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紧紧依据义务段课程标准新要 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命题过程重在考查学 生大语文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考查全面,难易程度适中; 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关注细节,关注地域文化;落实“双 减”,强化“双基,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语文学 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试题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第一,紧扣课标要求,表达稳中求变,变中格新,细化过程。本套试题是有力落实“双减”政策的产物,在保存原有特色的 基础上大力创新,着力考察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语文素养。试题延续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积 累
2、与运用”“综合性学习” “阅读”“写作”四大板块结构,题型相对 稳定,但不乏新的变化,同时优化、细化了考察内容。主要变化:1 .“积累与运用”板块中第3小题,过去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 析使用词语能力,今年没有单设,第4小题古诗文默写提前。2 .病句修改由原来的三分变为四分。3 .名著阅读题量、分值有变化。由过去的2问2分变化为3问 3分,增加50%,同时细化分析过程,注重考察精细化阅读,试题 考查小说中一个重要人物(鲁达),告诉我们名著阅读是一项非常重 要而艰巨的工作,重视名著阅读的过程,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教学 实践中重视并落实课标精神。4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四】汉字书写题,考查整句诗的规
3、 范书写,不同于2019年、2020年对于笔画书写的考查,充分表达 出新课程标准中能按照笔顺规那么写字,注意框架结构,感受汉 字形体美的目标要求;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4道题变化为3道题,一题为纯 文本筛选提取信息题,赋分为5分;一题为筛选提取“文本+表格” 信息,赋分4分;一题选择题,关乎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赋分3 分。删减了一道选择题,降低了学生考场上阅读筛选信息的文字 量。6 .作文打破了 2009年以来陕西省中考作文由命题作文一统天下 的局面。为半命题作文,“请以挺管用为题,写一篇文 章”。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价值引导。2022年的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选材上既有优秀的传统文
4、化, 又有现代高科技,既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又展现了华夏儿女的 精神志气,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价 值引导蕴含在字里行间。例如:“综合性学习”板块。1 .抄写北宋理学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引领学生做人做 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意思是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从物质上丰 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使百姓安身立命。替历代圣贤延续行将 绝传的不朽学说,给千秋万代开创永久太平的伟大基业。分别从做 人的根本、做事的方向、做学问的关键、人生的终极追求四个方面 警示教育学生。2 .引导学生寻访司马迁足迹,探寻、学习、弘扬司马迁精神
5、。 司马迁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撰写史记,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史实反 复核对;司马迁爱憎清楚,他笔下,对抗强暴的陈胜吴广进入“世 家行列”,忠贞有作为的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被他赞赏;司马迁孝心大爱 感天动地,他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忍辱含垢为后人铸就一部规模宏 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一部信史,这些都是学生们值得学习的 地方。又如:“现代文阅读”板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处 处显示中国科技力量,扬我国威。现代文三秦思语在文本选择和考查方式上将立德树人摆在 了首位,文本引人深思,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联系和感悟更好地认 识生活、思考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如:“文言文阅读
6、”板块阅读材料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苏轼的喜雨亭记。岳 阳楼记生动的展示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苏轼记 述了久旱大雨时“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 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这幅万民同乐官民同欢的喜庆图, 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自孟子开始的“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范仲 淹、苏轼所代表的古仁人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 烁异彩的精神财富。第三,关注学科素养,重视能力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例如本次的现代文阅读三秦 思语在题型设置上,考
7、查了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词句含义的分 析、人物形象的把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文言文阅读考查 的课内外比照阅读选择了范仲淹和苏轼两位人物事迹,学习以他们 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作文“一一挺管用”考察学生的立意问题。横线上可补充的, 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东西,更应该是精神方面的的导向。相对来 说,精神方面的导向更有价值,选材的范围也会更加广阔。比方: 微笑,赞美,鼓励,努力,立志,奋斗,反思,交流,等等,任何 一个词填上去之后,学生都有话可说,且容易贴合生活实际。立足 小我,更要放眼社会,在个人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交融与磨 合中,明确三观,历练人品,规范言
8、行。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与其 说在告知别人,不如说在提醒自己,坚持自己该坚持的,践行自己 该践行的,以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倡导了一种积 极向上的价值追求。第四,关注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综合性学习”板块,关注陕西历史文化名人,将曾经在三秦 大地生长生活的、有影响力的正能量人物作为寻访对象,既考察了 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陕 西,增强文化自信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更是赞誉生活战 斗在今天的陕西科技工作者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从家 门口的高等院校参与建设到三秦大地的知名企业肩负要职,学生在 阅读中感受三秦儿女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伟大贡
9、献,内心的无限 豪情壮志定会激发,扬国威,展宏图,未来建设征程上必有我三秦 少年的活跃身影。“现代文阅读”中的三秦语思更是涵盖三秦大 地方方面面的生活图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浓郁的地方文化风 情,我们身边的乡音乡情乡容乡貌,都是可以跃入我们语文视野 的,热爱家乡如此“接地气”。探索2022陕西语文中考试题的特别之处,今后教学的思路也将 更清晰,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大家共斟酌、共成长。一、认真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将新的教育教 学理念贯穿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切实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夯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阅读训 练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学会阅读,增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 力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杜绝学生 “茶壶煮饺子一一倒不出”的现象。三、坚持语文教学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经 历一个由生活到文本再到生活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体 验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降低知识难度,提升语文素养。总体而言,2022年语文中考试题考点明晰,难易适中,既落实 了课标的要求、关注了学科素养,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我们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课标为纲,落实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 文学科素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