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资治通鉴(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起读资治通鉴(24).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起读资治通鉴(二四) 原创2022-09-16 16:40明月清风无语话青山1.鲁国鲁景公去世,其子姬旅即位为鲁平公。公元前316年巴国、蜀国互相攻击,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 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韩国又可能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司马错建 议他仍旧出兵伐蜀,张仪却说:不如去征讨韩国。秦惠王说:请 谈谈你的见解。张仪便陈述道:我们应该与魏国、楚国亲善友好, 然后出兵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攻取新城、宜阳,兵临东西周王都, 控制象征王权的九鼎和天下幅员,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各国就不敢 不从,这是称王的大业。我听人说,要博取名声应该去朝廷,要赚取 金钱应该去集市。现在的黄河、伊洛一带
2、和周朝王室,正好比天下的 朝廷和集市,而大王您不去那里争雄,反倒纠缠于远方的戎狄小族争 斗,这可不是帝王的大业啊! 司马错反驳张仪说:“不对。我也听说 有这样的话:想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先开拓疆土,想要使军队强大必须 先让老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树立德望。这三个条件具 备,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现在大王的国家地小民贫,所以我建议 先沉着易之事做起。蜀国,是西南偏僻之国,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领, 政治昏乱,如同夏桀、商纣;以秦国大兵攻蜀,就像狼入羊群一样。 攻占它的土地可以扩大秦国疆域,夺取它的财富可以赡养百姓,而军队不须有大的伤亡就可以使蜀国屈服。这样,吞并一个国家而天下并 不认为秦国强暴,
3、获取广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认为秦国贪婪,我们一举 两得、名利双收,更享有除暴安良的美誉。秦国假设是攻打韩国、劫持 周天子,就会臭名远扬,也不见得有什么实际利益。蒙受不义之名, 攻打天下人所不愿攻占的地方,那可是很危险的!请让我细说其中的 原因: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齐国,是韩国的亲睦友邦。周朝自 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要失去伊洛一带着土,两国将会齐心合力, 共同谋划,求得齐国、赵国的援助,并与有旧怨的楚国、魏国和解, 甚至不惜把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让给魏国,对此,大王您只能束手 无策。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所以,攻打蜀国才是十拿九稳的上 策。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仅用了十个月就攻
4、克 全境,把蜀王降为侯,又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蜀国为秦国吞并以后, 秦国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读者以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军功等爵制的激励下,尽出优秀的武将。但同时,文臣基本为他人引进。司马错的观点是稳扎稳打的作风,趁着蜀I君残暴、政治昏乱,攻打实力弱小的蜀国,是扩大秦国疆域、提高秦国实力最务实的路径,获取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人 口、财富。这种开展路径实现的霸业是长久而牢固的。而张仪的主张 是一种捷径,效仿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进攻实力较为强大的韩 国,挟持已经是徒有其表的周王室,获取的更多是一种虚妄而短暂的 荣誉,为此付出的是国家财力和军队士兵的消耗,这种开展路径实现 的霸业是短
5、暂而不稳的,如同曾经的吴王夫差,烟火般瞬间绚烂多彩,但短暂过后是长久的寂静与黑暗。秦惠文王还是慧眼如炬,采用司马错的主张,占领蜀国,为了日后攻占楚国奠定了夯实的基础。2.苏秦死后,他的弟弟苏代、苏厉也以游说著称于各国。燕国宰相子 之便与苏代结为通姻亲家,想谋得燕国大权。苏代出使齐国归来,燕 王姬哙问他:齐王能称霸吗? 苏代回答:不能。燕王又问:为什 么? 回答说:他不信任臣僚。于是燕王把大权交给子之。鹿毛寿 也对燕王说:“人们称道尧是贤明君主,就是因为他能让出天下。现 在燕王您要是把国家让给子之,就能与尧有同样的名声。燕王于是 把国家嘱托给了子之。子之从此大权集于一身。还有人对燕王说:“上 古
6、时禹推荐益为接班人,又任命儿子启的属下作益的官吏。到老时, 禹说启不能胜任治理天下的重责,把君位传给益。然而启勾结自己的 党羽攻击益,很快夺取了君位。因此天下人都说禹明着是传天下给益, 而实际上是安排儿子启去自己夺位。现在燕王您虽然说了把国家交给 子之,但官员都是太子的人,这同样是名义属于子之而实权在太子手 里啊! 燕王便下令收缴所有官印,把三百石俸禄以上的官职都交给 子之任命。从此,子之面南称王,姬哙年老,不再听理政事,反而成 了臣子,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决断。读者以为:一、韩非子这样评价燕王哙: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 声,内不湮污池台榭,外不挥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吠亩,子哙之苦身 以忧民
7、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 翻译过来就是:燕王哙是一个不沉迷声色,不修建宫殿楼阁,不游玩 打猎,却亲自下田耕种,勤恳忧民没有哪个君主可以比得过,包括尧 舜禹这样的上古圣王明君。用儒家仁政的标准来评价燕王哙,个人觉 得应该是堪称完美,完美到要效仿尧舜禹,将王位禅让给宰相子之。二、尧舜禹禅让多出自美好的神话,尽管史记有所记载,但竹书纪 年却是相反但更符合人性的描述,禅让的背后是阴谋诡计与刀光剑?。而燕王哙的禅让却是主动且情真意切、真实存在的历史第一人。殊不知,有时候圣贤书是拿来宣传的,拿来教化世人的,却不是拿来 施政的。夏商周开始历千年,以血缘为纽带的权力继承制早已深入人 心且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燕王哙却不知一旦禅让置太子及自己诸多 儿子于何地?置围绕太子或诸多儿子形成的国内政治利益团体于何 地?这不是逼着国内形成分裂、挑起战争?于公,燕王哙的禅让引发 政治分裂、社会动乱;于私,燕王哙的禅让又让自己的儿子无路可走, 只能以身犯险,同时,祖宗的社稷、宗庙靠外人子之来守护?子之倘 假设真的愿意守护,他的后代子孙还愿意守护?三、作为一个君主,保 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其政治责任,在战国时代,权力的集中 是实现其政治责任的保障。无奈燕王哙听信苏秦、苏代这些纵横家及 党羽的诡辩,竟然破天荒地出现一国君主放弃权力转移给外人,为后 面燕国打乱埋下了伏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