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奔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
2、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 水日夜川流不息、泗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 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 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 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 “外 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 字中。那些遥远
3、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 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 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 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 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 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4、。我想,穷尽我一 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 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 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 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 不同的创作特色,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此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作者的语言 风格。从修辞的角度考虑:作者
5、从落笔就开始使用修辞手法,如春风与麦苗嬉戏、阳光的杰作、春风强行搂着炊烟舞 蹈等运用拟人手修辞,扬干净的玉米像水晶、煮过的玉米像行将分娩的女人等运用比喻修辞,使表述生动形象,富有 活力;而从遣词造句和句式变换的角度考虑:作者写农村的生活,没有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只是截取最具表现力的 画面,而且是一些细节之处,易被忽视,却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视角独特、细腻真实。作者借对春风所到之处迎春 花的灿烂开放、麦苗的茁壮成长、老椿树鼓起的嫩芽等乡村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对村中人、事、景的变化的细腻刻 画,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农村新面貌的赞美之情。由此概括得出答案: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作者大量运用拟人、 比喻等
6、修辞手法,写出了被春风吹到的乡村洋溢着生命力。视角独特、细腻真实。作者借对春风所到之处迎春花的 灿烂开放、麦苗的茁壮成长、老椿树鼓起的嫩芽等乡村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对村中人、事、景的变化的细腻刻画, 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农村新面貌的赞美之情。3 .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指出该词语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 句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此题中,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蹿”的精妙之处。从词义上看,“蹿”的本义是“向上跳,喷射”, 此处写出了迎春花蔓延开放的画面。从手法上看,“迎春花蹿”运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景写活了, 从效果角度考虑写出了迎春花蔓延速度之快,说明
7、春天来了。故答案概括为:“蹿”一词化静为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迎春花长得快、开得盛的特点,描绘了其耀眼夺目、蔓延开放的美丽景色;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说明春天来 到了村庄。4 .此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人手。在内容上,重点分析 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从引出下文、总 结上文、过渡照应等角度分析。此题中的句子出现在结尾处,在结构上一般会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照应题目等作 用;内容上,老椿树“鼓起的芽苞作证”方面说明了自然界的春风吹到了农村;另一方面它也是“农村开展变化”的见证
8、 者。“春风”语双关,一是自然界的春风,四季中的春天来到了乡村;二是政策春风吹进农村,农民的生活像春天一样 美好,充满希望。故答案概括为: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内容上,一语双关, 作者不仅写春天来到了乡村,更是真诚地歌颂了农村在新政策的鼓励下焕发了生机活力。5 .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 进行推断、探究、分析比对,最后确定答案。此题中C项“不管求雨时跪拜多少次,洪水已将新垦的农田蹂躅得面目 全非”在第段的开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写出了农民生活的困顿,也表现了农民的乐观:但“还有根深蒂固的
9、迷信 思想”表述不恰当,农民没有把收成的好坏完全寄托在“跪拜求雨”上。应选C。6 .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来深入探究作者的情 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是“春风”对农村的改变,作者描写自然界的春风吹暖了农村的大 地,其实是写“政策的春风”给农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描写的家人生活只是作者表达主旨的载体,在回答 问题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从内容的角度,作者通过对家里两代人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例如第四段 对母亲辛苦操持家务描写,第七段写父亲让三叔写对联,贴对联,第八段中写父亲养羊致富等情节描写,第八段
10、对哥 哥姐姐勤劳致富描写,从情感的角度表达了对新时期农民精神面貌的赞美,对农村新生活的感叹,对新农村政策的认 可。【点睛】此题考查鉴赏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鉴赏:一是遣词造句的角度;二是句式变化的角 度;三是修辞使用的角度;四是语体色彩的角度。语言风格,指由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不同而形成的各自不 同的创作特色,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时候,一定要结合文 本具体分点作答即可。3、 55. D5. C57.促进旅游业的开展,增加国家收入;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 困局面。增加创业机会
11、;其他社会效益显著。【解析】55.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 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D项,”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平均值”分析错误,分析从图表一可知接待人次的增长率超出年平均值的没有三个年份。 应选D。5.此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 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 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
12、念张冠李 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此题A项,“最初叫农家乐”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1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5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 开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可知“农家乐”应是几十年开展中的“最初” 现象;B项,“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说法绝对,材料二第1段“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而题干没写“俨 然”,说法太绝对;“大局部”不够严谨,材料二第1段“我国将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55个省(市、区)5. 5 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里的具体数字不等同于“大局部”,“大局部” 不够严谨;D项,”拿出专项
13、资金”于文无据,且材料三中谈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没有“拿出专项资金”的内容;C项分析正确。应选C。57.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 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 行整合概括回答以下问题。比方考生通过阅读此题题干可知此题考查“概括乡村旅游的好处”,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材 料后从材料中归纳整理内容。此题可从国家、农民、社会三方面总结乡村旅游业的好处。从材料一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 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 0%和5. 5%。
