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优选教案:天下国家.docx





《七年级下语文:优选教案:天下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优选教案:天下国家.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下国家【教学目标】.通过多元阅读和多重体验,理解和认同中国人的“国家与天下”情怀。1 .通过记诵经典诗文和语句,感悟和积蓄民族文化自信与使命。【教学过程】一、理解和认同中国人的“天下国家”1 .师生诵读礼记大学中的“天下国家”。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 .教师讲解传统意义上的“天下国家”。家、国、天下在大学中并列提出,是中国人用视线画出的疆土,它是游历的 区
2、域、政权的范围,更是心灵的归属。国家也称家国。周朝的国家指的是诸侯国,天下则是周天子大一统的行政区域。 由于“烽火戏诸侯”后,天子失势,诸侯分封扩张,“天下”越来越大,指所有 诸侯国统治区域的总和。孟子中就有记载。(梁惠王)卒然问日:“天下恶乎 定?”吾对日:“定于一。”(梁惠王)对日:“孰能一之?”(孟子)对日:“不嗜杀 人者一之。”孟子中的名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体现的就是这个意思。随着历史的变迁,天下的定义渐渐扩大,指各民族共居的这方水土,它是中原, 它是西域,它是塞北,它是海南,
3、它是藏边,它就是中国。曹操在短歌行中 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设计意图:现代人理解的国家与传统没有什么不同,但现代人心中的天下往往指 的是设计地球上的全世界,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天下是不同的。通过以上 的诵读意图和讲解,让学生懂得,中国人心中的家、国与天下是“三位一体的, 这样才能更细致而恰切地体验“天下国家”的情怀。二、感悟和积蓄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使命.学生交流记诵集中呈现“天下国家”情怀的经典诗句。教师可做如下准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九歌国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优选 教案 天下 国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