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题--专题五 走进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规则.docx





《2023全国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题--专题五 走进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全国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题--专题五 走进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规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全国版道德与法治中考第二局部我与国家和社会专题五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那么五年中考考点1丰富的社会生活1 .(2022河南,17,2分)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以下属于亲社会 行为的是(B)A.将捡到的100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B.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C.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语D.在观看球赛时给对手喝倒彩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 行为。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属于亲社会行为,B正确。A错误,捡到 的钱应该寻找失主。C错误,在风景区刻励志语,这是破坏环境、损害公共财产的 表现。D错误,喝倒彩是不礼貌的行为。应选B。2
2、 .(2022湖北武汉,3,1分)下面是某校八(1)班班务日志的摘录:3月19日,12名同学参加了公园管理部门开展的“约绘春天”绘画活动。4月22日,全班同学到水稻种植基地上劳动课,局部同学还操作了智能农机。5月12日,全班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同学们在日志评论区纷纷留言,其中,正确的观点是小哲: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小怡:在实践中体验是学习的重要途径(A)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错误,小程同学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不能“以 暴制暴”。应选C。3 .(2022福建,28,10分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一米线”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镜头一 在设有“一米线”的公共场所
3、,大多数人能自觉保持“一米线”的距 离。镜头二 在“一米线”外排队等候的人,有的容易产生焦躁情绪。相关链接去银行办事或者在车站买票,会发现在柜台办理业务的顾客与后面排队的顾客之间隔着一段距离,地上还画着一条黄线,这就是“一米线”。(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们能自觉保持“一米线”距离的原因。(6分)如何让“一米线”外排队等候的人减少焦躁情绪的产生?(4分)答案(1)具有法治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维护他人隐私;具有道德意识,尊重社会 公德,既能自我尊重又能尊重他人。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如提供报刊、茶水等人性化服务;排队的人可以通过放 松活动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解析 此题以社会生活场景为背景材料设题,
4、考查情绪、规那么意识、道德等知识。 要求分析人们能自觉保持“一米线”距离的原因。镜头一中公共场所的“一米 线”即公共秩序,大多数人能自觉保持“一米线”的距离说明人们具有规那么意识, 遵守公共秩序。相关链接中,在银行或车站,排队的顾客会和办理业务的顾客隔着 一段距离,这表达了人们具有道德意识,维护他人隐私,在自我尊重的同时做到了尊 重他人。学生可以从社会规那么和道德两个角度作答。考查调控情绪的方法。“一米线”外等候的人可能由于排队的人太多、等候时 间太久而出现焦躁情绪,要减少焦躁情绪,就要应用各种调控情绪的方法。据此作 答。4 .(2021浙江杭州,22,2分)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
5、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12周岁的未 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当刑事责任。这一修改说明(D)制定规那么是为了限制自由遵守社会规那么只需要他律社会规那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A.B. C.D.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规那么的知识。社会规那么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制定规那么 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障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说 法有误;遵守社会规那么需要他律和自律,说法有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一)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说明社会规那么是与时俱进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说明我国法治建设不断
6、完善,符合题意。应选D。考点4社会生活讲道德.(2022重庆A,l,2分)一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公交司机果 断改变固定行车路线,乘客们也尽自己所能帮助,老人被及时送进医院救治,情况 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家人通过媒体对公交司机和乘客们表示了衷心感谢。下 列最符合此那么新闻主题的是(A)A.文明祥和,与人为善B.坚守路线,践行诚信C.相互尊重,消除隔阂D.呵护健康,一视同仁解析老人突发心脏病,公交司机与乘客们及时将老人送进医院救治,情况转危为 安,老人的家人通过媒体对公交司机和乘客们表示了衷心感谢,这表达了关爱他人、 与人为善、关切他人生命的美德和文明祥和的社会风气,A符合题
7、意;B、C、D不 符合题意。应选A。在“因威有你、山海无恙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威收集了如下素材: 素材一:一位市民在楼上对路口执勤的交警致谢:“警察同志,辛苦了!”交警同志 转身、挥手、敬礼,一气呵成。素材二:一位大叔每天做核酸检测时,都给路边的外地货车司机送去热乎的饭菜。 素材三:志愿者们纷纷写下“军令状”,各司其职,守护我们的城市。1 .(2022山东威海,6分)素材中人物的做法启示我们要(B)以礼待人 与人为善勇担责任善用法律A.B.C.D.解析 市民对交警致谢,交警挥手敬礼,表达了以礼待人;大叔给路边外地货车司机 送饭,表达了与人为善;志愿者各司其职的行为,表达了勇担责任,故正确。 不符
8、合题意,材料中人物的做法未表达善用法律。应选B。2 .(2022北京,7,2分)“先看病,先拿药,后支付。”北京某区推出信用医疗服务,市 民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在一定额度内,免除挂号、检查、检验、取药等多环 节的排队缴费流程,实现医疗付费“零排队”。市民在医疗场景下的守信、失信 记录会上传至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医疗服务的实施(B)方便市民就医,增进社会互信说明企业诚信经营才能够赢得客户引导市民珍惜个人的信用记录说明恪守诚信与保护隐私是对立的A.B.C. D.解析 北京某区推出信用医疗服务,方便市民就医,增进社会互信,引导市民珍惜个 人的信用记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达企业诚
