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docx
《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文言文阅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TO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 (2022无锡)阅读回答问题。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 *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日:“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日:“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
2、诸路属起潜。象昇 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一军尽覆。侯弘文者,奇土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腹:颈,脖子。(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 *B.恨不得死所(遗憾) C.次顺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下列句中的“之
3、”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D.益慕圣贤之道(3)翻译下列句子。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4)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第1页共34页贵,恶名不除。(节选自臣轨诚信章)注释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结:牢记。知:同“智是:正确。计;考虑, 谋划。恃:依赖。殒:死。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4、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请用标出下面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此君子之信也(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守以不移则君臣之道益睦 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以诚信为本者,渭之君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请根据甲文内容理解其论述层次,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以屿为本”会如何bT君子事业成功千古痴 (5)乙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甲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七、山水游记(共1小题)第10页共34页11. (2022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
5、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 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 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 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注】树杪(mid。):树梢。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A解释下列句中
6、加点词的意思。山下望如星河倒注头不得顾其岸势犬牙差互 乃记之而去B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叔辈张灯龙山(3)翻译下列句子。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士,说 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
7、,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J第11页共34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 (2022无锡)阅读回答问题。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 *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日:“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日:“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
8、,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 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一军尽覆。侯弘文者,奇土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腹:颈,脖子。(I)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 *B.恨不得死所(遗憾) C.次顺义(编次)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2)下
9、列句中的“之”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下车引之B.何陋之有*C.已而之细柳军*D.益慕圣贤之道(3)翻译下列句子。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4)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第12页共34页【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BD.正确;C.有误,“次顺义”的意思是:军队驻扎在顺义。次:驻扎。不是“编次”。故选:Co(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象昇击却之”中的“之”,代词,他,他们。A.代词,他;B.宾语前置标志,不
10、译;C.动词,到,往;D.助词,的。故选:A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中重点词语有:为,被;挠,阻挠。句意为:(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 杨嗣昌、高起潜阻挠。中重点词语有:由是,因此;惜,惋惜。句意为: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 卢象昇的(义举)。(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分析概括作答。 从第一段“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文武双全,善于谋略之人;从“象昇每 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可以看出卢
11、象昇是一个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之人; 从第二段“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腹耳和第三段“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 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 不怕牺牲,舍身爱国之人;从第四段叙写卢象昇上书想要救奇士侯弘文,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不畏权 贵,正直重义之人;据此可概括作答。答案:(1) C(2) A(3)(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4)先士卒,作战英勇;怕牺牲,舍身爱国;不畏权贵,正直重义。二、文言实词(共1小题)第
12、13页共34页2. (2022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节度使王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守一方,专以持重中安边为务,常日:”太平之将,但当抚循训I 练士卒而已,不可疲中国之力以邀功名J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伺其间隙,见可胜,然后兴师, 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与吐蕃战,皆大捷。 以部将哥舒翰为副使,李光弼为兵马使。上欲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其有衅, 然后取之。”上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 延光怨之。李光弼日:“大夫虽
13、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忠嗣 日:“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吾志决矣,子勿复言。”光弼日:“向者恐为大夫之累,故不敢不言。 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遂趋出。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上怒,贬忠嗣汉阳太 守。上以哥舒翰帅兵,攻石堡域,获吐蕃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改动)【注释】持重;谨慎,稳重。抚循:安托慰问。上:指唐玄宗。衅:缝隙,间隙,破绽。 副:相称,符合。大夫:中唐以前,称将帅为大夫。制:帝王的命令。沮:阻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唐兵益壮更加*不如俟其有衅等候,等待*实夺其谋也改变向
