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储能产业分析报告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储能产业分析报告合集.docx(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储能产业分析报告合集J 12:欧洲地区天然气价格快速上涨1.4.全球储能装机空间翻开,短期内锂电池储能为主要形 式全球储能市场步入长期成长轨道,2025年新增装机规模 有望到达300GWh。综上所述,当前海内外储能市场均已步 入规模化开展阶段,在供电侧及用户侧两方面需求的推动下, 全球储能市场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新增 储能装机规模或将超过300GWh,对应2022-2025年平均复合 增速80%左右。短期内锂电池仍将为主流储能形式。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当前除抽水 蓄能以外装机占比最高的储能形式。根据CNESA的统计,近 年来全球
2、锂离子电池装机规模快速攀升,2021年底累计装机 容量到达23GW,在全球新型储能装机中的占比超过90%o 虽然近年来锐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等其他储能形 式亦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性能、本钱、产业化程 度等角度出发锂离子电池仍然具有较大优势,我们认为中短 期内锂电池将是全球主流的储能形式,其在新增储能装机中的 占比将保持较高水平。1 14:全球锂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及占比情况(GW)2.热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储能温控市场乘风而起2.1. 温控系统是保障锂电池储能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工作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较大,温度过高将引发 严重安全隐患。储能系统工作过程中,电池会持续性地释放
3、热量,在不具备温控能力或温控能力缺乏的情况下会导致系统温度不断上升,而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锂离子电芯的最正确工作温度区间为1035,当 温度低于-20时,电解液可能会凝固,从而阻碍锂离子的流 动,导致阻抗增加,电芯容量将明显下降;而当温度超过60 时,电芯内部有害化学反响速率将明显提升,对电芯造成潜 在破坏,严重时将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储能系统而言, 将电芯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极为重要,有效的温控 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也能在 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与效率。热失控是锂电池主要的安全隐患,温度过高是其重要诱 因。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内部存在一
4、系列潜在的放热副反响, 如SEI膜受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在裸露的高活性碳负极外表的还 原分解、贫锂态正极的热分解、电解质的热分解及黏结剂与 嵌锂负极之间的反响等。当电池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上述 放热副反响将相继引发,其所产生的热量如得不到及时散发, 那么将造成电池温度的进一步上升及副反响的指数性加速,从而 导致电池进入自加温的热失控状态,很可能引起电池燃烧及爆 炸。综上,电池是否发生热失控由其产热和散热的相对速率来 决定,一旦放热副反响的产热速率高于电池的散热速度,电池 就有可能进入热失控状态。因此,对于锂电池储能系统而言, 温控能力格外重要。图18:锂电池热失控过程State I!State
5、I!State IIIState IState IV.Rak ( miu)T1T emperature (X?)0Li plating and dendrite,叩 i0s sei film decomposition 1 dissolution i50100150200Cathode material decompositionSeparator break upSperator meltingReaction between lithium and electrolyte孑300,large-scale inner short circuit Oil .Chemical crosstalk
6、储能系统涉及大量单体电芯,温度是影响电池一致性的 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与动力电池系统相比,储能系统装载 的电池数量更多,同时电池的容量也更大,当大量的电池紧密 排列在一起时运行工况将更为复杂多变,容易造成产热不均 匀、温度分布不均匀、电池间温差过大等问题,从而影响电 池一致性。通常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所处环境不可防止的会存 在差异,如在方形的锂离子电池组中,中间的电池与四周的 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电池的受力情况等往往各不相同。其 中,温度差是影响电池性能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如果不进行主 动热均衡和热管理,中间的电池往往比四周的电池温度高至 少515,此时电池的充放电倍率、老化速度等各项特征已 经发
7、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的衰减速度差异变大,进 一步对系统整体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储能系统而言,除了保证电池处于适宜工作温度区间,控制电池间温差 处于合理水平以内也极为重要。综上所述,温控系统是保障锂电池储能正常运行的重要 环节。储能温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储能系统运行的要求 以及工作期间电池所经受的内、外热负荷状况,采用恰当的温 控技术来组织系统内、外部的热交换过程,从而保证储能系 统的工作温度与电池之间的温差始终维持在合适的区间内。 为确保储能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温控系统是锂电池储 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图19:电池不一致将导致储能系统整体性能显著下降图7电池模组串联失