9、信经营;错误,恪守 诚信与保护隐私不是对立的。应选B。3 .(2022云南,10,2分)某食品法定代表人不讲诚信,为降低生产本钱,购进 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土坑”酸菜用于生产。2022年4月,该公司受到停产和主 要责任人罚款200万元的处分。这说明(B)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任何失信行为都是违法的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企业要开展就不能讲诚信A.B.C. D.解析 材料中某食品的行为从反面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一个人 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开展就必须讲诚信,正确,错 误;错误,不讲诚信的行为如果触犯了法律才属于违法行为。应选Bo4 .(2022湖南郴州,9,2分)对
10、以下古文的理解对应合理的是(A)不学礼,无以立一一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一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一尊重是相互的,要互敬互爱A.B.C.D.解析正确,“不学礼,无以立”的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这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对待他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正确,“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这说明诚信是一 个人安身立命之本;错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任何人都各有长处, 也各有所短处,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是 尊敬
11、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这表达了尊敬他人的重要性。应选A。5 .(2021北京,3,2分)现代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有人总结了几条手机使用注意事 项。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 在公共场合接听 、听音乐、看剧、玩游戏时,不要大声外放。 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自拍,并不总是得体的行为,尤其在比拟严肃的场合。 走路不要玩手机,尤其是下楼、过马路、处于路况复杂的路段时。这些考前须知旨在(D)降低安全风险,增强生命韧性合理使用手机,保障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尊重他人隐私,融洽人际关系A.B.C.D.解析 此题考查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知识。“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 说明要尊重他人
12、隐私,融洽社会关系,符合题意。在公共场合接听 等不大声外放、在严肃场合不随意自拍,说明要遵守社会公德,提升文明素养,符合题意。“走路不要玩手机”说明要提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风险,但和增强生命韧性无关, 不符合题意。社会规那么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分,从而保障了社会秩 序的实现,而题中的考前须知有利于营造良好文明气氛,但无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 现,排除。应选D。7.(2022北京,17,6分)生活中,人们对尊重的认识和感受是多样的。别受感 被,的。 望重重好 希尊学其 我人人觉运用所学,谈谈你对尊重的理解。答案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 的外在表现,尊重
13、符合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 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 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解析 此题考查尊重他人的意义。学生可以从尊重的含义、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 意义等角度分析材料,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考点5做守法的公民1.(2022山东威海,10,1分)疫情期间,邓某因发布虚假消息扰乱社会秩序,被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处分。邓某所受处分依据的法律属于(C)B.刑事法律A.民事法律C.行政法律D.立法法解析 邓某因发布虚假消息扰乱社会秩序,被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3日的处分, 属于行政处
14、分,邓某所受处分依据的法律属于行政法律,C正确;A、B、D不符合题 意。应选C。2.(2022江西,10,2分)江赣同学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到 商店要求更换遭到拒绝。江赣知道后,向妈妈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建议。最终店主 为妈妈更换了手机。江赣的建议应该是(B)A.围堵商店,逼迫商家让步B.向有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权C.利用网络,诋毁商家名誉D.向公安机关起诉,请求调解解析 江赣同学的妈妈购买的手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故障,商店拒绝更换,江 赣应建议妈妈向有关部门投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B符合题意;A错误,围堵商 店,逼迫商家让步,属于暴力维权,得不到法律支持;C错误,诋毁商
15、家名誉,是侵犯他 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D错误,公安机关不受理诉讼,应向人民法院起诉。应选B。(B)3.(2022云南昆明,H,2分)以下图中,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示意正确的选项是主刑I违法行为A.主刑I违法行为A.刑罚附加刑法律民事诉讼诉讼 刑事诉讼D 道德 社会规那么C 犯罪 般违法解析 此题考查刑罚、违法行为、法律、诉讼的相关知识。A错误,刑罚包括主刑 和附加刑;B正确,违法行为根据社会危害性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 罪);C错误,社会规那么包括法律和道德等;D错误,诉讼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 政诉讼。应选B。4.(2022湖北武汉,6,1分)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
16、犯非法采矿罪, 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B)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应受刑罚处分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解析 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说明应受刑罚处分性是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B正确;A错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错误产重社会危 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错误,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只承当 民事责任或者受到行政处分。应选B。5.(2022云南,15,2分)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以下图示正确的选项是(A)解析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正确;B
