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_从_省略_记_与一则印度民间童话的比较谈起_杨波.docx
《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_从_省略_记_与一则印度民间童话的比较谈起_杨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_从_省略_记_与一则印度民间童话的比较谈起_杨波.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10.13568/j xnki.issnl000-2820.2011.03.008 201lf 5月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 May , 2011 第 39卷第 3期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Vol.39, No.3 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 -一 从世事记与一则印度民间童话的比较谈起 * 杨波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 844 00) 摘要:维吾尔叙事长诗世事记中的一则故事和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有变化, 个别细节有变
2、化,叙述文体有不同,但故事基本情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活 了的木偶印度文学对新疆早期文学,包括新疆的民间文学的影响应在 16世纪前。从世事记可见古代印度文 化对古代西域、新疆文化、文学的影响,也说明了新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关键词: 世事记;印度文化;渊源;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 : 12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0-2820(2011)03-0129-05 世事记是维吾尔文学史上发现较晚的一部 叙事长诗,据它的汉译者郝关中先生的介绍,长诗 的手抄本于 1981年被喀什市书商喀迪尔 .布拉克觅 得, 1982年归新疆社会科学院收藏, 1983
3、年新疆人 民出版社出版了阿布都秀库尔 .吐尔迪完成的世 事记原文转写本。世事记创作于 16世纪叶尔 羌汗国时期(公元15H1678),据译者考证具体时 间在公元 1532 1533年间丨 12。 3-20% 世事记的故事主体写的是赛明国的王子斐 鲁兹夏和伊兰牟仙园的女王娜兹波的爱情故事。从 故事叙事的结构看,世事记深用了故事套故事的 结构方式。斐鲁兹夏王子对女王一见钟情,但女王 对王子提出考验的条件就是: 我在此三次进人梦 乡,你在此三次坐在我身边。不许你动手碰我的身 子,不许你大声将我呼唤。只许用一种文雅的方式 , 将我唤醒,叫我喜欢。三道难关即是如此。 W239王 子得到真主的启示,以叙说
4、来这儿的原因为由,讲 了一个故事,以此唤醒了女王一次。下面将王子讲 的第一个故事的概要简述如下: 有四位朋友宗教 学者(毛拉)、首饰匠人、裁 缝、木匠结伴出外干活,为躲雨决定在峡谷中住 宿,并商定为了安全要轮番守夜。木匠自愿担任第 一班守夜的任务。他看见一块木头,于是精心制作 了一个木雕美人。第二班是裁缝,他看见这个裸身 的木雕之后给木偶做了中国美人的服装。第三班是 首饰匠,他用黄金做了耳环、手镯、戒指,并给木 雕美人戴上。第四班是毛拉,毛拉祈求真主给予木 雕生命,于是木雕变成了一个真实的美人。四个人 都认为美人属于自己,应该嫁给自己。四人争论不 下,于是到了仙国女王面前,请他判决。女王认为
5、木匠、裁缝、首饰匠都只能得 到手工的报酬,女王 将美人判给了毛拉。 巧合的是,在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中 也有一篇相似的故事,概要简述如下: 木工、金工、裁缝、婆罗门四位朋友结伴远游, 黄昏时在井边过夜,为了防止小偷,他们决定轮流 守夜。抽签决定了木工第一班。木工为了不让自己 睡着,从树上砍下树枝做了一个木偶。裁缝第二班, 并接过了木工给他的木偶,裁缝在值班时给木偶做 了漂亮的衣服。金工是第三班,他用带来的金子做 了一对镯子 、一个项圈,一双耳环,并给木偶戴上。 第四班的婆罗门被木偶的美丽打动,唱起颂歌,认 真地祈祷,最后木偶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姑娘。后来 四人都想娶她为妻,开始了争吵。争论不休中
