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 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这里体现的对 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 99%的追求不谋而合。这说 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 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
2、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 美的美学理想。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 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 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特别是进 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 业最优质的产品。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 钟,64天只慢了 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 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
3、和极 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 “法自 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 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 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 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 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 识。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 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
4、制造业的独特风韵。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 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水喝,满江的大度、善良、朴实让总指挥感动而欣慰,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生活。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个性化特 征的?请简要举例赏析”,然后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哪些,如直接描写和侧面衬 托,直接描写主要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以及细节等,侧面衬托主要借助环境和他 人进行衬托,明确了
5、这些内容之后,再到文中圈出写人物言行举止等内容,结合这些内容 分析人物的形象即可。文中主要塑造了满江、孙主任以及刘总等几人形象,在塑造满江形 象时主要使用心理描写、语言和动作描写,如从要钱这件事上,满江的内心经过了一番变 化,从一开始要价一千到后来的一二百,再到后来分文不要,表现出满江的善良朴实;如 在塑造刘总指挥的时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式,尤其是刘总指挥对满江 说的那番话,“我们司机糟践了你的庄稼,又惹你生了气,我批评他了。我们愿意赔偿。 不过一千太多了,我们正在创业时期,工地上有困难。来,这是我的500元工资。你拿去 吧,别嫌少”“将来,我们正式投产,赚了钱,一定加倍赔偿,
6、怎么样”,既表示歉意, 又表明困难,在赔偿的同时又做出承诺,说话非常得体实在,展现出领导的风范。考生答 题的时候,应举出具体的例子,并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李膺字元礼,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 明,多望风弃官。转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 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日:“今日乃得御李君 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 风惧服,先所掠男女,
7、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震远域。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 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 群行赂宦竖,膺反坐。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 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 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 之意。膺对日:“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己积一句,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 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 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8、”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 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 锢。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 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遂自表免 归。(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溷轩:厕所。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常蒙矢石御:抵御。A. 常蒙矢石御:抵御。蒙:冒着。B.因为其C.私惧以稽留为愆 狱稽:拖延。诣:到去。D.乃诣诏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
9、李膺“威明”的一组是(3分)性简亢,无所交接 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性简亢,无所交接 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皆望风惧服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 登龙门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膺作战勇敢。他任度辽将军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打败了敌人,所以鲜卑 军队很畏惧他,把以前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到边塞。B.李膺嫉恶如仇。他任河南尹时,得知羊元群贪婪成性,罢官时竟连郡衙厕所中 的奇巧之物都带走了,李膺就上表想要治他的罪。C.李膺执法不避权贵。他任司隶校尉时,野王令张朔畏罪回京,藏在哥哥张让家 的夹壁墙中,李膺抓捕录其供
10、词后杀掉了他。D.李膺的贤能受人敬仰。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李膺获罪时景顾尚未记 录在名册中,未受牵连,但景毅慨然上表请求免职归家。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参考答案:4. (3分)B (御:驾车)(3分)D (李膺性惰高傲李膺名气很大)5. (3分)A (任乌桓校尉时曾身先士卒)(1) (5分)樊陵后来因阿谀攀附宦官,官至太尉,被有节操的人视为羞耻。 (大意2分,以、阿、被动句译对一处给1分)(2) (5分)奉事(君王)不躲避灾难,有了罪贵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
11、操,死生有命运安排,离开将到什么 地方呢?(大意2分,事、去、宾语前置句译对一处给1分)5.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 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
12、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 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 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 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 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 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 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