8、配示意图图7电池模组串联失配示意图图8电J崛并联失配示意图电池模组间串联失配:根据串联电路基本特性,串联链路上的 电池可用容量只能到达最弱电池模组的容,产生电池模组串 联失配,使其它电池容无法被充分利用。如国内某储能电站 仅运行一个月,模组间SOC偏差就已达12%o电池簇间并联失配:根据并联电路基本特性,并联链路上的电02池簇可用容只能到达最弱电池簇的容,产生电池簇并联失配,使其它并联电池簇容无法被充分利用。新旧电池内阻差异造成环流,电池温度升高,加速新电池老化。同时系统散热能耗高,进一步降低充放电效率。力 工 石二匕二立堂口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储能温控重要性持续提升2.1.1. 储能安全事故
9、频发,行业标准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储能安全事故频发,储能安全问题日益凸 显。近年来在全球储能装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关的安 全事故也愈加多发。根据中国能源网的统计,2010-2020年间, 全球范围内发生了 32起储能电站安全事故,而根据CNESA 的统计,仅2021年全球就发生了至少9起储能安全事故, 2022年初韩国又发生3起电池相关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的储 能安全事故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对人员安 全构成了较大威胁,在全球储能市场迎来加速开展的关键节 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行业标准逐步完善,储能步入规范化开展阶段。随着储 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陆
10、续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与行 业标准,对储能行业各环节进行规范,从而提升储能工程安全 性。例如美国于2016年率先发布全球第一项储能系统安全标 准UL9540,对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不同类型储能系统 的安全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UL 9540后续又被授权为加拿大 国家标准。我国储能行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政策标准与行 业规范相对缺失,但随着近年来储能行业开展不断提速,储 能安全问题愈发得到重视,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行业标准 逐步完善。国家能源局2022年印发的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 计划立项指南、“十四五”新型储能开展实施方案等文 件对新型储能工程的立项、设计、建设、运维、安全监督、安 全预警以及
11、应急处辂等各环节均提出了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性 方面的要求,我国储能行业正逐渐步入规范化开展阶段。2.22储能规模与能量密度齐升,温控重要性提高 储能系统正朝着更大规模、更高能量密度的方向演进。降本增效是新能源行业长期的主题,对于储能系统而言,提 升工程的单体规模以及能量密度是降低整体本钱的重要手段。 根据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的测算模型,锂电 池储能系统的总容量越大,那么分摊至单位容量的建设本钱越 低,例如对于储能时长为4h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1MW项 目的单位建设本钱约为448美元/kWh,而100MW工程的单 位建设本钱仅为385美元/kWh。因此,随着全球装机需求的 提升,储
12、能系统将朝着更大规模、更高能量密度的方向演进。 图20:不同规模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建设本钱情况($/kWh)2021年以来储能工程平均单体规模迅速扩大。随着技术 与市场的成熟,近年来储能工程大规模化的趋势已经较为明 显。根据CNESA的统计,在2021年国内投运的361个新型储能工程中,百兆瓦及以上的工程仅有7个,而在2021年新 增规划/在建的490个储能工程中,百兆瓦及以上的工程已达 到71个,合计装机规模到达15.8GW,占比接近2/3,预计 2022年起大规模储能工程将陆续落地。海外市场中,近年来 储能工程的单体规模亦呈加速上升趋势,例如2021年10月 华为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联手签
13、约的沙特红海新 城储能工程规模已经到达了 1300MWh,其他地区百兆瓦时乃 至吉瓦时级别的储能工程也屡见不鲜。储能产品持续迭代升级,集装箱单体规模与能量密度显 著提升。目前集装箱式储能为锂电池储能的主流形式,随着 工程整体规模的扩大,除了部署更多的储能集装箱以外,提高 集装箱的单体容量及能量密度也是行业开展的必然趋势。近 年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海博思创等头部储能集 成商的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以比亚迪为例,2020年推出的电 网级储能系统BYDCubeT28的单体容量到达2.8MWh,相比 其2018年在英国Rock Farm工程中使用的1.25MWh的产品 有了显著提升,单位面积能量
14、密度那么较行业此前的40尺标准 集装储能系统提升超90%,后续装载刀片电池的升级版BYD Cube产品的等效40尺集装箱面积的装机容量预计将突破 6MWho随着储能集装箱单体规模以及能量密度的提升,系统 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也将大幅增加,因此为了保障集装箱内温度及电池组之间的温差处于合理水平,储能温控系统的重 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储能集装箱单体规模(MWh )2.52.00.50.0英国Rock Farm 40英尺一体式 2448kWh集装 BYD Cube T28工程集装箱 集装箱箱集装箱对于功率型储能系统,电池充放电倍率的增长同样将对 温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能量型储能系统,调频等功 率
