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9.pdf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9.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 9新高考新题目 2009-06-01 1229天津市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2009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1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 分)野步野步(宋)周 密(清)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峭寒催换木棉裘,草根肥水噪新蛙。倚杖郊原作近游。羡他无事双蝴蝶,最是秋风管闲事,烂醉东风野草花。红他枫叶白人头。(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3分)(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3 分)参考答案13答案( 6 分)( )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
2、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河北区 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语文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6 分) 汴河曲汴河怀古 唐 李益 唐 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尽道隋亡为此河,隋家宫阙已成尘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若元水殿龙舟事,风起扬花愁杀人。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 两
3、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的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划加以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3 (1) 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和隋言的荒废,从对照映衬中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 ( 喻伤今之意 ) 。(2 分) 应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实则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圣君并提,巧妙地对亡国之君的穷奢极侈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分)(2)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1 分)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1 分)( 意思对即可。 ) 河西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 (
4、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4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5 分) 答参考答案14(5 分)(1) 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分)(2) 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全国各地 高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专题 汇编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