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小学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 .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 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 说树、草等。2 .让学生“说说你
2、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 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3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 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 .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 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 .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 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 录表中。3 .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
3、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2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 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 色” “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 植物是“活”的。3 .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 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 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 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
4、识到 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三、研讨1 .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2 .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1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 称。2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
5、物的意识。1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教师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 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 个部分的特征。2 .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 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 水等。二、观
6、察校园里的植物1 .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 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提出要求: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听到老师的集 合声要及时回来;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2 .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 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 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三、研讨1 .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 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
7、下来的植物的 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2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 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 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 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 察和探索的兴趣。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科学概念目标】1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2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1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2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
8、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科学态度目标】1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2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 最好是缩放 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聚集1 .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2 .聚焦问题。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 大、哪只小? ”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索:比较
9、恐龙模型的大小1 .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2 .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 比较结果。3 .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 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 记录到黑板上。4 .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三、研讨1 .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2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 结果?3 .教师总结:不
10、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 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五、学生活动手册完成比较的表格。第2课起点和终点【科学概念目标】1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3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4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11、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2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 nri 7J/T。【教学过程】一、聚焦1 .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2 .问题聚焦。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 .体验纸蛙跳远。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
12、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 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 .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 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 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 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 一标准。3 .纸蛙跳远比赛。发材料。分小组活动。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 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 .谁的纸蛙跳
13、得最远。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 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 跳得最远的纸蛙。三、研讨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 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 么信息? ”“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还有其他 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对齐起点确定 终点。四、贴纸带让学生把纸带
14、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第3课用手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 .知道“挂”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 .意识到细致的一挂一挂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15、。【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一、聚焦1 .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 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 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 经验进行回答。2 .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 养”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 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 .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挂。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挂 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
16、于多少柞的预测。2 .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 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柞的指尖与下一挂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挂 与一挂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3 .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 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 .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 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一挂的指尖 与下一挂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 .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
17、带,把纸带对齐黑 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三、研讨1 .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 .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 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较纸带上的挂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 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 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挂紧连着一挂;很难做到每一挂的长度都相 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四、拓展与思考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 间宽度,
18、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第4课这是谁的叶【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3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 于信息的交流。4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科学探究目标】1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2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3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4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5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
19、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 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 .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挂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 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2 .聚焦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 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 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
20、步认识植物 与动物的不同。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 .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 .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 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 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 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四、种一棵植物1 .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 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
21、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 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2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 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3 .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 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 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 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 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 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
22、生活动手册上。五、作业设计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二、探索:测量1 .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J2 .测量桌子和书。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 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分发材料。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 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
23、3)汇报测量结果。可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也可让 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三、研讨1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2 .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 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 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 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3 .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 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教科版 一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