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 .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考前须知,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着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 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2、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 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二:1900万人7.2%发生率发生率 201 7年末2012年末7.4%玳困地区.包拈中连片”四堆区0片区外 的国原铁依开发工作点褰.1*共532个县. 2017年开始利崎阿克苏城区第人黄由独犯 范!(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材料三:中国财政部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
3、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 日提前下达,共计13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据拉美社11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局部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府,以在2020年加强 脱贫攻坚战的力度。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 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 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
4、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 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认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从贫困发生率来看”是错误的。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发生率高不能表示贫困人员就更加贫困。 应选A。1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 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错误的,由原文“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 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要到达的目标。应
5、选C。2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 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 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由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着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 动” “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 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 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
6、略。由原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 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 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目标明确具体,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由原文“中国财政部U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 近日提前下达,共计13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报道称,这些
7、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 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中央财政提前下 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由材料二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可知,我国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扶助对象精准。贫 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 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 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
8、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 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那么:答案在文中(直接来 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 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
9、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 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1.第7段用“跛”“跟” “问”等动词展现岳老师陪伴小病号的场景,表达出生活化、情境化(形象生动或具画 面感)的语言特征;第9段以凝练而富哲理的议论短句,表达了对对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2 .前次哭为教学失败而自责自伤,更为小病号不能理解“对抗”而伤感;后次既为离别伤感,更为小病号的成长、为 一起用对抗证明自己而欣慰。3 .作品通过岳老师为小病号教学、编写教材并由此或悲或喜的描述,刻画了一个用生命之火点燃别人、温暖自己的女 性形象。其意义在于:生命之间的碰撞及其能量的正向传递让彼此感受人性的温情,唯有与厄运抗争才能彰显活着的 尊严。4
10、 .标题这一诗句引发阅读好奇,到第4段因小病号的答问才出现,同时留下后半句悬念到12段揭晓,便于展现故事 原委,在故事的推进中刻画人物,诗句关联的故事蕴含了人性美。【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表现手法主要是比照、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第7段中“从那以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喂给他饭吃,递给他水喝,陪他去院子里,边走边问着 诗词,还采了一朵叫不知名字的花回来”,这一句使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跛” “跟”“问”“采”等,展现岳 老师陪伴
11、小病号的场景,表达出生活化、情境化的语言特征。第9段中“同为弃儿,或相遇或分散,就在你我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 缕,不光有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对抗”,这一句是议论,运用的都是短句,语言凝练、精辟,富有哲理,表 达了对对抗命运这一问题的思考。1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 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作品描写了岳老师前后两次哭泣,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次是因为“那句诗在小病号的身体里就像打了个结,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 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
12、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翻开水,出了走廊,就号 啕大哭。说是号啕,但其实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已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面,她没进 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她是为小病号的病而哭泣,也为自己的努力没能让小病号忘记病魔的痛苦 而伤心。第二次是“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号啕大哭,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 巴紧紧咬住了袖子。除了隐约而号啕的哭声”,小病号终于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她为小病号的成长与懂事而哭,也为 了他们离别而哭。2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表达性的语句,从身份、
13、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 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 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此题为评价岳老师的形象,先简述事迹,再给予评价。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住同一个病房,两人之前互不相识。岳老 师得知小病号从三岁就得了病,没有上过学,就决定亲自为小病号补课,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或悲或喜的事情。作品刻 画了一个用生命之火点燃别人、温暖自己的女性形象。对岳老师形象的刻画,意在表达生命之间的碰撞及其能量的正 向传递让彼此感受人性的温情,唯有与厄运抗争才能彰显活着的尊严。3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把握文章结构思