6、回到 村里,请村长做最后的决定。村长认为木工做出了 这个姑娘,婆罗门给了她生命,他们尽的都是做父 亲的责任,所以他们不能娶她,裁缝给她做了衣服, 但惯例是结婚时只有叔叔伯伯能给新娘子送衣服, 所以他也不能娶她。由于首饰只有新郎能带来,所 以只有金工一个人有权做她的丈夫 p1181-183。 从以上的梗概看,我们可以断定,这两个故事 基本情节几乎完全相同,结构也几乎相同。如此相 同的两个故事出现在不同国家、民族的故事中确实 是 非常奇异的事情。 *收稿日期: 2011-02-10 作者简介 :杨波 (1971-),男,重庆人,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副教授,从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研究。 130 新疆大
7、学学报 (哲学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年 但两个故事的部分细节和故事的结局等方面 发生了变化,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不同简 单扼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故事中人物角色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 第四个人,世事记中是毛拉,是一位伊斯兰教的 宗教学者,活了的木偶中是婆罗门。很显然,在 世事记产生的 16世纪早期,南疆叶尔羌汗国的 伊斯兰化已经基本完成,故事中的宗教人士当然是 伊斯兰教中的 毛拉 。最后出场的裁判人也发生了 变化,世事记中是仙国的女王,活了的木偶 中是村长。 2. 个别细节发生了变化,见表 1: 表 1世事记与活了的木偶的细节区别 细节区别点 世事记 活了的木偶 夜
8、宿地点 恐怖的山谷 偏僻的井边 木雕材质的来源 一块木头 井旁大树的大树枝 裁缝做的东西 裙衫、上衣(中国美人的服装样式) 一套衣服 首饰匠(金工 ) 做的首饰 耳环、手镯、戒指 镯子、项圈、耳环 毛拉或婆罗门的宗教仪式 净身、跪地、诵经、祈祷 唱颂歌、给木偶洒水、祈祷 3. 叙述文体的区别。叙事文体的表层含义是 语体,在语体上,世事记是一首叙事长诗,它的 语言属于古代回鹘语基础上形成的察合台文学语 言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W。 使用的诗歌的语言,虽 是叙事,但有明显的诗歌(抒情 ) 语体的特点。 .活 了的木偶则是一篇散文语体的故事。从叙事风格 上看,二者也有较大的区别。活了的木偶简单、 质朴,
9、注重故事情节清晰性。世事记中叙事内容 丰富,注重氛围营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例如,在裁缝看到木偶,并为木偶做衣服的叙 述中,活了的木偶这样叙述: 裁缝值班时,见 木偶确实做得好,便决定给它做一套衣服。他取出 工具箱,又剪又缝地忙乎起来。待他值班完成时 , 木偶被打扮得花枝招展。 82 世事记中这样叙述: 裁缝一翻身坐了起 来,大睁着眼睛,驱散睡意。忽然他看到了木雕美 人,直惊得从地上突地跳起。这映人眼帘的究竟是 何物?这裸身坐着的是何方人士?于是,他走上前 去仔细一看,噢,原来是木匠师傅干的好事他急 忙从包袱里取出针线,还有中国美人的服装样式。 缝制好裙衫,缝制好上衣,穿 在木偶身上,多么
10、合 体。 W247 对变成活人的木雕美人的描写,活了的木 偶非常简单的说: 木偶真的变成了活人 一 个能走动、会说话,并且非常活泼的年轻小姐。其 他三人睡醒觉,发现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个活泼可爱 的姑娘,都吃了一惊。他们都想娶她做妻子。 2182 世事记中这样描写: 它获得了生命,开始 走动。此刻,旭日东升,宇间一片光明。旅伴们一 个个走出梦乡,美人娇媚地出现在身旁。只见她面 若玫瑰,唇似红玉,秀发像风信子散发着芳香,只 见她眼若水仙,身似雪松,真堪做群芳国里的至尊 帝芏。旅伴们各个都倾心于美人,都想让她做自己 的娇娘。 W25 二者文体区别一目了然,活了的木偶有明 显的口传文学特点,世事记体现出