15、型储能系统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小,但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频 繁进行快速充放电。根据相关研究,锂电池放电倍率越高,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将越多,因此随着功率型储能工程 利用率的增加,储能温控系统同样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综上所述,未来储能工程将朝着更高安全标准、更大单 体规模、更高能量密度、更快充放电倍率的方向开展,而为 了实现这些目标,储能温控在整体系统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2.3. 液冷方案加速渗透,储能温控市场空间翻开风冷为当前储能温控主流形式,液冷为未来趋势储能热管理形式多样,风冷及液冷成熟度相对较高。目 前主流的热管理方式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和相变冷却 四种,目前风冷和液冷的应用已较为广泛,
16、热管冷却与相变冷 却的产业化程度那么相对较低。其中,相变冷却是利用相变材 料发生相变来吸热的一种冷却方式,具有结构紧凑、接触热 阻低、冷却效果好等优点,但相变材料本钱较高,且储热和散 热速度较慢,目前在储能温控领域使用较少。热管冷却那么是 依靠封闭在管内的冷却介质发生相变来实现换热,具有散热 效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本钱同样较高,在储能等大容量 电池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较少。从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程度出 发,我们认为风冷和液冷仍将是中长期内主要的储能温控形 式。风冷系统初始本钱较低且安全可靠,为当前主要的储能 温控形式。风冷是一种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利用对流换热降 低电池温度的冷却方式,广泛应用于工
17、业制冷、通信基站、数 据中心等温控场景,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相对较高。此外, 风冷系统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易于维护,初始投资本钱相对 较低。考虑到其在本钱与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目前风冷为储能 温控领域最主流的解决方案。1、2022年储能温控行业开展现状及市场格局分析2、派能科技研究报告:乘储能行业东风打造户用储能领域龙 头3、最全2021年中国其他地区(除广东、浙江)储能电池行业上 市公司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三大方面进行全方位比照4、2021年全国及各省市储能电池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开展 目标5、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开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表9:储能温控主要方式工程一空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强迫主动冷端
18、空冷冷端液冷相变材料+导热材料散热效率中高较高高高散热速度中较高高高较高温降中较高较高高高温差较高低低低低复杂度中较高中较高中本钱低较高较高高三静。宗尧智库风冷系统散热效率低、温差控制较差且占地面积大,适 用范围相对有限。首先,由于空气自身的比热容与导热系数 较低,风冷系统的散热效率并不高,虽然能够满足当前大局部 储能电站的温控需求,但随着储能工程单体规模与能量密度 的不断提升,风冷系统在散热效率上的短板将逐渐显现。此 外,常见的风冷系统中空气始终由进风口朝出风口单向流动, 这将使位于空气进出口的电池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从而对电 池的一致性造成较大影响,尽管目前已有组串式空调等改进 方案,但这并
19、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冷在温差控制方面的劣势。 最后,风冷系统需要部署面积较大的散热通道,这将明显影 响储能电站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制约储能集装箱规模以及能 量密度的提升。基于上述原因,风冷系统在储能领域的适用范 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液冷系统散热能力强且全生命周期本钱较低,有望成为 未来开展趋势。液冷是一种以水、乙二醇等液体为介质,通 过热对流降低电池温度的冷却方式,比照风冷,液冷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且紧凑,不需要部署大面积的散热通道,占地面 积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冷却液的换热系数与比热容更高且 不受海拔和气压等因素影响,液冷系统拥有比风冷系统更强的 散热能力,更加适应储能工程大规模、高能量密度的开展
20、趋 势。从本钱上看,根据相关研究,在冷却效果相同的情况下, 液冷系统的能耗通常远低于风冷系统。因此,虽然液冷系统的 初始投资本钱较高,但其在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综合成 本可能反而低于风冷系统。综上,我们认为在某些场景中, 液冷有望逐步替代风冷成为主流的储能温控形式。图25:风冷系统工作原理图体 / ran液冷系统在可靠性等方面仍然面临一定挑战。此前液冷 在储能温控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技术成熟度较风冷仍有一 定差距,尤其是在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具体而言,液 冷系统中管路容易出现腐蚀及沉积等情况,进而造成冷却液 的堵塞或泄露,而水、乙二醇、硅油等常见冷却液都可能损 坏电池或造成系统短路,导
21、致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此外,储能 系统的设计寿命通常到达15年,但液冷系统内部泵阀的使用寿命往往为7年左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因此 在储能工程的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需要通过关停等方式来对液 冷系统进行维护或更换系统组件,从而影响工程经济性。当 然,随着液冷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有望陆续得到 解决,整体来看液冷仍将是储能温控未来的开展趋势。2.3.1. 储能温控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液冷方案加速渗透,储能温控单位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从制冷性能以及全生命周期本钱角度出发,当前 液冷系统的优势已经逐渐开始表达。从2021年各大电池厂商 与储能系统集成商推出的新产品来看,液冷已经
