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级20212022学年10月学分认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题一、语言基础(18分)1.下列选项中实词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文)B.吾师道也(以为师)C.而绝江河(断绝)D.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答案】D【解析】【分析】作师说以贻之(赠送)其曲中规(合乎)其贤不及孔子(才德优秀) *善假于物(借助)【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传”,解释经 书的文字。B. “吾师道也”意思是“我是学习道理”。“师”,学习。C “而绝江河”意思是“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绝”,横渡。
2、故选D。2 .下列选项中虚词用法和意义错误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指示代词,这语气词,表感叹连词,表转折,但是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第二个“于”表比较,意思是“比”。故选Ao.下列文言语句的翻译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
3、它用隔三岔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 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 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 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 出租房,带着老娘搬
4、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 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老娘在厨房里正 忙着做好吃的了。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应声道:“当 然是城里人啦!”在城里安住下来后,焉瓜和翠玉打算要孩子了。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 里的日子。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第16期,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翠玉的话里表明:她希望丈夫焉瓜少抽烟,以便早 点攒够钱
5、在城里买房子。B.焉瓜两口子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是因为他们向往城里的 生活,而且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城里,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C.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吃”的内涵不同,第一次是指老娘做的家乡菜好吃,充满思乡情体; 第二次是指焉瓜一家成为城里人时老娘做的好吃的食物,渲染了喜庆气氛。D.焉瓜买房能跟妻子商量,卖老房子跟母亲商量。可见焉瓜做事能顾及家人意见,考虑家 里感受,体贴又孝顺。13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以平实的笔触交代了主人公焉瓜想在城里买房,这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同时也 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B.小说中围绕买房子卖房子使用了很多明确
6、具体的数字,这既使小说充满了真实感,又表 现了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工十分不易的生存处境。C.小说描写焉瓜两口子的对话并不多,却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住进新房后, 焉瓜的问话里有着对美梦成真的意外和担心,而翠玉的回答则流露出幸福与满足。D.小说通过对老家“牵牛花、香椿树”等花草树木的描写,既表现了乡村自然环境之美, 又反映出乡村的生活之趣。14 .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香椿树”在情节方面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飞.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事 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以焉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2.D13. C.推动情节发展。写“香
7、椿树”这一老房子的独特景致,为后文买房人喜欢并买下老房 子埋下了伏笔。使小说结尾留有余味,充满想象的空间。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常常 思念着.香椿树”,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15 .人物塑造方面,从焉瓜角度来讲述故事,便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勤劳、淳 朴、向往城里生活的形象;易于反映焉瓜从“乡下人”到“城市人”身份转换过程的艰难和 不易。主旨揭示方面,从焉瓜角度来讲述故事,更自然地写出了 “乡下人”对“城里人” 取舍的不理解,突出城里人和乡下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追求。【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 “可见焉瓜做事能顾及家人意见,考虑家里感受
8、”错误,由文中“老娘有些舍不得, 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这一内容可知,老娘其实舍不得卖掉老房子,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 法。焉瓜去跟老娘商量时,已有卖掉老房子的决心,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老娘的感受和需求。 选项中的表述有违事实。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对美梦成真的意外和担心”理解错误,结合“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 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可知,焉瓜的问句里应是 含着对美梦成真的不敢相信。故选C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找到写“香椿树”的内容,然后结合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情节方面的作用。
9、如文章中间提到“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 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 蛋、煮苕菜,好吃”,乡村的小院因为香椿树而景色优美,环境清幽,这就为后文写“他们 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如文章最后提到“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上文写焉瓜卖掉农村的房 子,买了城里的楼房,成了城里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结尾却说他常想起老家的香椿树, 以焉瓜的想念结尾,从而让人联想香椿树的美,回味乡村生活的美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作用
10、的能力。小说从标题、人物到情节,实际上都是两相对照的,既有“城里人”买房卖房、也有“乡下 人买房卖房,但是作者为什么选择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展开这个故事呢?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没有从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视角来 写这个故事呢?视角的选择暗含的是作者的思考,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因而这道题实际上与 主题有关。从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关系来思考,选择以焉瓜为视角,代表的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他对以焉 瓜为代表的农民工群体有深切的同情,因而,他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勤劳、奋进的人物形象。 从情节和主题的关联来思考,作者也着重在情节上展示,焉瓜从农村走向城市,获得“城里 人”身份认
11、同的艰难和不易。从两个阶层的比较以及主题来思考,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农民 工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很明显,小说中,焉瓜在小说中处于低一层级,从焉瓜的视角 来写,实际上就是从低阶层的视角来写,展现的是下对上的一种仰望,更易于表现由阶层的 壁垒而造成的认知、选择、资源分配上的种种不等。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 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改差江阴佥判。孝乾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 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
12、 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人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 每叹日:“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至是务 为镇静,未期岁,积错至五十万缗,榜日“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汆于广,今 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莱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汆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 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 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 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土。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 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
13、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日:“佐国元勋,思简一人,胡 为又一赵鼎! ”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日:“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 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日:“身为列卿而贫若此, 是廉介之士也。”既厚感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 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B.
