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邑一中新校区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2、题。材料一:古希腊神庙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界最大的流派是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他们最大的成就在对于移 情作用的研究和讨论。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 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 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文艺 作品。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利普斯反对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 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 这种石柱支持上面
3、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下垂,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 腾,出力抵抗。利普斯把这种印象叫作“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 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真实是内在的人性,是内在的主旨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司马)光曰:“然。陛 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
4、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靡心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 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 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 之日:“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 也J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 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 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5、。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 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 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僮,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 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日:“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 光乃得请,遂求去。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
6、募市井恶少年为奇 兵;调民造千精,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 治非急。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于是一路独得免。徒知许州,趣人觐,不赴; 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而求言诏下,光读之感泣,欲嘿不忍,乃复陈六事,又移书责宰 相吴充,事见吴充传。(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靡【J (mo):规劝,直言劝谏。精(bei):干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 切抑配/B.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
7、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 切抑配/C.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 切抑配/D.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 切抑配/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条例司,与下文提到的“制置条例司”是指同一个机构,是当时主持变法的新设官署。B.枢密副使,宋朝负责军事的机构是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C.提举官,全名是提举常平官,神宗时为顺利推行新法,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D.
8、青苗法,是一项变法措施,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百姓,并收取利息增加财政收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反对皇帝重用司马光,认为司马光所说的话、所结交的人都是妨害新政的,重用他,就是给持 异论者树立红旗。B.司马光拒绝接受皇帝让他任枢密副使的任命,可以看出他更看重的是能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而不是 自己的官职俸禄。C.司马光反复上书反对青苗、助役等新法,皇帝派使者告诉他不要谈论职责以外的事,司马光认为没有 接受新任职,还可谈论。D.陕西宣抚使下令要求实施一系列防守措施,司马光认为当时公私都困顿疲敝,不应该生事,最终宣抚 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
9、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2)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14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A11. C 12. D. (1)司马光的才能岂能危害新政,但是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会倚靠他来自重。(2)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官位荣耀其身,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国家的官职来偏私不合适的人。13 .变法措施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反对;青苗法对百姓有害,令贫 者尽,富者贫;青苗法会导致国家抗灾能力减弱,容易产生祸乱,对国家有害。【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0、。句意: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 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其中“惰者常乏”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故”的意思是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应在“故”前断句,排除BDo “其息”是“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错,神宗时,为推行新法,各路差提举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 差役事。可见只是监管并非“用提举官代替了各地行政长官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 “
11、最终宣抚使的命令没有被执行”错,只有司马光所在的京兆路没有执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害政,危害新政;异论,持不同意见;倚,倚靠。(2)得分点:荣之,荣耀其身、使他荣耀;天官,国家的官职;私,偏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可概括为:变法措施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 为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反对;依据“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 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可概括为:青苗法对百姓有害,令贫者尽,富者贫;
12、 依据“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馍,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可概括为:青苗法会导致国家抗灾 能力减弱,容易产生祸乱,对国家有害。参考译文:有一天,司马光被留下来应答,神宗说:“现在天下人议论纷纷,像孙叔救说的国家有这样的决 策,是众人所厌恶的那种情况。”司马光说:“对。陛下应当论断新法的是与非。现在制置三司条例司 所做的,只有王安石、韩绛、吕惠卿认为是正确的,陛下难道能够仅与这三个人共治天下吗? ”神宗想任用司马光,去询问王安石。王安石说:“司马光表面上有向上直谏的名义,实际上内怀结附百姓之心。他
13、 所说的全是危害新政的事情,所相好的都是危害新政的人,而陛下打算把他置于左右重臣的位子上,让他 参与国家大事,这是国运消长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岂能危害新政,但是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 会倚靠他来自重。韩信打着汉的旗帜,赵军士兵的勇气就丧失了,现在任用司马光,这是给持不同意见的 人树立旗帜。”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在家休息请求引退。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 谢说:“陛下所以任用我,是由于看到我狂妄刚直,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官位荣耀其 身,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国家的官职来偏私不合适的人。如果我仅仅以禄位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 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位重器来偏私
