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6.pdf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6.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 6新高考新题目 2009-06-01 1226山西省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s 晋中市 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 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 答(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 答参考答案12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 分) 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
2、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 分) 尾联“空悲清夜徂”绾合了诗题“倦夜”。(1 分)(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2 分)景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2 分)(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 山西省太原市 2008-2009 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 文 试 题12阅读下面这
3、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 一各蔓生植物。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1)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的思想情感?(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参考答案12(1)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 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 1 分),向往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 分)(2)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 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 分)诗歌的
4、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 1 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1分)山西省平遥县 2009 年 4 月高三高补质检语文试题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8 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江 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第一首写了节日
5、中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的习俗。( 3 分)(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5分)答参考答案12(1)重阳节( 1 分) 赏菊( 1 分)登高或饮酒( 1 分)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 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 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 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 分)的渴望。(文字通顺再给1 分)13(5 分,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给1 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给分)山西省太原市 2009 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语 文 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全国各地 高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专题 汇编 诗歌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