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附表.docx
《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建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全文及附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名录管理方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 和申报推荐工作,积极助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 先行,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关于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评审 授牌、监督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法。第二条本方法所指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名录是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 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开展特色产业和经 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拟 建名单。第三条 本方法适用于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名录(以下简称名 录)的建立、管理及向中
2、国地质学会推荐授牌命名等工作。第四条名录的建立遵循自愿申报、择优录入、动态管理、持续开展的 原那么,按照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名录的建立和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全省 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工作。(二)省地质学会负责建设全省地质文化村(镇)管理服务平台和专家 库,负责名录的申报受理和日常管理工作。(三)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村(镇)的推荐申报和创立工作指导。LY/T 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DD 2019-01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 : 50 000)DD 2019-07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 : 50 00
3、0)DD 2019-10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行)DB33/T 2224-2019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规范DB33/T 912-2019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中地调函(202054 号)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方法(试行)(地会字2020) 36 号)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方法(试行)(地会字2020 37号)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地会字12021) 66号)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浙旅规划2017) 104号)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质文化村(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
4、文化,将其与乡村、 乡镇建设相融合,开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 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3.2 地质资源在现有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经济所利用的组成地 质环境的物质,包括矿产、土壤、地下水、地貌景观等。3.3 地质遗迹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 成、开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3.4 特色土地资源含有富硒、富锌等对人体有益组分或绿色无污染的可利于农业品 质提升的土地。3.5 地质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观赏石、宝玉石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 工与展览销售,以及地质勘探技术等相关产业。4总那么指南在地质文
5、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和相关标准 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 的基本定位,立足浙江乡村地质特色和文化底蕴,规范地质文化村(镇) 建设的技术工作要求,推动地质遗迹保护与人民美好生产生活和谐发 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地质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打 造具有地质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开展建设共同富 裕示范区提供地质方案。4.1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一般应遵循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筹划设 计、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的工作流程。4.2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基本模式包括“地质+生态旅游” “
6、地质+ 生态农业” “地质+自然教育” “地质+生态康养” “地质+创新创意” “地质+综合服务”六种类型。4.3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强调对以往相关成果资料的和拟建范 围内资源和环境的精细化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乡村资源和环境禀赋; 强调对地质与人文、农业、自然环境的融合及科学解读,提升乡村文 化内涵;强调数字赋能和产品多元化,支撑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强调 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有序实施,可持续高质量开展。5选点论证地质文化村(镇)选点由地方政府和地勘单位共同完成,范围可 以是一个自然村、行政村或乡镇,鼓励一个乡镇范围内的多个自然村 或行政村共同建设。拟建范围户籍人口原那么上不少于100人。5.1
7、选点条件地质遗迹条件拟建范围内的地质遗迹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按照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优先选择具有省级及以上地质遗迹的村(镇)。a)能够反映浙江重要地质历史阶段或重大地质历史事件的演化 过程。b)能够反映浙江矿产省情和矿业开展历史。c)能够反映浙江地貌特色及其形成演化特征。d)能够展示浙江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机理和发育特征,以 及防灾治灾工程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5.1.1 人文资源条件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特色建筑、特色服饰、 农耕文化、民俗活动、历史典故等文化资源,优先选择已获得中国传 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浙江省传统村落等国家级或省级 荣誉(称号)的村(镇)。5.