14、5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5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3. 4%:营业总收入达4 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4. 5%o预计到505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 亿人次,实现总收入5. 3万亿元”可得出:促进旅游业的开展,增加国家收入;从材料二”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 通过开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 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 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55个省(市、区)5. 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可得 出:乡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从材料二“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
15、成为有效吸 纳贪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可得出乡村路旅游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 从材料二“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 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5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 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6. 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5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7. 3%”可得 出:乡村旅游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局面。从材料三可得出乡村旅游业能增加创业机会;其他社会效益显著。4、1. 完美守株待兔2.孔子主张沿用周代的礼乐制度,他是周
16、朝礼乐文化的捍卫者,有其保守的一面。而韩非子反对用先王之道来治理当 今的社会,主张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他反对传承,否认了历史的作用,也有其缺乏之 处。【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掌握成语出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 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翻译,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此题中,“郁郁乎文哉”的意思是:是多么完美丰富啊。 其中,“文”是“完美”的意思。而材料三中“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的故事,很明显是“守株待兔”。1 .此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此
17、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作简 要评析”,然后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感悟和评析。此题中,从材料一 “吾从周”可见:孔子 主张沿用周代的礼乐制度,他是周朝礼乐文化的捍卫者,有其保守的一面。而韩非子”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一句的意思是: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可见 韩非子主张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但他反对传承,这也是不可取的。【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材料二:孔子说:”
18、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材料三: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 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 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想要用古代帝 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5、1. D 2.拟人手法,巧妙烘托。将鸥鹭人格化,以鸥鹭不惊,写出了人无机心,鸟亦不惊的人鸟和谐之景,从而烘托出颍州西湖的恬静之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鸥鹭闲眠之景表
19、达了词人对静谧的西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眷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选出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抒发词人厌弃红尘”错,这两句意为: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词作结尾表达的是在西湖美景中心旷神怡、如登仙境的飘逸、愉悦之感,表达不出厌弃红尘。应选D。1 .此题考
20、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 句中的重要字词。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此题,这两句意为: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鸥鹭听管弦,赋予人的动作,这是拟人的手法。鸥 鹭在管弦声中依然安然闲眠,不因为人的活动而受到惊吓,衬托出人的毫无机心。更烘托出西湖的恬静。鸥鹭闲眠营 造一派静谧的气氛,词人借这种美景抒发的正是对西湖、自然的热爱,属于以乐景衬乐情。【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
21、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 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6、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别 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 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
22、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 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不到分数。此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焉、僮、茕茕、孑、倜傥、幽愁、衾。7、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色调比照鲜明,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视觉 刺激。反复咏叹草莓红润可爱,强化了意象的生动性、可感性,产生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诗句错落 有致,使诗歌具有建筑美。【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包括鉴赏诗歌的技巧、语
23、言、构思等方面。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语言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 含蓄,言此意彼。掌上的心是近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于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从 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和自信。心一一红红的草莓;掌厚厚的绿叶。草莓甜美多汁,具有清 新而纯粹的天然本色;叶不但绿而且是“厚厚”的,显然温馨而柔软。这是一组巧妙而妥帖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 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比照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刺激。心用“草莓”明喻以防止诗的晦涩难懂;“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
24、草莓”系特指,因为这是全诗的“核心”;“恶鸟”那么系泛指,将一切邪恶 之徒概括言之。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 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二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一一“草莓”之红润 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 术效果。【点睛】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防止“杂乱 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江苏省 淮安市 涟水县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