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docx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O.“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出南山怎样的景象?这两句诗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请用你的妙笔,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意境。3 .请结合诗句和现实生活,说说怎么做
2、到“心远地自偏”?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诗的结尾,诗人已得“”,却 “欲辨已忘言”。第1页共22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5 .诗中说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语是和 o.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3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
3、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 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37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38 .以下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 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B.【乙】词
4、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 未尽。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 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 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第10页共22页参考答案:1 . 东晋陶渊明.景象:黄昏山间的云气更加美好,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回山林。感情:隐含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饮酒(其五)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 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
5、,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 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2 .此题考查画面描述及情感主旨。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 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意为黄昏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联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知,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 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 园也为己之归宿。表现了诗人想远离俗世的纷纷扰扰,远离官场的黑暗(束缚),只愿“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飞鸟结伴而归,
6、过随意而安,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也表现了诗 人怡然自得的心境。3 .例如:清晨,微风习习,朝霞初升,缕缕阳光洒在小小的庭院里,洒在东边矮矮的竹篱 上,暗黄色的竹篱镶上一层疏淡的金边。清冽的香气弥漫在小院里,菊花的嫩蕊在风中舒展 着笑颜,薄薄的霜露恰似给菊美人儿们洗了脸,一丛丛,一簇簇,傲娇的向阳绽放。儒雅瘦 削的诗人依着一株桂树,细细的眯着眼,鼻翼翕合,吮吸清香,一会儿,伸手采摘数朵菊, 直起身子,不经意往远处望去,天际一带远山淡淡地映入心田.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的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第11页共22页 居于僻静之地。“心远”对青少年来说指心术要正,方向要正,不
7、盲从,不违法,多吸收和释 放正能量;远离不良诱惑、不良习气,远离闲谈是非,远离负面人群及情绪,远离害群之马, 不斤斤计较名利得失;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积极向上。这样就能做到内心干净、清净、宁 静,远离烦忧。【解析】3.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 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 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句诗是说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描绘时注意把诗人的闲适心境表达出来。例如:秋天的季节,诗人手提
8、花篮悠闲地走出茅屋,一片片菊花在院内的篱笆下静静地开放 着,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诗人不时地缓 缓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4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 得所处地方僻静了。此句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的心情。这种 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到达。其实,有时候,我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 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一些世俗,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人和人之间、整个 社会之间将会更为真率,更为自然!例如:作者认为,只要志向高洁就可以“心远地自偏”。要做到心无杂念
9、,不为物欲所蔽,保 持心灵的安静。我们应该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一些世俗,这样心情 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5 . 车马喧真意.例如: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 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 使人倍感温馨。【解析】5.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 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 却已
10、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 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6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第12页共22页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 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 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 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
11、与黄昏的景色十分 美好好,日暮的岚气,假设有假设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7 .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土的济世情怀。【解析】7.此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 诗表达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 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8 .此题考查比照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 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
12、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 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缺乏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 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制布裘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 下寒人为己任。其中“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 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 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
13、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说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据此 回答即可。9 . A10.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作者 渴望被朝廷重用的感情。【解析】9.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A. “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二下片侧重表现,形狂加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中“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描写表现的是“形狂”;下片中“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 等句子表现的是“心狂”;第13页共22页 应选Ao10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 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
14、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局部地区。 “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 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以及报效国 家的思想情感。11 . (1)D(2)例如一:“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表达了 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抚慰和鼓舞。 例如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外表写 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那么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 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 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 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 错误;应选Do(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
16、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 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 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抚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 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 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12 .例如: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第14页共2
17、2页【详解】第一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 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 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 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 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13 .赞美将
18、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例如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 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例如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 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例如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 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那么可以从正面烘托。【解析】13.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 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 的边塞风光
19、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从 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 争精神的赞美之情。14 .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 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 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
20、魄的战斗正在 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 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 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还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 易水”既说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 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报君黄金台上意,第15页共22页 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 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土。诗
21、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秋色” 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 绚烂的景象。15 . A.甲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乙诗情谊真挚, 表现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解析】15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有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歌行体古诗,并不是七言律诗;应选Ao16.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甲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表现军中苦寒。“
22、轮 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 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对 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乙诗首联诗人抓住二人都是被贬的遭遇,“嗟君此别意何如“从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 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分别的惋惜。“衡阳归雁几封书”写出路途遥远不能传 信的归雁之景,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 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苏获得精神的慰藉,
23、诗人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 慰之情。“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 来定有重归之日,不要烦恼悲伤。诗人对李、王二少府贬谪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 重心长的劝慰,劝慰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表现了对友人宽慰勉励之意,表达 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17. DD【解析】17.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D.甲诗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的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 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表达的是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 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因此D项“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表述不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诗歌 鉴赏 专项 练习题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