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docx
《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2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1-2022学年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炎!I,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 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注释】王子猷(yo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左思:字太冲, 西晋大文人。戴安道
2、:即戴逵。物(shan):今浙江省嵯县.甲文作者是朝的 (人名)。字,号 o4 .解释以下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2)人问其故()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7 .对(乙)文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子猷)A.(王子猷)因此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B.(王子猷)因此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C.(王子猷)于是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安道。D.(王子猷)于是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道。8 .两段文字都写晚上去找好朋友,甲文求而得之喜,
3、乙文求而未果亦乐,表现 出的人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述。秀。繁声:此指花音曲子,类似靡靡之音。下文的“郑声”亦同此。内出:从 宫内出来。让:责备.解释加点字。(1)为议郎、给事中()(2)不与席而让之().以下对“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 ”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你)能自己改邪归正吗?还是让人用法律检举你呢?6 .(你)能自己改邪归正吗?还是让你们用法律互相检举呢?C.(你)能自己改正(过失)吗?还是让人用法律检举你呢?D.(你)能自己改正(过失)吗?还是让你们用法律互相检举呢?8.从文中看,宋弘是一个、的人。2020-2021学年普陀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
4、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本文作者是 (朝代), (人名)。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用法)庭下如积水空明6 .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8 .中间描写,展现了一幅隽永洁净的月色美景。C.结尾议论,表露了甘做“闲人”的人生志趣。D.作者自嘲,表达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慧王好安陵君,安君用事,景雎使江乙言于安陵君日:“楚国多贫民,请 以云梦之田
5、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 其入之数。景子日:“无之。”安陵君愕日:“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许,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雎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实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注释】用事,旧指当权。江乙:人名。贷:借出。入:税收。7 .解释加点词语(1)无使失所 (2)国实危矣!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安陵君)就容许了景睢的请求。8 .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安陵君)就容许了江乙的请求。C.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楚王)就容许了安陵君的请求。D.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楚王)就容许了景睢的请求。9 .依据后文推测
6、,“楚王好安陵君”,是因为安陵君 o (用原文语句回答).本文主要是为了表现景睢()A.敢于直言的品质 B.忧国忧民的德 行C.坦诚率真的性格D.施政为民的理念2020-2021学年松江区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三峡(节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选文中的“江陵”和“承天寺”的地理位置都在
7、今 省。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以下内容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0A.【甲】文作者北魏陶弘景,他生活的朝代晚于【乙】文作者苏轼。B.【甲】文突出水的湍急、雄壮,【乙】文划线句为了突出水的澄澈。C.【甲】文重在写景,而【乙】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游览中国南方山水后写的一篇游记。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 勿复为此饬。”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 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 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8、汝 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主惭谢。(节选自资治通鉴)【注】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襦(ru):短袄,外套。饬:装饰。7.解 释以下句中加点词。入宫中 宫闱戚里必相效 .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8 .难道不能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吗?C.这不是导致这种坏事的开端吗?D.可不可以造成这种坏事的开端?9 文中“恶业”具体指的是“_”(用原文回答).短文中的宋太祖是一个 的人。2020-2021学年杨浦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9、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莺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2 .甲、乙两文皆写于 (朝代)时期。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的作者是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3 .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10、)和()A.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书信。B.甲、乙两文的创作都与作者的生平 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C.甲、乙两文在写景时皆采用了“由总到分再到总”的顺序。D.甲、乙两文在写景时运用了或比喻、或拟人、或借代的修辞手法。E.甲、乙两文在写景时皆通过对声音的描绘来烘托内心的喜悦之情。F.甲、乙两文皆卒章显志,饱含对友人的劝勉之意。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 载以独轮车。引试日,衣耦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 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说,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 不如张景一书。”【注释】柳开:北宋人。任
11、气:任性气盛。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 办公的地方。引试:面试。襁(1前):古代的服装。4 .解释以下加点词。(1)柳开少好任气()(2)主司说()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欲以此骇众取名。7 .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通顺。柳开,不如张景一书。8 .文中柳开的任性气盛和张景的 形成强烈的反差,具体表现在两人应举举动上的差异,柳开是“,而张景是“”。2020-2021学年延安初级中学文言诗文赏析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乙 记承天寺夜游兀丰六年十月I
12、-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夏日赏荷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 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 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2 .结合诗文意义,给以下加点词注音。浅草才能没马蹄念无与为乐者 偕数友少时,雨过天晴.甲诗的作者是唐朝的 (人名),字 o 乙文的作者是宋朝的