14、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大方;不吝啬B未期岁,积锦至五十万缗一年 C.岁俭则汆于广年成歉收 D.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故交旧友 .以下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行事果断,深明大义。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辛弃疾劝告时任掌书记 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B
15、.辛弃疾在福州处理政务时,面对福州依临大海、盗贼猖獗、府库空虚的现状,镇定自如, 冷静应对,大胆构想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实效。C.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滁州遭遇战火,民生凋敝。他先 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D.辛弃疾爱才惜才,他奏请皇上赏赐银绢来厚葬吴交如,不顾流俗为朱熹写文痛悼等行为 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19 .辛弃疾想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答案】16.B17.A18.
16、 C. (1)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就可以不用担心盗贼作乱了。(2)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名士。19 .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 以备有患。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帅长沙时”作状语,而“士人”应该作下一句的主语,故“士人”前应该断开, 排除答案C、D;“两易之”中的“两”作动词“易”的状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力荐弃
17、疾慷慨有大略”意思是“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慷 慨”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是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故选A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辛弃劝告时任掌书记的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表述错误。根据原文,“金主亮死, 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可知,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是当时担任掌书 记的辛弃疾劝耿京做决断归顺南宋。B. “镇定自如,冷静应对”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至是务为镇静”可知辛弃疾“在这种情况 下致力于安抚百姓”,选项中对“镇静”理解错误;“大胆构想了很多措施,并取得了实效” 表述不全面,根据原文,他的措施只是取得了一定成效,“未
18、期岁,积镯至五十万缗”,但 更多措施都在尚未及实施时,辛弃疾便遭弹劾而辞官回家了,由“事未行遂丐祠归”可 证。D. “他奏请皇上赏赐银绢来厚葬吴交如”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既厚贿之,复言于执政,诏 赐银绢”可知,是辛弃疾赠送财物帮助办了吴交如丧事后,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才下诏 赐吴交如银绢,并不是他奏请皇上赏赐银绢来厚葬吴交如。故选C。【19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强壮”,形容词作名词,强装的人;“则”,就;“虞”,担忧。(2)得分点:“尚”,崇尚;“英俊”,有才能的人;“所交”,所字结构,所结交的人。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19、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由“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 奈何!”可知,具体的做法在下文。然后筛选出辛弃疾的所想和所为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镯至五十万缗”,辛弃疾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 如“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汆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梁之,候秋贾 贱,以备安钱汆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这是说辛弃疾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 库的钱买粮,以备有患;如“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这是说辛弃疾想造万套铠甲, 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
20、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 集人马,他担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改任 江阴佥判。孝乾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 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受聘为江东安抚司 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 雄才大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任主师,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 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师府空虚,一旦情况紧急,怎么力、? ” 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缗,库房匾额写“
21、备安库” 三个字。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 来粮仓买米,于是就拿出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 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那么盗贼就不再是忧患。此事未 及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像泥沙,杀人像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于是辛弃 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 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为帅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 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调查此事,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反复审 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
22、。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又出了 一个赵鼎!”他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 壮士,此人不可失去。”启封一看,是赵方。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 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耿介之士啊! “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 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 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不 朽的是名声流传万世。谁说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同活在世间!”辛弃疾非常善长写词, 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二)古代诗
23、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 甫吟。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 高屋建领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 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山东省 济南市 山东 师大附中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64796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