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2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广东省茂名市2022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2022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社会心态以个体心理为基础,又无形地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 情下,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
2、,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受疫情紧急和风险程度高的影响, 更容易随着事态开展而快速发生变化,更容易受民众普遍担忧、恐惧等负向情绪的影响和干扰,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认 知偏差、态度偏颇、行为异常。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建设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社会认知是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社会认知的依据是信息。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状况及其 防控的认知取决于全社会对疫情相关信息的获取。在应对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过程中,“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 苗”这一观念被社会普遍接受。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证明,媒体报道增加10倍,疾病的感染数量就会减少三分之一。 调查发现,微信已成为人们获取疫情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报纸、电视台等
3、发布的信息也大量借助网络渠道传播。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提高民众最关心的信息的可得性,扩大信任储藏。通过对疫情风险理性的认知,对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的评价,和政府、社 会组织、医学科研与医疗机构、广大民众等互信的建立,信心就建立了起来。为此,应主动关切民众,特别是关心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疫区民众的生活: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增进医患信任,改善医护人员工作 环境和工作条件,激发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切实满足民众对疫情防控的期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彻底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选自2020年2月7日光明
4、日报,有删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民众的个人心理有什么表现?1 .对疫情防控,民众会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2 .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影响社会心态的三个关键因素是什么?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殷实现代社会是否是一个排斥诗意的社会不得而知,但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如此的 话,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 “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 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 “私人”和“纯诗” 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群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
5、此题”第段中描写了新诗人们 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然后到第三段中找到新诗人们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理解其意 思,再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文中说“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这些都是新诗人们的表现, 结合前面“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 的中国诗人们,确实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可知,新诗人们的这种表现恰恰说明中国新诗人们精神上的迷失和空虚, 由此指出中国的新诗也处在畸变之中;再看下文,“而今天的中国诗歌内容,局部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大多数那么 油腔滑调
6、、玩世不恭,再就是沉迷于另一种形式的雕虫小技一一在毫无语感和句法的情况下搬弄文字游戏”,诗人的 这种状态势必要影响到中国的诗歌,故此处新诗人们的表现就引出下文中国诗歌再内容、形式以及精神方面存在的诸 多问题。3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推断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此题“能依据文意做出推 断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看能否推断出选项的内容。A项,“可见这是个排斥诗意的社会”,该信息于文无据。C项,”从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寿阳曲远浦帆归是没有功利主义的错误,文章第四段说“从歌咏情志、塑造 伦理、教化人文、愉悦心灵这些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差不多所有的
7、艺术也都是功利主义的,由此可知,无法推断 出寿阳曲远浦帆归是没有功利主义的这一结论。D项,“只要遵从严格的句法原那么和虔敬的修辞伦理,就能写出好的新诗”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文章最后只是说“也必须遵从严格的句法原那么和虔敬的修辞伦理“,但并非如此去做就能写出好的新诗。B项,结合第二段“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 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 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可以推断出“新诗沦为载道工具或成为新的文化僵尸往往是因为缺少 精神要素”。应选
8、B。4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此题”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 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进行评析”,然后理解“形象化语言”这一概念,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句子,理解其意思,并把握语句所在段落的观点,分析该句子与观点之间的关联。所谓“形象化语言” 一般是指使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句子,如第二段“百年间,新诗人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 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破衣烂衫”本是形容人的衣着,而此处用来形容一局部新诗人的创 作,之所以是“破衣烂衫”“奇怪尊容”,是因为这些新诗“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 导
9、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借助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就证明了这一观点;如第三段对新 诗人在诗歌朗诵会上的描写也是证明第二段的观点,”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 们,确实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在许多场合,包括在诗歌朗诵会上,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 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找到其他段落中的形象化语言进行分析。3、1. BD2. B【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 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B项,“
10、都曾出国留学”扩大范围,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梭于各种公 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至有机会出 国留学深造”可知,文本说得是名媛中有些“甚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而非所有名媛都出国留学。题干”都曾出 国留学”扩大范围,表述错误。应选B。1 .此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 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 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 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
11、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D项,”全文谈民国女诗人的多元化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全文应该是采用的总分的结 构展开,开头总说,后文从新闺秀派、名媛、女学者诗人三方面分说,层次清晰。应选D。2 .此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 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 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拟、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 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