13、(人名),此文写于作者贬官 (地名)期间。3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5甲H乙丙三篇诗文同属于写景抒情的文学作品,比拟甲、乙、丙三篇, 完成下表。篇目描写的自然景物表达的景物特点因景产生的情感钱塘湖春行初春的花鸟喜爱记承天寺夜游秋冬的月亮皎洁明亮喜爱、夏日赏荷夏日的荷花喜爱、2020-2021学年浦东新区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14、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甲】题目“渡荆门送别”的意思是,【乙】的作者是南朝的(人名)。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 .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都描写了壮阔、奇丽之景。B.【甲】【乙】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的得意之情。D.【甲】【乙】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5 .选出【甲】【乙】中任一画线句,结合其加点词,分析其妙处。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游江郑燮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 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
15、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 懦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 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 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注释:儒(ye):给在田里耕作的人送饭。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见修竹数千株(2)盖竹光相射故也 .作者“由外望内”,见到的景象是o (用自己的话回答)全文写作思路是:心乐之过访其家,观其室一美如回。8,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给你的思考。专题2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
16、年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屋,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 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炎!I,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 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注释】王子猷(yo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左思:字太冲, 西晋大文人。戴安道:即戴逵。物(shan):今浙江省嵯县.甲文作者是朝
17、的 (人名)。字,号 o4 .解释以下加点词:(1)念无与为乐者()(2)人问其故()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7 .对(乙)文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子猷)因此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 安道。8 .(王子猷)因此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 道。C.(王子猷)于是感到心神不定,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好友戴D.D.安道。(王子猷)于是起床左右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好友戴安 道。8.两段文字都写晚上去找好朋友,甲文求而得之喜,乙文求而未果亦乐,表现 出的人生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述。【
18、答案】4.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1)想到 .(2)原因5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和他)一起在庭院中散步。7.D8.不同。甲文表现作者以“闲人”的身份自我抚慰,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的苦 闷和豁达乐观共有,情感复杂。乙文作者虽未得见故友却依旧尽兴而归,表现他 的随性洒脱。【4题详解】甲文作者是宋代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作者 贬官黄州期间。【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作乐的人。念,想到。句意为:别人问他原因。故,原因。【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翻
19、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亦,也;寝,睡觉;相与, 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7题详解】考查翻译句子。因,于是。起,起床。彷徨,左右徘徊。咏,吟咏。忆,想起。 故译为:于是他来回的走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故 选D。【8题详解】考查比拟阅读。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闲人”一词言浅而意深。外表是指的是 清闲的人,说自己与张怀民因为被贬官担任闲职,工作清闲,实际上却蕴集深远。 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既有不得志的苦闷,也有乐观豁达。作者有 大才,亦有大志,又怎么能甘心做一个闲人呢?闲人一语,只不过是作者的自我 抚慰罢了。乙文:根据末段中的“吾本
20、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可知,作者行事全 凭本心与兴致,兴致来了,就一夜之间乘小船去看好友。兴致尽了,到了朋友家 门也不进去。表现了作者的任性洒脱与狂放不羁。【点睛】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 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 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 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 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
21、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沉着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王子猷住在山阴县。一天夜里下了大雪,他一觉醒来,翻开屋门,命仆人斟 上酒。四下望去,月光皎洁明亮,于是他来回的走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炎U县,便随即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物县,到了戴逵家门前却不进去,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 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出发的,兴致尽了,自然要返回了,为什么一定 要见戴逵呢? ”2021-2022学年徐汇中学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22、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其弟 合称“三苏”。5.解释以下 文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6.翻译文中画线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运用了 修辞手法,强调了 之情。2021-2022学年徐汇中学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3、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其弟 合称“三苏”。4 .解释以下文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 6 .翻译文中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运用了 修辞手法,强调了 之情。8 .以下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与感慨。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上海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真题汇编专题2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学年 上海市 语文 年级 上学 期期 中考 汇编 专题 内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