22、成为主流温 控方案,我们预计2022年起储能系统中液冷的应用比例将快 速提升。目前,液冷系统的单位价格约为空冷系统的2-3倍, 因此随着液冷的加速渗透,储能温控系统整体的单位价值量 有望呈上升趋势。储能温控量价齐升,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30 亿元。如前文测算,2025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模有望突破 300GWh,预计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比将保持近年来95%左右的 水平。以此为基数,我们假设液冷系统的渗透率将由2021年 的10%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40%左右,那么2025年储能风冷/ 液冷系统的出货量将分别到达175/117GWh。目前风冷/液冷系 统的单位价值量大约为0.3/0.9
23、亿元/GWh,假设未来两者维持3%/5%左右的年降幅度,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温控的市场规 模将超过130亿元,整体的单位价值量那么由0.36亿元/GWh提 升至2025年的0.45亿元/GWh,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式 的增长。表10:全球储能温控市场空间测算单位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规模GWh10.829.391.3140.3207.8306.9锂也池储能占比%95%95%95%95%95%95%全球锂电池储能新增装机规模GWh10.227.886.7133.3197.4291.6风冷系统占比%95%90%85%80%70%60%风冷系统
24、出货量GWh9.725.173.7106.7138.2175.0风冷系统单位价值量亿元ZGWh0.300.300.290.280.270.27风冷系统市场规模亿元2.97.521.530.137.846.5液冷系统占比%5%10%15%20%30%40%液冷系统出货量GWh0.52.813.026.759.2116.6液冷系统单位价值量亿元/GWh0.900.900.860.810.770.73液寿系统市场规模亿元0.52.511.121.745.785.5储能温控单位价值量亿元/GWh0.330.360.380.390.420.45储能温控市场规模亿元3.410.032.651.8dl先来i
25、t增速%197%225%59%3 .储能温控市场格局较优,龙头厂商占据先机3.1. 温控是储能产业链中“小而精”的细分环节,竞争格局 较优储能温控系统价值量占比拟低但重要性突出,后续降本 压力较小。与其他新能源行业类似,持续降本是储能需求空 间翻开的重要前提条件。根据BNEF的调研统计,2021年四 小时储能系统的基准单位本钱在过去五年中下降幅度超过 50%, 2022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 能开展实施方案中亦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 本降低30%以上的目标。考虑到电池在储能系统本钱中的占 比到达60%左右,预计未来电池将成为储能系统降本的重点环节,根据BNEF
26、的预测,2030年四小时电站级储能的基准 本钱将由2020年的299美元/kWh降至167美元,降低的本钱 中电池的贡献到达70%以上。相较而言,温控在储能系统整 体本钱中的占比仅为3%-5%左右,对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与可 靠性那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储能集成商或 工程业主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性能稳定的温控方案,而非 单纯地压缩本钱,预计未来储能温控面临的降本压力将较为缓 和。储能温控系统在控制精度与运行可靠性上的要求显著高 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制冷领域,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如 前所述,温控系统是储能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 此在控制精度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均有较为严苛的要求。
27、以风 冷方案为例,相比普通的民用空调,风冷系统所使用的精密 空调在空气循环、散热效率、稳定性、使用寿命、可靠性等方 面均需进行相应升级。而对于液冷方案而言,如何在保证散 热效果的同时防止冷却液泄露等问题同样具有较大的技术难 度。因此,对于一般的民用空调企业,跨界进入储能温控领域 并非易事,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储能温控系统定制化程度高,需要充足的工程经验与客 户关系积累,头部厂商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储能在电力系 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不同场景对于储能系统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对于相似的应用场景,不同储能系统集成 商的技术方案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储能温控系统并不是 标准化的产品,而是通
28、常需要针对不同工程的具体要求或不同 厂商的技术方案进行定制化设计。无论是风冷还是液冷系统, 其所采用压缩机、风扇、管路、泵阀等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 的器件,我们认为储能温控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系统的 设计与集成能力,与下游电池或集成商客户之间存在较强的 粘性。一方面,储能温控厂商在产品/方案设计环节就需要与 客户保持深度沟通,从而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储能 系统集成商也更加倾向于那些已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可 靠性得到实际工程验证的温控厂商。因此,从技术积累和客 户关系的角度出发,起步较早、工程经验丰富的头部储能温控 厂商将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图31:储能温控产业链系统设计与整体集成豆