8、1.2 生态环境条件村(镇)生态环境优良,村庄绿化、山体绿化、地面洁化、田园 美化,地质资源保护良好,无水土污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等环境地 质问题,优先选择已获得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A级景 区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的村(镇)。5.2 可行性研究村(镇)各类调查工作和经济社会开展现状资料,开展野外 踏勘,初步评价资源禀赋,结合开展规划和需求,开展地质文化村(镇) 创立可行性分析,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附 录A) o6调查评价6.1 一般要求调查评价内容包括地质背景、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社会 经济与人文资源等,并按照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
9、指南(试行) 要求填写各类调查表。6.1.1 按照建设范围布设总工作量,划分一般调查区和重点调查区,明确调查内容和精度。一般调查区调查精度为1 : 25 000-1 : 10 000, 重点调查区调查精度应大于1 : 10 000o6.1.2 强化调查评价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将科学研究贯穿于调查 评价全过程。6.1.3 野外工作底图采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航空、卫星等影像图。6.1.4 工程负责人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地质、地质遗迹等调查研究方面 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6.2 地质背景调查调查目的查明村(镇)及周边的岩石、地层、构造等特征、属性、
10、空间分 布与相互关系,研究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构 造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等过程,说明村(镇)自然资源赋存的地质背 景,揭示地质开展历史。6.2.1 调查内容根据不同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内容应各有侧重。a)浙西北沉积岩区重点调查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沉 积相、古生物化石等,研究沉积作用过程和生物演化进程,重塑古地 理环境变迁历史。b)浙东南火山岩区重点调查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和产 出状态等,划分火山岩相及火山喷发韵律,识别和圈绘古火山机构, 恢复古火山活动演化过程。c)浙北第四系覆盖区重点调查沉积物岩性、厚度、空间分布、古 生物化石,以及古风化壳、化学沉积层、古土壤
11、层、泥炭层、砾石层 等特殊岩性夹层特征,研究平原区地质开展历史,及与古人类文化发 展的关系。d)浙中盆地区重点调查盆地的岩石类型、物质组成、基本层序、 岩相组合等,分析碎屑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研究盆地演化历史。e)变质岩区重点调查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变质变形、形 成时代等,分析原岩属性,恢复成岩环境和变质作用过程。f)侵入岩区重点调查侵入岩的岩石组成、结构构造、接触关系等, 划分侵入期次,分析就位机制。g)重要构造带重点调查构造带的物质组成、变形样式、变形时代 等,建立变形序列,分析其与区域构造事件的响应关系。6.2.2 调查方法a)资料。系统区域地质、物化遥、水工环调查及矿产勘 查等资料
12、,初步了解村(镇)地质背景,编制调查评价工作底图。b)地质填图。开展野外路线地质观测、剖面测制和样品采集测 试,必要时辅以物化探、工程揭露等手段,查明村(镇)地质背景, 编制实际材料图。c)综合研究。分析村(镇)地质演化过程,编制地质图、地质演 化模式图等图件。6.3 特色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地质遗迹资源6.3.1.1 调查目的查明村(镇)地质遗迹主要类型、分布与保存现状,评价其科学、 美学、游学价值,为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夯实科普、研学、旅游等地质文化产品开发的资源基础。6.3.1.2 调查内容针对浙江不同类型的地质遗迹,应调查以下内容:a)重要岩矿石产地重点调查矿体的
13、物质组成、结构形态、产状、 控矿构造和围岩蚀变等,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及形成和保存 过程;矿业遗迹侧重调查矿坑、矿桐遗址,矿产采冶、加工等设施和 工艺流程,矿产品的商贸历史等。b)重要化石产地重点调查化石种属及其特征、数量、组合、埋藏 特征、赋存层位,确定化石的时代;古人类遗址应侧重调查时代、环 境,遗迹中的工具(石器)、饰物、灰烬、岩画等人类活动痕迹。结 合区域古地理环境,分析古生物(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和演化过程。c)地层剖面重点调查剖面出露特征、分层标志、岩性组成、地层 序列及接触关系等,研究剖面所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变迁过程。d)岩石剖面重点调查岩性组成、岩石结构、岩性分层及岩相序 列
14、,分析岩石成因类型及成岩环境特征,解读岩石剖面所记录的地质 演化过程信息。其中,侵入岩剖面侧重侵入岩相的划分;火山岩剖面 侧重火山喷发韵律层的划分;变质岩剖面侧重调查岩石类型、接触关 系、变质作用期次和时代等;沉积岩剖面侧重识别典型沉积构造、沉 积相,划分沉积韵律层。e)构造剖面重点调查各种构造带(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面 理、线理等)的物质组成、形迹特征,研究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划 分活动期次,分析构造运动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等形成演化的关系, 反演重大地质事件发生过程。f)火山地貌重点调查火山机构的形态、喷发期次、时代和岩石组 合,以及火山岩地貌的景观类型、密度、规模、组合形式、美学价值
15、 等,推演火山喷发和火山岩地貌形成的过程。g)岩土体地貌重点调查地貌单元的岩性、形态、规模、组合、结 构关系、地理分布,研究地貌形成的控制因素和开展过程。h)海岸地貌重点调查各种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的单体形态、数 量、组合和分布特征,研究海陆交互作用过程。i)构造地貌重点调查断块山、断陷盆、断层崖、褶皱隆起等面积、 形态、位移距离、构造性质和时代等。j)水体地貌重点调查水体流量、流速、水温、水质,以及不同季 节的景观特征及其依存的地质地貌环境。其中河流侧重查明河床、阶 地特征和河道变迁历史;湖泊、潭、湿地、沼泽侧重查明成因类型和 形成演化过程;瀑布侧重查明水流落差、季节性变化、裂点形成演化 过程
16、等;泉侧重查明水源补给、动态变化、泉水用途等。k)地质灾害重点调查灾害的类型、规模、形态、危害程度等,分 析灾害成因机理和发育特征,总结防灾治灾工程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 法。6.3.1.3 调查方法a)资料。系统全省综合性、专项性及县域地质遗迹调查 成果,初步了解村(镇)及周边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特征和成因。b)野外调查。运用地质路线观测、剖面测量、样品采集测试等手 段,查明地质遗迹或典型现象点的特征、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填写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表。c)综合研究。分析地质遗迹或典型地质现象点成因,开展区域对 比研究,评价其科学、美学、游学价值,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编制 地质遗迹图集。6.3.2 特