12、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拟时, 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新闺秀派女诗人丰富多元的现代先进观念与传统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强加因 果,表述错误。根据文本“民初闺秀幼承庭训,按传统闺阁才女模式成长起来,但她们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形成了故 常与新变同在、封闭和开放兼有的新闺秀派”“她和其他新闺秀派诗人一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所以 她们在抗争的道路上频频回首,步履蹒跚。她们身上处处表达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成就了别具情感张 力的诗词风貌”可知,新闺秀派女诗人既受新时代风气影响,对
13、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信服与眷恋。而“她们身上处处 表达着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拉锯“形成原因,文本中并未直接说明,题干强加因果,曲解文意。C项,“以教师为职业的女学者诗人追求经济和精神独立”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她们不少以教师为职业,追求经济 和精神的独立”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D项,”三个群体的进步源于不同时代的文化”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名媛有才情和学识,出入于众多社交场合,穿 梭于各种公共空间,比普通闺秀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她们出身非富即贵,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世家之风熏陶,甚 至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 “女学者诗人观念的形成与现代大学的教育密切相关”可知,三个群体的进步不仅仅源于不
14、同时代的文化,还和他们的家庭熏陶,个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应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拟、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那么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 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
15、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 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 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 概”“必定” “可能”“似乎” “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 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那么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 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 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
16、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 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 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 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 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
17、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4、1. D. A2 . D.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缺乏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3 .(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那么,在上位的人施行教化,没有比这时更容易的,只不过看你所用来引导的方法怎么样了。【解析】.此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 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D项,“干”,求取。译文:来迎合世俗、求取禄位罢了。应选D。1 .此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
18、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 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B项,助词,所+动词=名词性结构;介词,与“所” 一起构成“为所”被动结构。C项,介词,在,从;介词,表比拟,比;D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应选A。2 .此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而在二十三年后董郑二君选地建学舍,并亲自讲解先王遗文
19、”分析有误,原文是“使笏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 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知”,是说使筠州的读书人在学宫中相互出入,讲述先王的遗文,以求得知识。并没有说二君 亲自讲述先王遗文。应选D。3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 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领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 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那么。根据句意断句。“而其义甚高”与“而其守缺乏者”对称,前后都要断句;疑问句“其故何哉”后
20、断句;“故”表承 接,后面是结论,其前一般要断句,综上断句为: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缺乏者/其故何哉/由汉之 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译文:(汉代的读书人)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们的道义很高;见闻很渊博,但 是他们的操守却不够,这是什么缘故呢?缘于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的,所以(他们)不能不专注于自我修养。4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 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21、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1) “于”,表被动,被;“乱”,扰乱;“传疏”,解释经义的文字;“知者”,博学的人,智慧的人;“此”,代词,这样;“及”,比得上。(2) “那么”,连词,那么;“施化”,施行教化;“莫易于斯时”,状语后置句,应 是“莫于斯时易”;“顾”,只不过;“所以,用来的方法;“导”,引导;“如何”,怎么样。【点睛】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 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假设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 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22、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 “是故”“于 是”“向使” “然而”“无论” “至假设”“是以 “继而”“纵使” “然那么”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 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己而” “斯须” “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 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 于、为、而、贝!r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日”、“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日”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
23、对同 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日”后冒(:),“哉”后叹(!),“夫” “盖”大都在句前。“于” “而” 一般在句中,“矣” “耳”后面画圆圈(。)“耶” “乎”经常表疑问(?),“也” “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 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此题借助人名词,比方“杨廷和”“诸臣”,虚词“耶”,“未雪”和“国耻”搭配,“自 荣”译为增加自己的荣耀,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参考译文:周王朝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 家继续学习。谈道论德的人,自夸德行崇高远大而忘了为世所用;议论为政之道的人,力求卑下浅近而不去学习古人。 在那
24、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然而出现在那 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他们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 提拔或黜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而到了当世,才有卓异的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 开始专研,说明先王之道,来启迪让后学之子。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那些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那些 道理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们;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他们不被 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茂名市 2022 年高 第四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