29、柒未来智库储能温控市场有望维持当前较优的市场竞争格局。根据 前文中的测算,2021年全球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大概为10亿元 量级,而行业龙头英维克2021年的储能温控业务收入约为 3.37亿元,简单推算龙头的市占率超过1/3,市场集中度高于 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等环节。近年来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 扩大,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开始涉足储能领域,无论是在电池、 变流器还是系统集成环节,短期内市场竞争格局均趋于激烈。 而作为一个价值量占比拟低、技术壁垒较高、客户黏性较强 的细分环节,储能温控市场有望维持当前较优的市场竞争格局, 龙头厂商的领先地位较为稳固。3.2. 多方势力角逐储能温控市场,龙头厂商率先受益市场
30、 爆发多方势力逐鹿储能温控市场。此前储能温控是一个相对 小众的细分领域,整体规模有限,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其他温 控领域的“跨界”企业。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启动,越来越多的 厂商开始在储能温控领域加大投入,从各家企业的背景来看, 可大致将目前储能温控市场的参与者分为数据中心温控厂商、 工业领域温控厂商以及车用热管理厂商三大类。数据中心与储能集装箱在温控层面存在一定相似性,数 据中心温控厂商积极布局储能市场。与储能电池类似,数据 中心中部署的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温控系统 是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从系统设计、散热方式、 控制精度等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数据中心温控与储能系统温控存在一定的
31、相通性,数据中心领域的经验或可局部移植至储 能场景,近年来英维克、申菱环境等数据中心温控厂商已成 为储能温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图35:数据中心温控与储能温控在整体结构上有一定相似性局部具有电力行业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开始切入储能温 控市场。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储能电站的投资业主 一般为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在系统层面往往会沿用电力系统 中的局部要求或标准。考虑到变电站、光伏逆变器、风电变 流器、SVG等电力电子设备同样涉及到相应的温控系统,我 们认为具备相关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能够在储能温控领域占据 一定的先机,目前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厂商已推出针对储 能领域的风冷或液冷产品。车用热管理厂商在
32、技术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多 积累,亦正加速布局储能温控市场。虽然动力电池与储能电 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差异较大,但两者在温控技术 层面存在较大的共性,车用热管理厂商在技术上具备切入储能温控领域的条件。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前头部锂电池制造 商往往同时覆盖动力与储能两个市场,储能温控与车用热管理 在客户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目前,松芝股份、奥特佳 (旗下空调国际)等车用热管理厂商已开始在储能温控领域 取得一定的进展。储能温控市场方兴未艾,技术、客户积累深厚的龙头厂 商有望率先受益市场爆发。随着下游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 不可防止地会有更多参与者进入储能温控市场,但我们认为行 业“小而精
33、”的特性决定了龙头厂商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 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看好当前的行业龙头英维克能够 率先受益下游需求爆发,与此同时同飞股份等在电力领域具有 丰富经验的工业制冷厂商亦有望在储能领域取得较快突破。4 .重点公司分析英维克:精密温控专家,储能业务快速增长深耕温控领域十余年,逐步成长为国内精密温控节能设 备领先厂商。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基站、数据中心等通信 领域精密温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形成跨行业、 多领域的业务布局。2021年公司机房温控、机柜温控、轨交 空调、新能车空调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1.98/6.63/1.84/0.85亿元, 营收占比分别为 53.76%/29.7
34、6%/8.28%/3.83%。39:英维克营收构成情况(亿元)近年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13-2021年间公司营收由 2.19亿元增至22.28亿元,归母净利润那么由0.33亿元增至 2.05亿元,对应CAGR高达34%/26%。2022年第一季度,公 司实现营收4.00亿元,同比增长17%,各项业务保持高速扩 张态势,归母净利润那么受原材料本钱上涨影响同比出现较大 下滑。随着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并积极向客户传导局部原材 料本钱,我们预计公司全年盈利能力仍将维持此前较为稳定 的水平。“统一技术平台基础+专业细分市场延伸的开展战略是公 司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公司坚持平台化的研 发模
