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肥东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乾军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2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3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H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让
2、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被中了 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 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 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 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 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
3、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 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 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 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 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 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 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
4、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 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 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 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 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四、写作(60分)22.人总是要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后,有人懂得了爱,有人懂得了付 出,有人懂得了坚强,有人懂得了感恩请以“那一刻,我
5、懂得了”为题,将题目补写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注重描写,写 出真情实感。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2020-101.【试题答案】D A项“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错误。如果.就” 的表述,表明建设之余的人文保护是不会留下“乡痛”的充分条件,作文本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同时原文意 思不是“建设之余”,而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 “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B项“乡村记忆 必须完好保存下来”错误,原文第二段有对“值得保留的乡村记忆基因的甄别”的表述。C项“使之成为相 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原文最后一段表述的意思是“活化乡村记忆,就是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
6、乡村传统产 业,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2【试题答案】CC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 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可以 看出原文并未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而是直接讲甄选的途径。3【试题答案】BB项“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的 逻辑关系错误,原文第三段的段就阐述了“保留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的留住乡愁的办法,同样能够止 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第四段阐述“积极地留着乡愁的办法一
7、一活化乡村记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选项B,因果不当。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 越恶劣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把原因只归咎于一老师,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一摘编r中国青 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也说明校园欺凌事件与多方面有关。 故选B。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 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 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自和心理
8、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 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故选C。5 .【参考答案】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 的监督和管束。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 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政府、社会、学校 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B子女并没有对老歪不管不顾,原文中说“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 也没少说话”:且不能说“当代青年不懂感恩”,只能说“部分当代青年不懂感恩。8 .疼爱孩子
9、、有自我牺牲精神。怕年幼的孩子受苦决定不再娶妻,怕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一直没有去过城里, 说明他疼爱孩子、有自我牺牲精神。保守。他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儿女必须生孩子。说明 他思想上有一定的保守成分。孤独寂寞。他儿女没有回来看过他,他得知儿女想让他去城里,兴奋得晚上 睡不着,说明他孤独寂寞。见识少。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县城都没有去过,说明他见识少。(任意 3点即满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这个情节属于插叙,能让文章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情节上)更能凸显出老歪关爱子女、自我 牺牲的精神。(人物形象上)与后文老歪儿女的不孝形成对比,凸显出当下有部分青年缺乏孝顺品质的主 B
10、o (主旨上)(答出3点即满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9 .C1LD屈原被迁属于降职放逐。12.B司马迁对屈原怀有同情,对怀王是讽刺。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得分点:分,职分: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见,被动句。句意1分。)屈原被放逐后,到了江边,知道自己不能再回去了,披散头发在水边吟诵。(得分点:迁,放逐:之,至IJ:反,通“返”:被发,披发。句意分1分。)14.B (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15.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 “尽情”相慰
11、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 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 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 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共6分;答出一点给2 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6、(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7.C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
12、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 还有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 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 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18.B (解析)A项偷换主语、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D项搭配不当。19 .D注意前后话题保持一致原则。20 .“拜读”改为“阅读或翻阅”“颇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加盟”改为“加入”“务必”改 为“恳请”署名和日期位置错误改为先署名再写日期.【参考答
13、案】示例:(近似答案酌情赋分)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一间陋室透书香.参考高考作文评改标准。文言文译文:怀王的长子顷哀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鼓终未能 回来。屈原作诗来讽喻这件事,顷裳王大怒,将屈原流放。屈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 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 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 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 服务,选拔贤才来
14、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 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 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令尹子兰 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裳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 原被放逐后,到了江边,知道自己不能再回去了,披散头发在水边吟诵。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 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间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
15、 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 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 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 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 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于是 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泪罗江而死。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
16、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 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最终被暴国灭掉。升级,将“文” “人” “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 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 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
17、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D.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
18、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瞪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 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 进行了调查。“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钱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 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
19、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冬(化名)认为,欺凌事 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 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 就不爱讲话了。“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 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 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说到底
20、,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答。他们一 方面热衷于发、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图滑市偿、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 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 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 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 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流波与治理,也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肥东县 第二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