17、色土地资源调查目的摸清村(镇)特色土地资源特征,分析其利用潜力,为有效利用 特色土地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6.3.2.1 调查内容调查村(镇)土地自然性状、土壤理化指标等特征,评价土壤养 分丰缺和土壤污染程度;圈定富硒、富锌、富错、绿色无污染等特色 土地资源范围,评价其利用前景;调查特色农作物品种、产量及富含 元素情况,研究其与土壤地质背景的关系,做出适宜性评价。6.3.2.2 调查方法a)资料。系统分析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等 资料,编制村(镇)土地资源分布图、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图、土壤地 球化学质量综合评价图等图件,基本掌握村(镇)土壤类型、土地质 量和特色土地的分布情况
18、。b)野外调查。对具有一定面积的特色土地,参照土地质量地球 化学评价规范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规范有关重要农业产区的调查 要求,开展1 : 1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填写特色土 地资源调查表。c)综合研究。评价特色土地利用潜力,提出开发利用建议。面积 不少于300亩的富硒土地,鼓励按照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 行)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方法(试行)要求,开展天 然富硒土地申报认定。6.3.3 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目的查明村(镇)地热、矿泉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潜力,挖掘可供 地质文化村(镇)开发利用的地热、矿泉水资源。6.3.3.1 调查内容调查天然出露泉以及地下热水赋存位置、
19、水量、水质、水温以及第五条名录由乡(镇)人民政府自愿申报,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 门推荐,经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重点支持山区26县创立地 质文化村(镇)。第六条申报名录的地质文化村(镇)应参照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建 设技术指南(附件1)有关地质遗迹、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等选点条件,开 展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可行性研究。第七条申报名录材料包括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名录申报表(附件2 )以及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第八条申报工作原那么上每年开展1次。由省地质学会定期发文受理,并 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形成名录建议报省自然资源厅。省自然资源厅审核通过后,在官
20、方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无异议 的,列入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创立名录,并向社会公布;有异议的, 由省地质学会组织复核。第九条列入名录的村(镇)按照浙江省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技术指 南和相关建设要求,由名录申报单位组织编制5年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 建设方案应与村庄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相衔接。第十条列入名录的村(镇)可以被推荐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文化村 (镇)授牌命名,参加省地质学会提供的专家技术指导及其他宣传推介服务, 优先获得各级自然资源领域相关政策支持。用途等,特殊类型矿泉水还需调查特殊离子含量,查明水资源利用现 状,评价不同水资源的适宜利用方式及可持续性。6.333调查方
21、法a)资料。系统村(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水利调查 等资料,分析地热、矿泉水等资源蕴藏潜力。b)野外调查。对已发现地热、矿泉水资源或有资源蕴藏潜力的村 (镇),鼓励按照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天然矿泉水资源地质 勘查规范等开展相关调查,填写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表。c)综合研究。根据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相关要求,评价地热、矿泉水等资源 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开发利用建议。6.3.4 地质特色产业调查目的查明村(镇)有关矿产资源、观赏石、宝玉石生产加工与展览销 售,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地质特色产业现状,为 创立“地质+创新创意”类地质文化村(镇)
22、挖掘可利用的产业开展 资源和创新创意资源。634.2调查内容调查地质特色产业的类型、规模、开展历史、工艺流程及上下游产品等,评价地质特色产业的开展、创新潜力,提出进行研学、产业 文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建议。调查方法村(镇)地质特色产业开展现状资料,开展实地调查,填写 地质特色产业调查表,提出产业开展建议。6.4 自然条件调查评价自然地理条件6.4.1.1 调查目的掌握村(镇)自然地理的主要特点和演化历史,挖掘可供开发利 用的自然景观,丰富村(镇)特色资源类型,提升地质文化村(镇) 吸引力。6.4.1.2 调查内容调查村(镇)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景观(云海、雾淞、冰瀑、 星空),以及森林、草原、湿地
23、、河流、湖泊等分布范围、特征和利 用现状,评价不同季节的特色景观优美度和优势特点,提出可供开发 利用的特色自然地理景观和时间节点等。调查水源类型、水质、水量、 用途等,评价不同水资源的可利用方式和可持续性。6.4.1.3 调查方法系统分析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等相关资料,开展补充调 查或季节性调查,基本掌握村(镇)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气象景观、 植被类型、环境舒适度、水资源等特征,填写自然地理调查表,评价 自然环境质量及开展趋势,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6.4.2 环境地质条件调查目的掌握村(镇)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范 围及危险性,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保障地质文化村(镇)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地质 文化 创建 名录 管理办法 试行 全文 附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