14、自己。陛下果真能够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颁行青 苗、助役等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赏赐已是很多了。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 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但我所忧虑的,是在十年以后,不是今天。百姓的贫富,是由于勤 劳、懒惰不同而造成的,懒惰的人常常贫困,所以必须向他人借贷。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 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一切强迫抑配。而且又担心贷钱的人拖欠,必定令 穷人、富人相互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必定督促使他代还数家的负 债。春算秋计,利息越积越多,穷人的财物已经耗尽,富人也陷于贫困。十年以后,
15、百姓没有再能生存的 了。官府又全部散发了常平钱谷,专门实行青苗法,他日如果想恢复常平仓,将从何处去取得呢?富裕户 已经穷尽,常平仓又被废除了,加之用兵打仗,接着而来的是饥懂灾荒,百娃中羸弱的必然听任其死于沟 壑,强壮的必然相聚而成为盗贼,这是此事的必然发展趋势。”司马光上章极谏至七八次,神宗派人对他 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受任此 职,那么还是侍从官。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王安石出来处理政事,司马光才得以请示,就 请求去职。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掌管永兴军。陕西宣抚使下令分派各地义勇戍守边地,挑选诸军中骁悍勇 猛的兵士,招募街
16、市中品行恶劣的少年作为骑兵;抽调民力制作干粮,全部修筑城池高台,使得关辅一带 骚扰混乱。司马光极谏说:“公私困乏,不可兴造,而且京兆一路都是内郡,修缮城池不是紧急事务。宣 抚使的命令,都不敢听从,如果缺乏财物以供军用,我当然要负责任。”由于这样京兆一路独能免去劳 扰。改任许州知州,朝廷催促司马光入京觐见,他没有前往;请求判西京御史台回洛阳,从这以后绝口不 论国事。但是皇帝求言的诏书下达后,司马光读后感动流泪,想要沉默却不忍心,就再次陈奏六事。又写 信责备宰相吴充,事见吴充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17、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1160年,张孝祥在临安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后被劾罢。1162年春,他被重新起用,途经三 塔湖时创作此词。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杨柳”“乘船游湖”作了铺垫。B.第二句中“重来”写再次来此的欣喜,“又”字暗含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C.三、四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寄情于物,物我合一。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厌倦官场,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6.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D 1
18、6. (1)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 满蓬勃生机的画面。(2)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含蓄蕴藉地表达出词人 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表面上悠然,实际上是内心忧愤,不得已在湖光山色中寻求解脱,是 对官场倾轧、仕途坎坷的无奈。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 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
19、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结尾两句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被重新起用,途经三塔湖时创作 此词”,表达出词人重被起用故地重游的愉悦之情。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了泰山高大、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 ” ;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3)陆游题斋壁的“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写船行水上,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中有“,”的句子,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为“我”所用的意
20、味,有力地衬托出词 人的豪迈。【答案】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庶、鉴、扁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恍惚间,这气势,将我引向那个 久远的大宋时代。很显然,我想到了、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仕途屡遭排挤的士大夫。庆历 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陵郡被他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
21、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时,感慨万千,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 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那是何等悲怆、震撼人心?这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击 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 如一股强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 O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躲闪不及B.躲闪不及C.防不胜防D.防不胜防A.躲闪不及B.躲闪不及C.防不胜防D.防不胜防命运不公 命途多舛 命途多舛 命运不公风调雨顺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声名鹊起声名鹊起飞黄腾达飞黄腾达.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22、项是()A.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B.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C.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D.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 D.把岳阳楼记的影响比作“强劲的湖风”,二者都看不见摸不着,但都能让人感受得到,留下深刻的 印象。运用比喻,把岳阳楼记一文的影响这种抽象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形象清晰。【解析】【分析】【18题详
23、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躲闪不及”:来不及躲闪,形容对方来的很快。“防不胜防”:形容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语境中形容“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来的太快,来不及躲闪,而不是多的不能防备,应填“躲闪不 及”。“命运不公”:形容命运中的不公平。“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语境中形容“官运不济的滕子京”,与“官运不济”相对,选“命途多舛”更合适,形容他一生坎坷,屡 受挫折。“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政通人和”: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语境中形容“巴陵郡被他治理”得很好,而不是形容自然条件适合弄湿,应填“政通人和”。“声名鹊起意思是
24、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 快。语境中形容“岳阳楼、滕子京”的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应填“声名鹊起”。故选B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搭配不当,AC没有修改,排除AC。“这个时间的声音”中的“这”在文中为前指,指的是滕子京的“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句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谓语与它搭配,应改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排除B。故选D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的构成:本体是“岳阳楼记的影响”,喻词是“如,喻体是“一股强劲的湖风”;表达效果是:二者具有看不见、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山东省 临沂市 平邑县 一中 校区 2021 2022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