11、文人创作的 特色。 4. 宗教因素或宗教氛围的区别。活了的木 偶中为解决四人的争执,是由一个世俗权力的象 征 村长进行的裁判,他依照基于血缘的世俗伦 理 父亲、叔叔、伯伯不能做新郎,而将美人判 给了唯一有资格做新郎的金工。世事记中解决 争端的是仙国的女主神判,她没有具体回答理 由,只是说木匠、裁缝、首饰匠只能得到应得的劳 动报酬,结合前面的内容我们可推测得到女王的结 论是:毛拉赋予了她生命,所以她属于毛拉。世事 记中是以宗教的裁判将美人判给了宗教人士,判 决显然受到宗教信仰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活了的木偶中对婆罗门给予木 偶生命的宗教活动说的非常简单,篇幅很少,只 有 18个字,唱起颂歌,给木
12、偶身上洒上水,认真地 祈祷着。 而在世事记中,毛拉的祈祷词和宗教 仪式则相对复杂: 起身出外,做了净身之礼。然后, 跪在地上,诵两段经文 毛拉祈祷着 毛拉 怀着忧伤的心情,向真主祷告,叩头频频。 共 37行, 渲染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虽然我们还可以找到二者之间这样或者那样 的不同点,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故事的基本情 第 3期 杨波:论维吾尔族文学的印度文化渊源 131 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区别 很可能是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因时间、地域、民族发 生变化后而相应发生的变化。那么这两个故事到底 应该是怎样的渊源关系呢? 季羡林先生多次谈到了世界故事的起源问题, 他在 1947年 10
13、月曾谈到:中国和印度,希腊和印度, 都隔得非常远,为什么同样的故事会在两地都产生 呢?这我觉得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是,两地各自产 生,不一定是抄袭;第二是,同一个来源。我们先 说第一个可能。干脆说一句,我觉得根本不可能, 因为创造一个真正动人的故事,同在自然科学上 发现一条定律一样的困难。两个隔着几万里的民族 哪能竟会创造出同样一个故事来呢?第一个可能既 然不可能,那只剩下第二个可能了。就是不论中间 隔着多大的距离,只要两个国家都有同样的一个故 事,我们就要承认这两个故事是一个来源 .一 个民族创造出那样一个美的寓言或童话以后,这个 寓言或童话绝不会只留在一个地方。它一定随了来 往 的人,尤其是
14、当时的行商,到处传播,从一个人 的嘴里到另外一 “ 个人的嘴里,从一村到一村,从一 国到一国,终于传遍各处。因了传述者爱好不同 , 他可能增加一点,也可能减少一点;又因了各地民 族的风俗不同,这个寓言或童话,传播即远,就不 免有多少改变。但故事的主体却无论如何不会变 更的 我们虽然不能说世界上所有的寓言和童 话都产生在印度,倘若说他们大部分的老家是在印 度,是一点也不勉强的 31。在1979年 10月的漫谈 比较文学史中,季羡林先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我们可以初步断定 世事 记中的故事很可能来自印度古代的民间童 话或寓言,即很可能是活了的木偶的异文。当 然仅仅依凭季先生关于
15、比较文学的宏观论述的那 两段话很难说清我们这个具体问题本身,我们还要 寻找其它的论据。 一、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 活了的木偶的理由 从世事记长诗第一句叙述句: 笔者西 凯斯泰有幸为汗主效忠的经过和世事记一书 撰写缘起 所引出的下文部分中,译者郝关中先 生非常明确的提出: 作者公元 1513年左右,来到 安集延,以 世补 的身份投身于流亡到那儿的赛 依德汗(叶尔羌汗国的汗王 ) 的麾下。 1514年, 参加赛依德汗征讨阿巴扎乞儿的进军,来到喀 什噶尔 从诗作的后记部分中我们得知,这 部长诗完稿于公元 1532年一 1533年,恰当赛依德 汗逝世之年。 在这段话里关于长诗具体的 创作时间,郝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维吾尔族 文学 印度 文化 渊源 省略 一则 民间 童话 比较 谈起 杨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