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精选练习)小信未受()登轼而望之()一、基础知识1、给划线的字注音曹刿请见(牺牲玉皇()去战,勇气也()又何闻焉(小惠未置()望其旗座(2、为下列句子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受,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衣食所安,弗敢克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战,勇气也。4、作家作品: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二、重难点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
2、件?三、典型例题分析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2、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B.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B.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C.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D. “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3、。4、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5、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四、专项练习(-)基础练习1.解释划线词语。(1)又何回焉(3)神弗福也(5)肉食者鄙(2)小大之魏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惠未偏 (2 .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幺战/不以物喜,不幺已悲B.小大三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士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王我也 D.登轼面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 面死于安乐也3 .翻译句子(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
4、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 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岁h 鲁庄公: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 的特点?(二)提升练习比较阅读甲乙二文,完成815题:(18分)【甲文】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5、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齐师败绩()理而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面刺寡人之过者()2.下面划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o (2 分)A. 一鼓作气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8 .战士长勺皆以美王徐公C.上书谏寡人之过老北山愚公蜜D.王曰:“塞。京中有普口技者)(2 分)C.若夫/淫雨霏霏9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中/间/力A.吾/视其辙乱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拉崩倒之声10 翻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4分)11 鲁国长勺之捷与齐国“战胜于朝廷”皆得力于“智臣”,请结合选文,分别简述曹刿 和邹忌的智慧表现。(4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