35、式,长期以来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智能控制系统设2022年储能温控行业开展现状及市场格局分1 .储能温控行业:各环节需求共振,全球储能进入加速 开展期全球储能行业步入规模化开展阶段储能是全球电力系统转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化石能源 的使用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根据IEA统计,2020年石 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仍 超过80%,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仅为12%。为降低碳排放量, 未来工业、交通、供热等各领域的电气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在电力装机结构中,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也将逐渐取 代传统的火电装机。根据IEA的测算,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 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
36、占比需由2020年的30%以下提升至 2030年的60%以上,2050年那么需到达近90%。与石油等传统 化石能源不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需要同时进行,能量无法 直接以电能的形式进行储存,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往往具 有较强的季节性与波动性,因此随着全球电气化程度的提升以 及风电、光伏装机占比的增加,未来储能将在全球电力系统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技术平台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振动及暝声控制技术蒸发冷却技术温控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气液流场仿M及优化技术间接自然冷却技术直流变频技术可R性控制法空气环境机产SUK列机柜温控储能产品液冷产品计、散热及环境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架构系统设计等共用 技术模块的基础上形
37、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构建了从热源到冷 源的设备散热全链条技术平台。另一方面,公司紧跟市场需求 与行业技术升级趋势,可为各类细分领域及行业大客户快速 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从而充分把握下游市场的新 需求、新机会。43: “统一技术平台基础+专业细分市场延伸”模式除一wts |散统蝴 |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储能温控厚积薄发,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突出。公司在 2016年上市之前就开始针对储能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经过 近10年的积累已形成完善的储能热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 可满足机柜、集装箱、空冷、液冷等不同场景的应用要求。 公司经过近10年的积累已形成完善的储能热管理产品及解决 方案体系,根据公司领
38、导在2021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储 能大会上的讲话,当时全球采用英维克热管理方案的储能项 目已达近UGWh,占据储能温控领域龙头地位。2020/2021 公司分别实现储能应用收入约1亿元/3.37亿元,同比增长 237%,储能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由6%提升至15%,储能已 成为拉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4.1. 同飞股份:电力电子温控积累深厚,储能业务放量在 即公司深耕工业制冷领域多年,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工 业制冷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在工业 温控领域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 于数控机床、激光、电力电子、电化学储能、半导体、氢能、 工业洗涤等领域。2
39、021年公司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 貉/纯水冷却单元/特种换热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4.91/1.52/1.39/0.3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 59.16%/18.31%/16.75%/4.34%0公司营业收入持续扩张,短期内盈利能力略有承压。 2017-2021年间公司营收由3.34亿元增至8.29亿元,归母净 利润那么由0.54亿元增至1.20亿元,对应CAGR达26%/22%。 2021年下半年起公司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盈利能 力有所下滑,目前公司已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加强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积极应对,预计未来盈利能力有 望逐步修复。图49:同飞股份归母净利润变化情
40、况依托自身在电力行业的深厚积累,公司储能温控业务快 速起步。近年来公司在电力电子温控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2017-2021年电力电子温控收入由0.24亿元快速增长至1.84 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由7.3%提升至22.3%, 2020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均来自电气设备、新能源等电力领域。我 们认为电力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客户关系积累将助力公司快速切 入储能温控市场,目前公司已为储能领域客户匹配了相关液 冷和空冷产品,拓展的客户包括阳光电源、科陆电子、南都 电源、天合储能等国内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与此同时,公司 2022年4月公告拟使用局部IPO超募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热管 理系统工程,工程总投资5
