱心的芬芳”;“再一次_”,可以变成“反复实践后的收获”;“沟通,从心开始”,不妨将“沟通”化解成“谈话”,所以只要文章中有“对话”,不在于“面对面”“网上聊天”“打电话”等形式,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是在沟通了。 有些事迹虽然符合题目的范围,但是价值不大的就不要写了。诸如“在春光里奔跑”,有的同学就写自己学校的晨跑,那么没有什么思维上的“奔跑”,可见价值不大。 注意: 在将题目中的概念化解的过程中,要具体的进一步的确定和落实文章的中心。成长、成熟的中心应该是有幼稚向成熟过渡,由自闭向开放过渡,落实为“理想”“心里”的成熟。准确来说应该是“正确的思想
15、和见解”“有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能正确的对待批评”“能处理好正常的人际关系”等,所以成熟、成长就是自己越来越有用了,越来越有价值了,越来越懂得站在全面的角度看问题了,越来越有才了。(4) 回忆写过的与作文中心相关的或相近的材料,将其转化成考场作文。考场作文,不主张当场创作,风险太大,关键是学会“将积累的素材和考场题目巧妙的结合”,将以前写过的好的文章和这次的作文主题,进行有效的嫁接组合。把“记住这一天”可以转化为“难忘的一天”“有意义的一天”。“我在努力着”转化成“做个有心人”,即我在努力着做个有心人。再如“我的视线”的视线虽然是指亲眼看到的事物,但也包括书报和电视上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但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