14、者恐为大夫之累 从前,往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乎!(3)哪些事情表现了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首要任务?请简要概括。(4)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或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埋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 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唐朝的军队更加强壮。益:更加;句意:不如等有机可乘时。俟:等候,等待;句意:实际上改变了他的决策。夺:改变;第14页共34页句意:以前我是恐怕因你而受到连累
15、。向:从前,往昔。(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中重点词语有:于,给;皆都。句意为:这各地胡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军,唐军把马全都买下。中重点词语有:岂,怎么;以,用。句意为:我怎么能够用几万人的生命来换取我一个人的官位呢。(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结合“石堡险固,非杀数万人不能克,所得不如所亡。不如俟 其有衅,然后取之”可以概括出:伺机兴师,出必有功;结合“军中日夜思战,忠嗣多遣谍人伺其间隙, 见可胜,然后兴师,故出必有功。每互市,高估马价,诸胡争卖马于唐,皆买之。由是胡马少,唐兵益壮。 与吐蕃战,皆大捷”可以概括出:高价买
16、马,唐兵益壮;结合“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堡域,上命忠嗣 助之。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可以概括出: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4)本题考查对比的作用。解答此题,在文中找出对比的地方,分析即可。示例:王忠嗣反对攻打 石堡城与董延光主动请求率兵攻打形成对比,体现出王忠嗣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示例:哥舒翰率兵攻打的 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示例: 李光强对王忠嗣态度的转变,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 良。答案:(1)更加;等候,等待;改变;从前,往昔。(2)各地(或“许多”)胡人都争
17、着把马卖给唐军(或“唐朝”“唐人”),唐军(或“唐朝”“唐人”) 把马全都买下。我怎么能够用几万人的生命来换取我一个人的官位呢!(3)伺机兴师,出必有功;高价买马,唐兵益壮;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4)示例一:军中士卒为了功名,求战心切与王忠嗣派人反复侦察、见机出兵形成对比,突出王忠 嗣的谨慎稳重。三、文言断句(共2小题)3. (2022宿迁)文言文阅读。王舆,合泗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临战,本视贼水栅,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 营,谓舆日:“尔往为我取彼J舆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日:“尔惮往耶? ”舆日:“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 ”本大喜日:“尔亦知此为
18、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 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进,贼大溃。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械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 日:“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 第15页共34页得免。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 日复起耳至老不瞧亦无瘢痍。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 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注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唯唯:应
19、答声。烈祖:指 南唐皇帝李昇(bian)o械:特指枷锁、镣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瘢 痍(ban yi):创伤后留下的瘢痕。(1)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瞧亦无瘢痍(2)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LdGn畏难,尔惮往耶惮:A 害怕害怕。敬,敬畏。通“瘴”,劳苦。2. da惊惧。【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逐排栅入遂:B 就,于是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暇:C 空闲,闲【
20、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二可以根不暇为他据成语“趋之若鹫”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 谋 的意思。(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4)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 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躺了一百多天, 又起来,耳朵到老了也不聋,也没有留下瘢痕。故停顿应为:卧百日/复起/耳至老不般/亦无瘢痍。(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
21、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 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句意为:你害怕前去吗?惮:害怕。B句意为:于是排除水栅进入敌营。遂:就,于是。第16页共34页c句意为: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暇:空闲,闲暇。(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 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 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从军,跟随军队。中,射中。为所,表被动。句意: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 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4)本题考
22、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舆乘 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的内容可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可 见其勇武有谋略;根据“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至 金陵,遇赦得免”的内容可知,虽然王舆与甄廷坚不和,但是得知对方被诬陷,还是帮助出谋划策,助其 脱罪,可见他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答案:(1)卧百日/复起/耳至老不瞧/亦无瘢痍。(2) A害怕;B就,于是;C空闲,闲暇。(3)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4)勇武有谋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
23、。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王舆虽然与甄廷坚关 系不和,但依然坚信他的清白,并为他献计脱险。4. (2022扬州)文言文阅读。麹祥,字景德,永平人。永乐中,父亮为金山卫百户。祥年十四,被倭掠。国王知为中国人,召侍 左右,改名元贵。遂仕其国,有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王入贡。宣德中,与使臣偕来。上 疏言:“臣夙遭俘掠,抱衅痛心,流离困顿,艰苦万状。今获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赐归侍养,不胜 至愿。”天子方怀柔远人,不从其请,但许给驿暂归,仍还本国。祥抵家,独其母在,不能识,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抱持痛哭。未几别去至日本启 以帝意。国王允之,仍令入贡。祥乃复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2022 年中 语文 真题分 题型 分层 汇编 10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