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诫子书-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阅读拓展训练.docx
《专题04诫子书-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阅读拓展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诫子书-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阅读拓展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诫子书一、知识清关.文学常识:(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字 孔明,三国是蜀国政治家、军事家。(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诸葛,旨在 告诫、劝勉的书信。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 .文章主旨: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做起,切忌“淫慢” “险躁”, 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2 .书下注解: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6)
2、明志明确志向。(7)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10)广增长。)淫慢放纵懈怠。(12)淫放纵。(13)慢懈怠。(14)励精振奋精神。(15)励振奋。(16)险躁轻薄浮躁。(17)险轻薄。(18)治性修养性情。令关注有礼(1今学科网中小学资源库扫码关注可免费领取180套PPT教学模版令海量教育资源一触即达 令新鲜活动资讯即时上线学科网(19)治修养。(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3、(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3 .课文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 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 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4 .回答问题:(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安静专一的精神状态。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 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
4、神劳心。静,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成才需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 同,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有关“志”的句子:“非淡泊无以
5、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 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无“志”则 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5 .理解性默写:静淡泊)(6)明志致远(10)广(淫(14)励精(16)险躁(18)治性(20)年与时驰(22)意与日去(24)多不接世(26)将复何及(1)、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2)、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二、随堂检测1 .解释下列
6、词语:夫:以无以明致)淫慢(13)慢(15)励(17)险(19)治(21)驰(23)枯落)(25)穷庐.翻译下列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诫子书中“,”两句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库右铭。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三、随堂检测答案: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明确志向。达到
7、。(12)放纵。(15)振奋。(18)修养性情。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14)振奋精神。1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4)内心恬淡,不慕名利。(10)增长。(13)懈怠。(16)轻薄浮躁。(19)修养。(22)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24)意思是,明确坚定。(17)轻薄。(20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疾行,指迅速逝去。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5)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3)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6)又怎么来得及。2 .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
8、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6)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 .有关“志”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 “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4 . (1)、诫子书中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2)、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四、阅读演练(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 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 刻苦自励,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4 诫子书-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编+阅读拓展训练 专题 04 子书 2022 年中 语文课 文言文 知识点 汇编 阅读 拓展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