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专练.docx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专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这首诗原来的题目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考点:鉴赏诗歌内容】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两词,暗示青溪上
2、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几年。翻:反而。共传:一起举杯。【考点:理解与赏析诗歌内容】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
3、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中的相思,自在言外。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个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3.阅读下面的明词,完成问题。玉楼春白莲王夫之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注】王夫之:
4、明末清初思想家、爱国诗人。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檀:红色。【考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新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少女,欣赏着自己的幽芳。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低临湖面,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晓妆。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5、。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相从甚密。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苟安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考点: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地描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
6、,以乐景衬哀情。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上阕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考点: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