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三.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 生字,认识多音字“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3)背诵并默写古诗(4)弄懂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 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IIIJ体会诗人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正 确看待问题的能力。(3)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 灿烂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 描写的情景。2 .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iSl面,导入新课。1 .多
2、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 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 图”。同学们看着这么美的画面,用自 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吧。我们伟大的诗 人白居易曾用28个字描绘了这个画面。 (出示课件: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这 28个字就是诗篇暮江吟。板书课题:暮江吟2 .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 颂、赞美)指导“吟”的读音。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 色呢?(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 叙事?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 晚)说明诗句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赞 美了黄昏什么地方的景色?(指名说: 赞美黄昏江上的景色。)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1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 居易在此吟诗呢?
3、让我们一起来听一 段录音。(听完大声朗读两遍)2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技巧。(要 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3 .同桌比赛读。4 .指名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 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 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6 .读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 “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巴+拉+贴)7 .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 爬的。8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 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 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 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9 .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 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 步一步”,为什么?10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 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 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 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 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1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 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12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13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 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 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七、总结引导。1 .爬山虎的脚位置长得这么
5、隐蔽, 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么细,都被叶圣陶 爷爷发现了。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发现 的?(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是呀!叶圣陶爷爷因为经 过长期仔细地观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脚 的特点,才能写得这么细致。2 .让我们再齐读这段课文,进一 步感悟它的写法吧!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 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 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指 名“自我介绍”)2 .这篇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充分 的复习,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朗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开始吧!3 .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 子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
6、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 显不):(1)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2)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 论为什么喜欢?(3)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 知识向大家汇报。三、交流成果,汇报学习。1 .生朗读描写叶子颜色的句子, 勾画表现“新鲜”的句子。2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 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 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 好处。3 .指导朗读4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 句子。(一阵风拂过)5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 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 实一个“漾”字。)6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 的情景。四、小结全文,体会写法。1 .本文的
7、课题是爬山虎的脚, 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 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 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 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2)要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整体(爬山虎)一局部(叶、脚)(3)观察细致,要连续观察,注意 事物的细微变化。五、拓展延伸,课外练笔。1 .把你喜欢的局部背下来,抄下 来。2 .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要抓住特 点,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特点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 颜色:嫩红(灰色)的爬:触一巴一拉、贴(牢固)
8、抓住 特点观察细致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 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 这篇课文不仅要懂得爬山虎脚的特点, 而且要知道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 上爬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细致有 顺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 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 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实物爬山虎摆出 来,实物一出现,学生就可以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 我再对着实物的脚、茎、叶以及叶柄等 部位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来个赏式观 察,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 部位是怎样的,然后再翻开课本看课文 作者又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
9、部位进 行观察和表达的。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 点也就水到渠成了。在突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墙的 难点时,也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 脚向上爬”的意思。结合课文和实物让 学生们继续观察思考,爬山虎到底用它 身体中的哪个部位来往上爬的,它是怎 样爬的,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语。11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 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 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 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
10、围的事 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肯随遇 而安的精神。(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 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2 .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 的拟人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具体事物。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收集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 .谜语引入。课件出示: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 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PPT蟋蟀图)2 .介绍蟋蟀:它以植物的根、茎 和种子为食,雄蟋蟀好斗,两翅能发出 声音,实际上蟋蟀并
11、不会鸣叫,这是蟋 蟀唱歌的秘密。它对于自己的巢穴十分 讲究。3 .今天让我们走进蟋蟀的巢穴, 一起去参观参观。板书课题:蟋蟀的 住宅。4 .这篇课文节选自法国作家法布 尔的昆虫记。5 .审题质疑:根据题目,大家可 以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它的巢穴叫“住宅”呢?蟋蟀的住宅是建在哪里的?蟋蟀 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 住宅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拼音,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 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 读音;最后点名局部朗读课文,全班师 生集体正音把文章读通读顺。3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自由 读。(PPT要求读准字
