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31【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精选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生物试题生物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鲜种子晒干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B. 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中心体等C. DNA 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D.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鲜种子晒干过程中,自由水逐渐减少,因此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A 正确;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此磷脂不参与中心体的构成,
2、B 错误;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C 正确;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 正确。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B. 线粒体是所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D. 核膜上的核孔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说明其无选择性- 2 - / 31【答案】C【解析】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蓝藻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B 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中的内
3、质网一般比较发达,C 正确;核膜上的核孔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D 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到位:误认为核孔是随时敞开,大小分子都能进出的通道。核孔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通道,而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对进出核孔的物质具有严格调控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 DNA 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3.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醇、甘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 离子的跨膜运输始终伴随着 ATP 的水解C. 丽藻和硝化细菌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D. 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
4、B【解析】乙醇、甘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 正确;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因此不伴随着 ATP 的水解,B 错误;丽藻和硝化细菌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K+,C 正确;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就是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D 正确。- 3 - / 314. ATP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如图是 ATP 和 ADP、AMP 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TP、ADP、AMP 和核糖体中都含有核糖B. 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 C3 还原或细胞分裂C. 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应该是同一种酶D. 部分酶的组成元素与 ATP 的组
5、成元素相同【答案】C【解析】ATP 是由 1 分子腺嘌呤、1 分子核糖和 3 分子磷酸组成,ADP由 1 分子腺嘌呤、1 分子核糖和 2 分子磷酸组成,AMP 是由 1 分子腺嘌呤、1 分子核糖和 1 分子磷酸组成,核糖体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RNA 中含有核糖,A 正确;甲过程为 ATP 水解,其中释放的能量可用于 C3 还原或细胞分裂,B 正确;乙和丙过程依次表示 ADP 的水解和合成,因此催化乙和丙过程的酶是不同的酶,C 错误;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RNA 的组成元素与 ATP 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D 正确。5.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
6、呼吸时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葡萄糖、H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内的葡萄糖才能分解为丙酮酸C. 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第二阶段D. 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时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丙酮酸、H、- 4 - / 31O2,A 错误;细胞内的葡萄糖才能分解为丙酮酸不需要 O2 参与,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B 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产生于第二阶段,C 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仅产生于第一阶段,D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6. 下列关于人体生发层细胞和
7、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错误的是A. 分裂间期相同,都有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 分裂前期相同,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方式相同C. 分裂中期相同,着丝点都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D. 分裂末期不同,前者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后者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答案】B【解析】人体生发层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A正确;在分裂前期都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但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是由细胞的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B 错误;分裂中期都是着丝点都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8、,C 正确;分裂末期不同,前者(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后者(植物细胞)在细胞中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D 正确。- 5 - / 31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癌细胞中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 衰老的细胞中没有黑色素导致头发变白D. 通过细胞凋亡可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答案】C【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因此癌细胞中也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仍具有全能性,B 正确;衰老的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
9、色素合成减少,导致头发变白,C 错误;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正确。8.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面是两组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紫花紫花301 株紫花+110 株白花 紫花白花紫花A. 紫花是隐性性状、白花是显性性状B. 组亲代紫花植株与组子代紫花植株均为杂合子C. 组子代紫花基因型与亲代紫花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D. 将两组的子代紫花植株分別进行测交,则 F2 中紫花:白花=1:1【答案】B【解析】杂交实验紫花紫花301 株紫花+110 株白花,即子代中紫花白花31,说明亲本紫花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进而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
10、是隐性性状,杂交实验紫花白花- 6 - / 31紫花,即子代均为紫花,据此可判断双亲为纯合子,子代紫花植株为杂合子,A 错误,B 正确;若用 A、a 表示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则组子代紫花中,AAAa12,与亲代紫花植株基因型(Aa)相同的概率为 2/3,C 错误;测交是指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组子代紫花中,2/3Aaaa1/3Aa、1/3aa,1/3AAaa1/3Aa,所以 F2 中紫花白花=21,组子代紫花的基因型为 Aa,与 aa 进行测交,F2 中紫花白花=11,D 错误。【点睛】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相同
11、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9. 人类的肤色由 A/a、B/b、E/e 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 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 为黑色,aabbee 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 AaBbEe、AABbee 与 aaBbEE 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双方均含 3 个显性基内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 ,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aBbEeAaBbEe 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 8 种B. AaBbEeAaBbEe 子代肤色的表现型有 7 种C.
