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 龙)那么特别开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 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 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 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
2、把 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 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 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那么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 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开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 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 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拟冷静、 沉稳,能够比拟沉着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开展。其短处那么在于
3、由于 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 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认可。所以,儒 家从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重 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 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
4、证 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群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 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 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 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 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 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
5、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 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 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晚清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对域外文明的接纳。 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 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客得之”句意完整,“客”作主语、“得”作谓语,“之”作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D;“大败越人”,“越人”作“大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应选Ao12 .此题考
6、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孟子善用夸张、比照”错误,孟子善用譬喻、比照, 而非夸张。应选D。13 、 (3分)B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 作“家”)14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从事”,行事;“几成”,几近成功;“慎”,谨慎;“败事”,失败的事。(2)得分点:“端”,发端;“充”,充实;“假设”,像;“然”,通“燃”,燃烧。15 .C (C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理解错误,由诗歌第一句可知,是刘禹锡为白居易斟酒。)16 . (1)白诗这两句诗主要运用了比照、挖苦的手法表达情感。(2)诗人通过将友人刘禹锡的遭
7、遇与满朝官员的行为进行比照,以及对当权者和无为者挖苦,表达 了他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不平。刘诗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 观与豁达。【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对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综合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审题,此题第一问: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跖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这是从手法上赏析诗句,考生首先 要明确手法,很显然诗句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用朝中的百官和刘禹锡的被贬进行比照,抒发了作者替友人 鸣不平的愤慨之情。第二问是比照刘禹锡的诗句和本诗的情感的不同,考生要分析理解情感上的细微的差 别。17 . (1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8 .无私奉献见贤思齐薪火相传【解析】第一处,填写“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没有私心。此处对应“俯首 甘为孺子牛的中国精神”,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应用“无私奉献”。第二处,填写“见贤思齐”。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这里是说“让我们以榜 样精神砥砺前行”,强调向典范学习,应用“见贤思齐”。第三处,填写“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技艺、精神等代代相传,强调传承。此处是说“让 中国精神”传承下去,应用“薪火相传”。19 . A20 .C (从搭配看,应该是“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
9、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从逻辑 看,应该先是“内心的感动”,再是“前进的动力”。)21 .但非常重要伤害的就是孩子活动必须是健康的【解析】所给文段围绕“课间十分钟”展开论述。处,所填语句与横线前的“课间时间虽然很短” 构成转折关系,又是后文内容的领起句,根据后文“这十分钟是对孩子也让孩子快乐的本性得以回归” 可知,此处应填“但非常重要”之类的内容。处,所填语句应是“假设剥夺孩子的课间十分钟,长此以往” 导致的后果,根据前文“这十分钟是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珍贵的弥补得以回归”可知,如果没有了课间十分钟,孩子将会受到伤害,故此处应填“伤害的就是孩子”之类的内容。处,从“绝不能” 看,所填语句应
10、与“互相追打或恶性游戏”相反,即活动应该是适当或健康的,故此处应填“活动必须 是健康的”之类的内容。22 .答案例如:不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不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课间,就不是对孩于们大性和权利 的尊重。【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双重否认句的特点,即一般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或由否认词 加“不”字构成,加强了肯定的效果,然后根据这一特点,将最后一段话改为双重否认句。23 .【参考例文】道阻且长,吾辈共征“感悟长征魂,开启新征程”发言稿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道阻且长,吾辈共征”。赤心赴长路,不教风凋赤旗;碧血染征途, 哪管冰封碧波。历时740多天,经历600余次激战,长驱二万
11、五千里,属于86年前的红军长征的一连串数 字在历史的星空永恒闪耀着,也在不断带给后人感动与激励。那么,对于高中生的我们来说,又该从长征 之魂中感悟哪些精神,以便面对自己未来的新时代长征路呢?下面请允许我谈一谈:道阻且长,吾辈共征。首先,感悟长征魂,要去看那一双双始终仰望理想的眼。是什么支撑着红军面对险恶的环境、惨烈的 战斗,依然无畏无惧,高歌猛进?我想,正如总书记“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之语所言,是根 植于心、从未动摇的理想。于是,我们有了那一双双面对风刀霜剑依然谈笑沉着的眼,有了那一双双面对 激烈炮火依然刚毅坚定的眼,有了那一双双面对残肢断体依然凛然决绝的眼。昨夜西风凋碧树,感悟长征
12、 之魂,需要我们仰观红军望尽天涯路的理想之眼。其次,感悟长征魂,要去看那一双双始终踏实前行的脚。汪国真曾落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 风雨兼程。”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险峰,长征开辟出的每一条路,都烙印着红军踏实前行的足迹。 且看,那是金沙江畔潮打不掉的脚印,里面写着“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大渡桥头锈染不朽的脚印,里 面写着“死节从来岂顾勋”;那是岷山峰顶雪埋不没的脚印,里面写着“留取丹心照汗青”。衣带渐宽终 不悔,感悟长征之魂,需要我们俯察红军消得人憔悴的踏实之脚。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感悟历史,在长征之魂中,有仰望理想,有踏实前行,而这些精神,也需要我 们在未来的时代征途中内化于心,落
13、实于行一一既要同上高楼,用眼仰望理想星空;又要不惧坎壤,凭脚 走中踏实命途。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千百度的追寻之后,让自己的人牛在新时代长征路尽头的灯火阑 珊处闪耀价值,无憾无愧。那一年,漫漫征程,西风啸赤旗;那一年,铮铮铁骨,寒冰凌碧波。当86年前的神州大地被黑暗笼罩, 那些赤心赴路、碧血染途的红军将士以理想之眼和踏实之脚穿越荆棘,慨然前行,终令希望存续,火种不 灭。看今朝,毕业在即,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已在前方绵延,各位同窗,让我们带着长征精神之魂,昂首向前,去走向那未知而迷人的星辰大海,狂风怒涛。目视星空足踏地,道阻且长吾共征。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审题】此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
14、文。作文材料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主要是介绍长征,揭示长征精神。它启 发考生思考:人生要有理想信念,要有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顾全大局的 集体主义。这些都是作文立意的核心内容。写作中可以把以上内容综合起来,也可抓住其中一点深入论述。 第二局部设置了写作情境,写作要符合“毕业典礼”的情境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发 言主题,这暗示考生要将“长征精神”与“个人的未来”“家国的未来”结合起来写。【参考立意】(1)力量源于信仰;(2)长征精神不灭,共踏新征程;(3)走好新时代长征路;13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
15、的 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可行性)。现代性虽然 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 代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 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 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 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
16、宇宙万物的生 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 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 方向、原那么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 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 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