13、,而 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 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 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 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 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注:崇文总目,书目总集。北宋景佑年间,由翰林院士王尧臣等人编纂而成。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4、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B.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C.固将明其说于天下I).放而绝之,莫善于是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B.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C.固将明其说于天下I).放而绝之,莫善于是同“缺”,空缺暗中,悄悄地坚决舍弃,废弃A.而疑其不可考者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C.盖法者,所以适变也D.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以游目骋怀吾其还也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传至宋代,已有缺失。曾巩予以修补校订,用“正其谬误” “疑其不可考 者”,概
15、述了自己校勘所持的原则,语言十分简洁。B.刘向认为:战国策士们是考虑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君所能够做的,不能不用谋诈。作 者对此大不以为然,特在序文中予以驳斥。他指出刘向的错误是在于他“惑于流俗,而不 笃于自信”。C.孔子孟子在“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的背景下,能够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并且认 为先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改变。作者对此是赞赏的,但对孔孟二人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 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又颇不以为然。D.作者列举了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亡其身”“灭其国”的历史事 实,发出“其为世之大祸明矣”的感慨,使人看到谋诈的危害。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
16、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 不胜其失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参考答案:14. B 15. C 16. C.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17 . (1)所以孔子、孟子坚持这个原则,难道是喜欢提出不同的言论主张吗?只是能够 做到不苟且罢了。他们可以说是不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而且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 了。(2)而任用他们的诸侯和秦国,也使自己的国
17、家遭到灭亡。游说之士的那套办法,是社 会的大灾祸,这一点再明白不过了。但世俗之人对它还没有觉悟过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 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 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 己”中“偷”如解释为“暗中,悄悄地”,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战国 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这 段话是说“战国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不懂得王道可信,却乐于说其易合。其用心措意苟 且为权时
18、之计罢了,“偷”应解释为“苟且。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 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两个“所以”都解释为“用来的”。A 项,第一个“者”意思是“的地方”;第二个“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缙绅而能 不易其志者”应为“能不易其志的缙绅”。B项,第一个“因”,根据;第二个“因”, 因为。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表商量语气,还是。故选 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
19、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 “但对孔孟二人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又颇不以为然”错误。文 章第三段开头说的是“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 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文中“岂将 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表示反问,意思是“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 能做的事呢”,选项把文中的意思理解反了。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
20、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 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先根 据句末语气词“焉”“也”断开三处,再根据对称的句式断开“论诈之便而讳其败”和 “言战之善而蔽其患”,最后根据句意断开“其相率而为之者”和“莫不有利焉”,“莫 不”意思是“没有不”,指的是前面的情况,一般要断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 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
21、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 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第一句中,“故”,所以;“二 子”,孔子和孟子;“守”,坚持,坚守;“岂”,难道;“好”,喜欢;“为”,动 词,提出;“异论”,不同的言论;“苟”,苟且;“而已”,罢了; “可谓”,可以 说;“乎”,相当于“于”,被;“流俗”,世俗的见解;“笃”,坚定;“自信”,宾 语前置句,“信自”。第二句中,“诸侯及秦用之者”,定语
22、后置句,“用之的诸侯及 秦”,“用”,任用;“灭”,使动用法,使灭亡;为”,是;“其”,代词,游 说之土的那套办法;“明”,明白;“犹”,还;“莫之寤”,宾语前置句,应为“莫寤 之”,“寤”同“悟”,觉悟。【点睛】文言文断句,可以提供以下参考:(1)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 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2)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断句,抓住这个 特点,常能断开一处,接着可以断开几处。(3)根据前后内容的关系,尤其是总领句或 分承句。(4)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把握一定的用韵规律。(5)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断 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句首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
23、、嗟 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6)借助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 “孰与乎” “为所”、受于” “何异于”等。参考译文: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一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有十一篇缺失了。我走访了土大夫 家,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并且修正了其中的错误,对不可考据的文章发起了疑问,这样 以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就完整了。叙日:刘向给此书作序,说周的祖先,明确了教化,修整了法度,所以天下得到大 治;到后来,谋划欺诈的作用,仁义的道路阻塞了,所以出现了大乱,这个说法是很正确 的。到后来说此书是由于战国的谋土,审度当时的君王能办到的,不得不这样
24、;就可以称 为被流俗所迷惑,而不执着自己的学说了。孔孟所处的时代,离西周初年已经儿百年,文王武王用过的法令制度已经散失,原先 传承的风俗薪火已经熄灭很久了;这二人竟特别阐发先王的治国体系,告诉我们(仁义) 是不可变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过是要根据他们遇到的 时代特点以及与以前不同的情形,来制定当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违背先王的旨意罢了。 二帝三王的统治,他们的变化固然很大,他们的方法自然不一样,但是他们治理天下的愿 望,处理事务的主次、始终、先后关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孔孟的学术门径就是这样。法令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来建立国家的根本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梦溪镇 中学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