12、音,声音洪亮。)住宅、选择、隐蔽、隐藏、慎重、 柔弱、搜索、倾斜、客厅、卧室、毫不 可惜、随遇而安4 .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 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 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蟋蟀 的住宅?(2、5、6自然段)2 .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蟋蟀 的巢穴叫“住宅”呢?(拟人手法)3 .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蟋蟀的住 宅?(住宅外部、住宅内部)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选址。1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小组 讨论:作者观察到蟋蟀选择在什么样的 地方建造住宅呢?2 .学生汇报:出示课件: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 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 光
13、。其他昆虫的隐蔽所是怎样的?“慎重” “一定”是什么意思?通 过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蟋蟀和其他昆虫不同,不 肯随遇而安。3 .教师追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 思?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随 便找个地方就安排下来)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 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蟋蟀选择 建造住宅的地方,它的住宅到底是什么 样子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蟋蟀的住宅为什这么有名气,他到 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二、直击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特点。1 .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用横 线标出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的句子,用曲 线标出描写蟋蟀住宅内部的句子
1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 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 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 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 便是蟋蟀的住宅。提问:蟋蟀在怎样的堤岸上,隐藏 着一条倾斜的隧道?这句话中重点词 是哪个?(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 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 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 蟋蟀的平台思考:(1)它为什么不吃门前的这丛草?(2)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 蟀的洞穴门口的平地说成“平台”,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 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 闲
15、娱乐的功能,生动有趣。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蟋蟀住宅 的特点。生:小蟋蟀的住宅朝着阳光(向 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 蔽)。3.”房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 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 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 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的。”提问:这句话反映了蟋蟀怎样的品 质?(勤劳)小结:看来蟋蟀的住宅是非常讲究 的,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 概括,叫不肯”随遇而安”。三、了解建造过程,感悟精神。1 .默读79自然段,思考:这样的住宅蟋蟀是用什么工具建 造的呢?为什么说这座住宅是一项伟 大的工程?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
16、搬掉 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 面,倾斜铺开。思考:它建造住宅使用的工具是什 么?勾画出建造“住宅”的动词:扒搬 踏推铺体会它的挖掘工具柔弱。(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 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 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提问:它累吗?它是怎么做的?体 会它的艰辛,勤劳。(3)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 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 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门口,还 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讨论: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它的什么 精神?它的勤劳,长期坚持。3 .同学们阅读很认真,通过大家 的回答,我们看出:面对巨大的
17、工程, 蟋蟀毫不退缩,难怪法布尔把蟋蟀挖掘 的洞穴叫作“住宅”,又说是“伟大的 工程”。看来一点也不夸张,那么我们 对这个伟大的建筑师、设计员、施工者 有什么评价呢?或者说我们应该学习 它什么呢?4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要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 遇而安的精神。正是有了这吃苦耐劳的 精神,它才能修筑起那惊人的伟大工 程。四、总结。回顾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出示 PPT)五、作业。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 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板书设计11.蟋蟀的住宅选址慎重、自己挖掘住宅特点不随遇而安外部:向阳、隐蔽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挖掘过程:吃苦耐劳工具柔弱工作劳累不断整修教学反思蟋蟀的住
18、宅是一篇观察笔记。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 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 建住宅的经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和 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重难 点是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 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 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 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 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 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 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 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 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 点感兴趣的情况,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 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 修建过程。我就顺势引导学生
19、将上下文 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 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 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缺乏之处,朗读不够。如果在朗 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 理解文章内涵就会水到渠成。语文园地三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同一事物的不 同称谓。(2)说一说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 子中的作用。(3)积累背诵熟语,理解有关季节 气候的谚语的意思。(4)交流运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 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来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5)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 描写。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 习惯。(2)培养学生有礼貌说话、听
20、话好 习惯。(3)培养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 感情。(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爱眼护眼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 .积累背诵谚语。2 .学会多感官、连续、细致观察 事物,并能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课前一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感受眼睛的重要。1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眼 睛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传递信息的 门户,人们有8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 取的。一个正常人无时无刻不在使用 眼睛,生活、工作、学习,离开了眼 睛简直难以想象!但是,眼睛又是很 脆弱的,我们平时是否注意保护眼睛 了呢?二、火眼金睛,发现用眼
21、不良习 惯。2 .播放PPT(四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他们的做 法对不对。3 .小组交流,说一说图中小朋友 错误做法的危害。4 .出示课件:小学生视力调查情 况我国812岁的小学生中,约有 47个儿童就有一个近视眼,全国学生 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说明,我国小 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 8%,中学生为 55. 2%o三、深入调查,了解用眼情况。1.通过以上数字,面对现在孩子三、品词析句,欣赏语言美。(一)学习“残阳照水图”1 .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 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 江边美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片, 诗中哪两句诗描写了这幅画面?2 .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
22、江瑟瑟半江红。3 .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 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残阳(如血)江水 (瑟瑟红)理解“瑟瑟”的意思。4 .体会“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 字用得妙在哪里。两个“半”好在那儿? (与“照”“盖”“洒”“射”等字比拟, 体会“铺”字用得准确。两个“半”字 勾画出夕阳映照水中,红绿辉映的动 感。)5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 什么变化呢?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 体会到什么?(联系“残阳”体会:残 阳如血,铺洒水中,江面呈现出斑驳的 色彩,江水闪闪烁烁,摇曳不定;夕阳 的光已经接近地平线上了,它静静地洒 在江面上,是那样的柔和悦目而又鲜艳 明快,写出
23、了秋月的柔和与夕阳的宁 静)6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江 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啊! “瑟瑟”, “红”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 明的色彩美,使画面变得那么鲜艳、明 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7 .诵读诗句,展开想象,这两句 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 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二)学习“新月东升图”过渡语: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 对如此美景,诗人流连忘返,不觉天色 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 读三四句)1 .出示课件:可怜九月初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案 教学 设计 园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