17、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 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 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 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开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 系统的把握,而不是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是冷静沉稳。B.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 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在现代性
18、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没有古人少年 时的疏狂,也没有古人的诚信,但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 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儒道释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 高峰体验推到极致,否认用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B.墨家与名家虽开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但缺乏严格的推 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C.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的方法,是被中国 主流文化肯定和推崇的追求和获得真理的重要因素。D.古人
19、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这往往会形成他们言辞散 漫甚至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荒谬结果。3 .以下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文化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周易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 是天道运行,刚强劲健,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以天为法,坚强振作,不断努力。B.周易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月合其明。”意思是大人的德性,要与天地的功德、日月的光明相契合。C. 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不合口 味,也要吃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D.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体内 部各个局部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
20、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4 .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5 .如何看待用“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来评判传统文化?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H (此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支字,完成6-9题。出关鲁迅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 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 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领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 子手。“站住! ”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阿
21、呀! ”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 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地说:“我记性坏”“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 经拜访过先生”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鞠,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 响,撅着嘴走开了。“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 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
22、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 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大家喝过开水,再吃悖悖。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 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容许。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 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予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 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老子像一段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 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
2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 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 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 “呢”不分,又爱说什么“惜”:大家还 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予等了一会
24、儿,就加上一句道:“惜, 完了! ”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 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 像一殳呆木头O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 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 ”账房说。“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吭。阿是? ”书记先生道。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礼,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
25、 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容许;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始。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 他立刻要走的意思.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 副悲哀的脸相,容许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拔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 走去。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 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 什么也
26、看不见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节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6 .以下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 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B.小说细腻地描绘了听讲人们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侧面 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 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 们。7 .小说改编自“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以下
27、对“关口”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 .关口一是指函谷关,二是指政治、思想意识的关口。B老子出关是为了 “换换新鲜空气”,追求自己的理想。C .签子手“翻”“刺”“掏”“敷着嘴”等一连串动作描写,细致传神,表现了关口官吏 十分好奇。D.老子想敷衍过去,出关也反映出他无奈地逃避庸俗现实的心理。8 .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挖苦什么? (4 分)9 .这篇小说作者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20分)阅读
28、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 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 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那么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乙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 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9、。 由是电乏,无恻隐之心,菲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职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假设火之始然,泉之必达。苟能充之,足以住 四海;苟不充之,缺乏以事父母。”.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那么瓠落无所容。非不臂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梧之。”庄子日:夫子固拙于用 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济
30、湃幺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日: “我世世为济湃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 u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 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湃幺光那么所用 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那么夫子犹有蓬 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0 .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其脆易泮泮:同“判”,别离 不贵难得之货贵:珍贵皆有怵腐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 纳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燃者也 贼:伤害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保:安定A. B.
