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一)打印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一)一、内容解读野望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这
2、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描写,诗的主旨得以深化。黄鹤楼黄鹤楼为吊古怀乡之作。登上黄鹤楼后,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
3、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欲知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为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奇虚幻的色彩。“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联紧承首联。仙人乘鹤而去,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中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所见的景物。
4、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联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是为了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军,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此诗即诗人赴河西途中所作。这是一首记行诗,记述了这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5、。“欲问边”交代了诗人“使至塞上”要完成的使命,“单车”说明此行是轻车简从,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不难想象为什么他是“单车”上路,也不难体会他内心的落寞、孤寂。“属国过居延”,可知行程遥远。“单车”“过居延”,途中的艰难、苦闷可想而知。诗歌开头以叙事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诗人的情感,点明了题目。“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常以蓬草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此处却用来比喻一个奉命出使的朝廷大臣,让人自然想到首联中的“单车欲问边”,诗人内心的激
6、愤与抑郁可见一斑。“归雁”,表明南飞的大雁正成群结队飞回故土,诗人却要远离京都孤身前往遥远的边塞,孤寂之感涌上心头。两个比喻,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衬托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颈联转而描写边塞之景。沙漠、烽烟、黄河、落日,是边塞特有的景观。写沙漠,以一个“大”字简洁而又贴切地突出了沙漠的浩瀚无边。放眼瞭望,所见尽是黄色的沙漠,画面开阔,又有些空旷苍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劲拔,坚毅,给荒凉的沙漠增添了些许生气。远处,奔涌的黄河闪着亮光,流向远方,依偎着黄河的浑圆金黄的落日正在缓缓下沉,余晖为黄河与沙漠涂染了一些暖意,也给了长途跋涉而来的诗人一些心灵安慰。整个
7、画面意境雄浑壮美,撼人心魄,人在景中,不能不感到自身的渺小、自然的神奇,难怪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诗人此时此刻,也许会感慨不虚此行,身处繁华的京都,虽有安逸的生活,却哪能一见这大自然的奇观!但是,偶尔一见为美景感叹,边塞荒漠,毕竟太过苍凉,长期坚守在此地的守边将士,又如何忍受这里的凄凉?再联想到这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孤寂之感如一缕青烟在心头萦绕。这一联诗人写途中所见,暗含所感。此联对边塞奇景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诗中的写景佳句,千古传诵,其意境之深远广阔、对仗之工整、用词之准确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没有平常律诗结局的抒情
8、,而是平淡的叙事。这一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诗人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都护在燕然”一句化用了东汉窦宪燕然勒功而返的典故,巧妙地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借候骑之口说出“都护在燕然”,自然顺畅,包含了诗人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的敬意与赞扬。以事写情,点明题旨。渡荆门送别青年时期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活。渡荆门送别这首颇有绘画意味的诗作,就是诗人刚刚离开蜀地和三峡后在荆门舟中写成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
9、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对句是在平视的镜头中分写山和水,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随”“尽”“入”“流”四个词不仅写得自然清新,而且贴切入微。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充满蓬勃朝气的青春气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转换视角,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长江流过荆门,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
10、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衬托江岸的辽阔,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联、颈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同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生活在四川,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反向立意,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之深。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
11、而情无穷。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台参差的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
12、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故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使读者受到感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览全湖之胜。只见“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
13、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以及诗人的余兴未阑。二技法总结野望叙事抒情,融情于景。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描绘的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和静谧触发了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
14、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以长歌抒发苦闷。王绩追慕陶渊明,但他并不像陶渊明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发展了南朝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势,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黄鹤楼虚实结合,吊古伤今。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虚写;而后四句则是实写,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使至塞上
15、1虚实相映,寓情于景。诗人叙事借用典故以古喻今,虚中有实;写景有实有虚,寓情于景。例如,“征蓬”两句,蓬草飘飞是秋天的景象,大雁北飞是春天的景象,诗人出塞的时间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都不可能同时看见这两种景色,为了表现自己漂泊天涯的感受,故而采用了虚实相映、情景比兴的表现手法。2奇特壮美,意境雄浑。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
16、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诗人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渡荆门送别写景自然,情韵悠长。诗人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的所见之景。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17、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日间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尾联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对仗工整,语言流畅。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运用选取典型景物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方法: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对眼前之景加以描绘和渲染。
18、三主题概括野望一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通过叙写神话传说和描摹眼前景物,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使至塞上中,诗人通过叙述自己出使边塞的旅程以及描绘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自己因被排挤而孤独、寂寞的情感。渡荆门送别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两联,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到白沙堤一带的景
19、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深深感染。1作家作品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性简放,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风骨。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王维(约701761)
20、,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
21、;同时诗人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极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水平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13 唐诗 教案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