17、错误,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基本政治制度;C错误,社会规那么包括道德、规章 制度、法律等;D错误,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应选A。6.(2021云南,8,2分)近年来,故意高空抛物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漫画中的行为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缺乏规那么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是不道德的行为,不需要承当法律责任A.B. C.D.解析 此题考查做守法的公民的相关知识。漫画中的文字“故意高空抛物” “依 法惩办”以及漫画中执法人员将高空抛物者逮捕,说明了高空抛物行为是一种违法 行为,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正确,错误。是高空抛
18、物行为产生的原因,正确。 是高空抛物行为的性质,正确。应选A。7.(2022甘肃天水,11,1分)被告人纪某(16周岁)入室盗窃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6 000余元。法院认为:被告人纪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被害人数额较大的财物, 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照刑法,判定被告人纪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并处分金人民币三千元。以下是同学们对此案发表的观点,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B) A.娜娜:纪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B.陇陇: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C.星星: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民事法律D.蓉蓉:纪某作为未成年人不需负刑事责任解析纪某入室盗窃财物,被法院依照刑法以盗窃罪判处刑罚处分。纪某的行为是
19、 犯罪行为,我们要预防犯罪,要学法、懂法、守法,B正确。A错误,纪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分金人民币三千元,受到的是刑罚处分,其行为是犯罪行为。C错 误,盗窃他人财物的行为违反刑法。D错误,纪某已年满十六周岁,需负刑事责任。 应选B。8 .(2022海南,18,12分)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初二班召开了 “预防未成年 人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小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 就不用承当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需要承当法律责任。”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 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
20、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 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 味着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当法律责任。我们应增 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解析 此题考查违法行为及其分类、预防犯罪等知识。学生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 料信息,判断材料中的观点片面。理由可以围绕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须担责、预防犯
21、罪等角度作答。9 .(2022山东泰安,26,6分)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来,高空抛 物现象屡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住武汉市蔡 甸区的张某,因嫌所住小区对面的马路旁有人跳广场舞太吵,于是往楼下扔鹅卵石, 先后砸坏17辆私家车,车损达2万多元,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屡次从建筑物向下抛掷小天:社会实践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小晖: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代替课本知识的学习A.B. C.D.解析 某校八班的同学参加了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说明我们不仅要重视书本 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在实践 中体验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正确;错误
2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社会实践也 是学习;错误,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不可互相替代。应选A。3 .(2022江苏苏州,10,1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句古语启示我们要(A)A.关心社会开展B.遵守社会规那么C.掌握学习方法D.培养批判精神解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启示我们要主动关 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正确;B、C、D不符 合题意,虽然遵守社会规那么、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批判精神都属于中学生必备的品 质,但与材料中的古语无关。应选A。4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7,2分)每个人都需要
23、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因此,我们应(B)A.关爱他人,不必考虑他人感受B.关注、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C.首先对自己负责,少付出多索取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物品,造成他人多辆汽车损坏,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2022年3月23日,张某被判 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分金人民币五千元。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法律、道德、心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张某的行为带给我们 的警示。(6分)答案张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我 们要增强法治观念,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张某的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国 道德 法治 中考 复习题 专题 走进 社会生活 遵守 社会 规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