31、 C. D.11 .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潞觥/那么所用之异也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济潞统/那么所用之异也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源统/那么所用之异也。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济潞统/那么所用之异也。
32、12 .以下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那么超越了世俗经验 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比照,文章思路简 洁明晰;庄子那么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13 .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33、分)A.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 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B.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国”, 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C.孟子和论语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 蓄,前者那么长于论辩,气势磅礴。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 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1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那
34、么无败事。(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假设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院。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蹉蛇: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 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 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
35、之久。15 .以下对诗人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魔”“诗王”之称, 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 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C. “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这里形容白居易拿过朋友的酒杯, 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D.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诗人一方面 感
36、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16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院”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乐天 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释为:“ , O(2)大学之道中,揭示了修身与养性关系的句子是:, 。(3)老子四章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时,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来形象说理,最后说明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的第一
37、 步开始的道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团体和个人穷尽一生,在平凡的 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用向死而生之力久显示拼搏奉献 之勇 践行华夏儿女的初心使命 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他们是 我们心中的光明,是这个时代不朽的丰碑。读懂“()”的中国精神,要把对党忠诚、舍身 为国付诸行动,“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读懂“()”的中国精神,要把我将无我、(1)写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懂“()”的中国精神,要用坚
38、韧不拔、永不言败 铸就中国人不朽的精神丰碑,“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无数平凡的英雄把忠诚写成 诗,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2) 焉,让我们以典范精神砥砺前行,始终将初心铭记在心、将奉献落实在行、将使命担当在肩,让“中国精神”初) 、熠熠生辉。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 (2) (3) 19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A.志如磐石不可移俯首甘为孺子牛千磨万击还坚韧B.志如磐石不可移千磨万击还坚韧俯首甘为孺子牛C.俯首甘为孺子牛志如磐石不可移千磨万击还坚韧D.俯首甘为孺子牛千磨万击还坚韧志如磐石不可移20.文中画
39、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践行华夏儿女的初心 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B.他们用尽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华夏儿女的初心 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C.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践行华夏儿女的初心 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D.他们用尽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华夏儿女的初心 使命,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
40、(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此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课间时间虽然很短,O这十分钟是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种珍贵的弥补,是恢复视力和注意力的必需时间,能有 效缓解躯体和大脑的疲劳,也让孩子快乐的本性得到回归。同学们一起嬉笑玩耍,放松了心情, 释放了压力,转换了思维,使得下一节课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假设剥夺孩子课间十分钟,长此以 往,o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要到达课间休息这种良好的“健康疗效”,,而绝 不能是互相追打或“恶性”游戏。因此,学生要防止较长时间剧烈活动而影响上课的情况。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都有一个快乐的课间,这是对孩子们的天性和权利的尊重。 21 .在文
41、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6分)22将文中最后一段话改为双重否认句,保持句意不变。(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进行了艰苦 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壮举,是中国工农红军献给世界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留 给全人类的恢宏乐章。这一奇迹,不仅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光辉闪耀的一页,更为中华儿 女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长征队伍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 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队伍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是中国
42、革命和建设获得成功的基础,始终激 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 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复 兴中学要举办毕业典礼,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 主题的发言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字。2022-2023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l.B (A项,“总是冷静沉稳”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总体而言比拟冷静、沉稳”。C项,“也
43、没有古 人的诚信”表述不准确,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D项,“这里的道与材料一 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错,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而材料一中的“穷根究 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2 . B (“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因此”属于强加因果,材料中并没有指出墨家、 名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原因。)3 .C (C项是典型的西方理性的逻辑思维,与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的特点不符。)1 ,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代性不符;然后论述现代性认识的特点;接着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 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4分)5 .这种评判方式有其
44、合理性,传统文化确实不注重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理性,更注重整体思维与直觉 思维。(2分)这种评判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如此评判会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宏大非凡的概括 力和卓越的思维魅力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的高度概括;其次,如此评判会无视传统文化在现代 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即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驭器物之用,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 优势形成互补互进。(4分)6 .B (老子讲得太深奥)7 .C (官吏的贪婪)8 .小说借古讽今,一方面挖苦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挖苦了当时已病人膏肓的中国社会 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9 . (1)人物的语言
45、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的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 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2)细节描写,如写 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 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逼真形象。(3)环境描写,小说节选局部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意思 对即可)【答案】io. c 11. A 12. D 13. B.14 (1)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失 败的事了。(2)但凡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 淌。【答案解析】15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错误解释有:贵:动词,看重。不贵 难得之货: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内:通“纳”,结交。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这不是因为要想去 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关系。排除。应选C。16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 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