12、 AaBbEeAaBbEe 子代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1/8D. 三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答案】B- 7 - / 31.【点睛】由题意“A/a、B/b、E/e 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准确定位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此基础上,以题意“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为切入点并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
13、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 。10. 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细胞分为甲、乙、丙三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的是A. 甲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乙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 丙组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精子- 8 - / 31D. 三组细胞一定都含有 X 和 Y 染色体【答案】D【解析】果蝇的体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甲组细胞含有 16 条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2 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A 正确;乙组细胞含有8 条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 正确;丙组细胞含有 4 条染色体,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
14、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后形成的精子,C 正确;综上分析,甲组和乙组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一定都含有 X 和 Y 染色体,但丙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含有 X 或 Y 染色体,D 错误。11. 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格里菲思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 32P标记【答案】B【解析】格里菲思依据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15、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 型活细菌转化成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A 正确;艾弗里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 9 - / 31实验” ,证明了转化因子是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使小鼠死亡的是由 R 型细菌转化而来的 S 型细菌,B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C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
16、因此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 32P 标记,D 正确。12. 如图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和只能在细胞核中进行B. 是将亲代密码子传递给后代的过程C. 中同一条 mRNA 翻译出的多条肽链一般相同D. 都需要酶的催化,但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为 DNA 复制,为转录,二者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 错误;是将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B 错误;为翻译,同一条 mRNA 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的多条肽链一般相同,C 正确;都需要相应酶的催化,都消耗能量,D错误。13. 如图表示某种育种方法(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和氨基酸:GUC
17、缬氨酸;CAG 谷氨酰氨;GAC 天冬氨酸)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10 - / 31B. 该育种方法省时省力,产生的有益突变体频率高C. 通过该育种方法一定能获得人类需要的作物新品种D. 物种 P物种 P的原因是处的氨基酸由物种 P 的天冬氨酸变成缬氨酸【答案】D【解析】图中的“射线”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据此可知该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 错误;该育种方法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幅度地改良某些品种,但由于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产生的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材料,所以不能做到省时省力,不一定能获得人类需要的作物新品种,B、C 错误;分析图
18、示可知,转录时,物种 P 的模板链是 CTG,mRNA 上的密码子是 GAC,编码的是天门冬氨酸,用射线处理后,物种 P的模板链是 CAG,mRNA 上的密码子是 GUC,编码的是缬氨酸,即物种 P物种 P的原因是处的氨基酸由物种 P 的天冬氨酸变成缬氨酸,D 正确。14. 如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杀虫剂导致基因 pen 发生定向突变B. 基因 pen 的突变为该昆虫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 杀虫剂导致该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野生型昆虫和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杀虫剂的使用将昆虫中具有抗药性
19、- 11 - / 31变异的昆虫选择出来,导致该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 错误,C 正确;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B 正确;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15. 下列关于体液和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主要成分是水,不含蛋白质B. 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体液含蛋白质,A 项错误;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包括脑脊液等,B 项错误;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 项正确;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 项错误
20、。16. 正常生理条件下,下列过程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B. 胰蛋白酶的合成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D. 脂肪的水解【答案】C【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胰蛋白酶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合成,B 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内环境中,C 正确;脂肪的水解通常发- 12 - / 31生在细胞内,D 错误。17.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 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 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 稳
21、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状态D. 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答案】B【解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pH)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B 正确,A、C、D 均错误。18. 下列有关稳态及生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一定会导致疾病发
22、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答案】A【解析】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内环- 13 - / 31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A 正确,C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使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 错误;当血浆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发生疾病,如遗传病,D 错误。19. 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
23、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受的 S 点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而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部位- 14 - / 31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由刺激部位(兴奋部位)向两侧传导(
24、双向传导) 。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名师点睛】本题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熟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准确解答本题的前提。20. 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B. 刺激处,可在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 敲击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D. 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B【解析】由图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为神经中枢,因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 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刺激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