41、.5亿元,新建储能热管理系统工程 生产线8条,设计年产能8万台。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及自身 产能的释放,我们看好公司储能业务可实现快速放量。派能科技研究报告:乘储能行业东风打造户 用储能领域龙头1、长耕于锂电池储能,家用储能领导者1.1、 公司业务专注,全球储能品牌领导者之一派能科技的前身为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于2009 年10月28日成立。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 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等 环节以及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场景。公司专注于锂电池储能业务超过十年,其主要的开展历程包括三个阶段:1)垂直产业
42、布局阶段(2009-2012):自2009年公司成立起, 派能科技就集中在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且垂直产业链布 局,分别成立了材料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和电池系统研 发中心,逐步打磨和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公司于2010年推 出通信备电产品(包括12V、24V. 48V通信备电产品),成 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合作客户。公司在2012 年初步具备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自主研发 和生产能力,完成了垂直产业链布局。2)打造完整储能产品线阶段(2013-2016):公司致力 于打造更加完整的锂电池储能产品线,从而用以覆盖从家用 kWh等级到电网MWh等级的应用场景。公司于2013
43、年实现了首套家用储能电池系统在欧洲市场的商用。2016年,公司 集装箱式大型电网级储能电池系统正式商用。由此,公司在家 庭、工商业、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场景实现了商业 化的应用。3)引领家用储能市场,全方位布局储能解决方案(2017-至今):在此阶段,公司积极把握海外客户侧储能需求不断上升的机遇,全力拓展境外客户。公司在境外家用储 能市场开展迅速,成长为了全球家用储能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14、公司主营产品营收(万元)及占比150.000150.00094%100.00092%50,000020192020 2O2IH1电芯(左轴)储能电池系统(左轴)储能电池系统占比(右轴)豆比鹫是96%
44、90%88%公司股权结构较稳定。中兴新通讯作为公司控股股东, 其本身无实际控制人,持有约27.91%的股份。截至2021年 第三季度,摩根大通银行通过收购A股流通股票,成为公司 前十大股东之一,占比2.37%。上海哲辟以及上海中派云图为公司下设的员工控股平台,共占比4.38%。公司设立了江苏 中兴派能、黄石中兴派能、江苏派能、湖州派能、上海派能 共五家全资子公司。家用储能产品远销海外。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海外家用 储能领域,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公司是欧洲 第一大储能系统集成商Sonnen、英国最大光伏产品提供商 Segen、意大利领先的储能系统供应商ENERGY SRL等的核 心上游
45、供应商。1.2、 主营业务稳定,产品矩阵丰富公司主营业务集中于电池储能市场,主要产品包括储能 电池系统及电芯、便携式电源,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工商业、 电网、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公司专注于储能电池系 统领域,销售主要集中在家用储能(家庭和小型商业)领域。公司业务纯粹,储能业务占比高。公司储能电池系统产 品的占比可以到达公司总营收的90%,其中约70%以上来自 于家用储能产品。由于全球家用储能需求主要来自境外,包 括欧洲、日本、北美、澳洲和南非等境外市场,公司家用储能 电池系统境外销售收入(2017-2020H1)分别为7,007.64万元、 28,718.66万元、55,496.75万元和
46、35,160.55万元,分别占储 能电池系统总收入的53.25%、73.14%、74.54%和74.26%。全球自主品牌家用储能产品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在 2019年,派能科技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到达全球市场的8.5%, 仅次于特斯拉的15%和LG化学的ll%o公司大力开展家用储能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增加。公司 2021年营业总收入到达20.6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4.21%O 盈利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到达3.16亿元,较2020年上升 15%o 2020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品牌前五大客户总销量占到 同期家用储能产品总销量的56.29%,对应2018年的35.87% 和2019年的41.65%。从
47、销售收入和占比情况来看,公司的 自主品牌产品销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主要客户有Segan, Energy SRL等。公司贴牌模式家用储能产品的客户主要为 Sonnen,公司于2017年着力开发该客户。自2018年始有大 量订单,当年对Sonnen销售额到达约1.18亿元且在2019年 保持增长;同时由于公司大力开展自主品牌产品,其销售额 占比由2018年的36.7%下降到了 2019年的22.79%。2020年 上半年,由于Sonnen的采购需求较小和对自主品牌的大力发 展,在家用储能产品领域,自主品牌逐渐占据了绝大局部。15、2019全球自主品牌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8.50%其他特斯拉LG化学 派能科技,豆条皆是随着自主品牌销售占比的提升,公司的盈利率也开始走 高。从2018至2020 ,随着公司对家用储能自主品牌的大力 开展,公司的储能电池毛利率稳定上涨,公司的总体毛利率 和净利率也都有明显的提升。2021年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 海运本钱增加等因素,公司的各项盈利率指标有所下降。 户储产品附加值高,公司盈利能力领先同行。家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