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23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2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23课时).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 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 写 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 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其中第三十一首,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 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 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征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噫亮
2、。 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 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 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 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那么集中在池塘上,写人那么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 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学情五年
3、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 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 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开展想象力,锻炼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说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六、
4、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同学们,文章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3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难读的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浩渺篝火旖旎徘徊澄澈嚼烂点缀恍然大悟离乡背井燕yGn
5、:燕窝、燕子、海燕、燕雀、燕麦yGn:燕山2 .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层?(2)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3 .学生自学交流。4.学生汇报: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局部(1)开门见山,阐述爱故乡与月亮;第二局部(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三局部(5-6)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比照,表达思念;第四局部(7)呼应前文,有感而发。5.作者对月亮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现在我们首先来看故乡的月亮。(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1 .故乡的月亮。(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却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什么情感?这些童
6、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更 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2 .外国的月亮。(1)外国的月亮是怎样的?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2)学生读文,勾画,交流。(3)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但作者还是忘不了故乡的月亮。3 .北京的月亮。(1)北京的月亮怎样呢?作者内心有什么感受?(2)作者住的朗润园是赏月胜地。但作者想到的依然是故乡平凡的小月亮。(四)深入体会思乡之情1 .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亮都
7、很 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细?这是比照,文章中明确提到了 “比照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 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板书)2 .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同学们齐读一下。(第6自然段)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 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 即平常我们所说的一一借景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 了特别的意味。3 .既然作者如此热爱和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学生甲:季老年龄大了,
8、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学生乙: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学生丁: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师: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4 .由于作者不能回去,所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事物“月亮”上,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 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比照、借景抒情、形散神不散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五)总结。1 .大家己经讨论得很充分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句作为题目 呢?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被广为传诵,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用它来做题目,更能 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2 .总结: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
9、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比照他国他处的 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六)布置作业有关思乡的古诗,摘抄到积累本上。七、说板书设计人人都爱故乡月3*月是故乡明故乡山水与童年异国他处的月亮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4*梅花魂说课稿一、说教材梅花魂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作者是是归国华侨陈慧瑛, 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 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 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
10、索。在表达时有详有略,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 后呼应,首尾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 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 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二、说教学目标1 .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2 .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3 .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三、说教学重难点1 .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重点)2 .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难点)四、说教法学法说
11、教法1 .默读法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2 .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屡次提到梅花,要带着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 爱国情意。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说学法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 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
12、识一位珍爱 梅花的老人。2 .板书课题,出示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绢 侨 眷2 .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1)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2)爱惜墨梅图;(3)因不能回国而哭;(4)将墨梅图送给 外孙女;(5)赠送梅花手绢。3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对外祖父的回忆;第三段(16)点明主题4 .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1 .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2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
13、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3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 保持中国人的气节。)4 .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四)升华情感1 .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由此 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 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
14、白了些什么?由此体会 到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 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体会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到达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 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2 .老人为什么这么爱梅花,他到底爱梅花的什么呢?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交流并出示: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 开得愈静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指导朗读)3 .在老人的眼里,梅花仅仅是花吗?交流,理解“气节”。(老人赞颂梅花,也是在赞颂中华民族出现的许多有气节的人物。)4 .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15、(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祖国的象征,是海外赤子 的一片爱国之心。)(五)学习写法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小结: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了外祖父饿几件具体的事情,结尾又由梅花 想到外祖父爱国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 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六)作业布置:1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莺子,在外祖父训斥妈妈、抹净梅图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 什么呢?写下你的感受或行动。2 .摘抄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六、说板书设计梅花4*梅花魂 祖
16、父爱国心赤字情梅花一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落泪、一眷恋祖国的心民族魂赠墨梅图讲解、送梅花手绢5草船借箭说课稿一、说教材草船借箭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 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 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 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 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
17、出十万支箭,以 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 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开展 顺序进行表达。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 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 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
18、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 点。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兴趣比较浓厚,学习起来积极性较高。且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 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如何通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分析感悟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三、说教学目标1 .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 等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3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4 .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1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9、(重点)2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个性。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难点)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说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上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 一议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开展的 语文综合素质。六、说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0、第5课草船借箭。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 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 “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二)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 .提出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2 .布置学生边读课文,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 边写感悟。3 .读完课文后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
21、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1)知天文“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能表达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 时,我会设疑“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 ”同学就会回答“诸葛亮选择这样 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而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 亮的妙计才得以实施。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 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 系的句子? ”(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
22、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沉着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 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 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 好!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2)晓地理“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 及了。”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3)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谁来说说,
23、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口答: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 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 知内幕,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轻易中计,这是挖苦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全册说课稿 23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