14、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从表现手法、中心要点、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标题含义一般分为表层意(偏于具体)、深层意(比 喻、象征或者双关,偏于抽象)。标题的作用一般是概括内容、揭示主旨、作为线索、吸引读者。文章结构思路分析重 点之一是把握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此题中,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是一句古诗,在第4段第一次出现,那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的诗句,提问他下一句 是什么,小病号答不出来。第12段再次出现这句诗,是小病号背诵出来了下句,大声叫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 杨管别离!”。第4段提问小病号,第12段小病号背出来这句诗,这中间充满悲情和悬念,“引发阅读好奇
15、”,同时 有助于展现故事、刻画人物等作用。【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开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3、1. C.尖酸、不知感恩:牛大怀疑衣服上有传染病。朴实:牛四情愿不当贫困户也不好意思小职员每周给自己做家务, 还有牛七在表格上按手印也说明了这一点。封建迷信:牛主任对伊南编造的关于风水的话深信不疑。2 .第一问:桥反复集资修建是牛村贫困的症结
16、所在,以往的扶贫措施没有找准症结,不是精准扶贫。木桥改石桥, 既找准了牛村的贫困症结,又与牛村古村落的特点协调,最终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吸引游客前来,是精准扶贫。 第二问: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情,找到导致贫困的根源,采取针对性强的深受当地群众认可的举措,才是真正的精准扶 贫。以前针对牛村的扶贫措施,治标不治本,有短期效应,但不是长久之计,伊南发现修造钢筋水泥桥(石桥)替代木桥是 关键所在,而且又兼顾了古村落的风貌,从而使牛村开展成为旅游胜地,彻底脱贫。【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 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
17、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异,做出判断。C项,“这一细节反映出牛主任对伊南善于处理问题的钦佩之情”错。伊南以“风水”“天机”为说辞时,牛主任眼睛 一下子亮了起来,是因为牛主任认为伊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出于对伊南的钦佩。应选C。1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肖像、 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牛大鼻子一哼,冷冷地说,衣服都是穿过的,谁知道有没有传染病?说 不定是从火葬场捡来的呢”表达了牛大的尖酸、不知感恩。“牛四反倒不好意思了,对那个小科员说,小伙子,我不当贫 困户了,我脱贫了中不中?”
18、牛四情愿不当贫困户也不好意思小职员每周给自己做家务,以及牛七在表格上按手印都说 明了村民们的朴实。为了再次修桥,伊南以“风水”“天机”为说辞,使牛主任“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牛主任对伊 南编造的关于风水的话深信不疑,表达了他的封建迷信。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考生要细读原文,抓住能够反映作者思想 观点的句段,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探究怎样才能精准扶贫。脱贫原因:石村的人之前一直使用木桥,木桥容易毁坏,反复集资修建木桥是牛村贫困的症结所在,以往的扶贫措施没 有找准方向,不是精准扶贫。木桥变石桥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人们自然而然就脱贫了。木桥改成石桥后
19、,村民们不用 再集资建桥,这样就减轻了农民负担,找准了牛村的贫困症结。外界人被牛村纯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来牛村 的人日渐多起来,牛村就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样才是精准扶贫。做法:以前针对牛村的扶贫措施,治标不治本,有短期效应,但不是长久之计,伊南发现修造石桥替代木桥能够减轻农民 负担,是关键所在,而且这样做又兼顾了古村落的风貌,从而使牛村开展成为旅游胜地,彻底脱贫。所以要真正的精准 扶贫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找到导致贫困的根源,采取针对性强的深受当地群众认可的能够切实改善农民 生活的举措,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4、1. DB2. D(1)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
20、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2)而且宫室园囿,奢侈过度难以供给,以致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 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 比照,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郡国十一饥”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能分开,所以排除A、C两项;“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 苑马”句子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句,排除B。译文: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诏那些 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
21、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 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应选D。1 .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 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 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B项,“山海关以东地区”,错,秦汉时,“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应选B。2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
22、在文中找到相 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 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比照,即能发现问题。D项,“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错误,原文是“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皇上采纳的是“定迭毁礼”, 并没有采纳迁都的建议。应选D。3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 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 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23、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 “比年”,连年;“登”,丰收;“元元”,百姓;“胜”,禁得住;“刑辟”,刑法。(2) “又”,而且;“奢泰”,奢侈过度;“以故”,因为这个原因,以致;“亡”,失去;“畜”,积蓄。【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 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 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译文: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辈, 望之把经术运用到
24、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 他被征召在诏宦者署中,屡次上书言事并在皇帝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当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外戚担 任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治道最要紧 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 害越大。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这一年,关东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 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大”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湖南省 益阳市 适应性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