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全卷总分值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里耶秦简中有秦在迁陵县设置县学的记载:“直学何,令教以甲子、算、马,大 杂。” “学但”即学室的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 入行政系统为官。这说明()A.迁陵县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考试成为选官的基本途径C.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D.秦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2.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 荐。东汉顺帝时,那么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
2、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据此可知,汉代 察举制()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3.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下表是有关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 记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文字记录18.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 见不鲜。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 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中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 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 工作量
3、,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 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 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公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 候选人进行考试,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 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 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 由最高考试机关一一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铃 叙,方
4、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据统计,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10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点。(10分)答案与解析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D2. D3.C4. B5.D6.B7.B8. D9.B10. A11. C12. A13. A14. A15. B一、选择题D据材料中“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可知,官吏必 须要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因此表达了
5、秦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故D项正确。1. D东汉察举制经历了注重实践到注重考试的转变。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在 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2. C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C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出监察官员的地位,A排除;材料 反映的是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加强,B排除;D说法错误,错在“十分完 备”,排除。3. B从材料可知,西晋的两位重臣都认为九品中正制度存在弊端,背离了选拔人 才的设计初衷,B正确;九品中正制是维护魏晋时期统治秩序的工具,适应了魏晋 的政治实际,A错误;材料不能表达这一制度弱化了人才选拔功能,C错误;
6、D在材 料中无法表达。4. 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文人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入仕外,还 可通过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社会名流的举荐入仕,说明唐代人才选拔的灵活多 样,D项正确。5. B据材料可知,在古代中国品秩较低的监察官员可以监督位高权重的朝廷大 员,可见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特点,故B正确;中 国古代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因此中国古代 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A错误;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监察官员的品秩低 于所要监察的对象,D错误。6. B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中进士的人有很多是官职卑微或无官职的人的后代,科 举制改变了他们原有的
7、社会阶层,推动社会阶层流动,B项正确。7. D科举制只是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宋代有荐辟、恩荫,明清两代 都实行荐举、捐纳。这些选官方式更多的是出于皇帝意志,说明选官制度带有明 显的专制主义色彩,D正确;捐纳的方式属于买官,不利于社会公平,排除A;科举 制能够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排除B;题干所列的科举制、捐纳都不具有血缘因 素,排除C。9.B根据材料“清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求才不拘常格” “科举、保举与捐纳 多途并进”可知,这是清政府应对统治危机的权宜之计,多种选拔形式并进,加剧 仕途拥堵和吏治腐败,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B项正确。10.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
8、深刻变化,引起了教育 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数量的增加就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新式学堂的增多 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 除;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C排除;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 展培养人才,D排除。11. C根据材料“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 可知,当时军阀割据导致中央政令不通,这说明只有政治统一才能使文官制度有 效实施,C项正确。文官制度是近代政治开展的必然结果,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 未表达,错误;材料未表达文官制度的局限性,D项错误。12. A由材料“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陆续出台了 30多个
9、配套政策法规” 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向法制化方向开展,应选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不断完 善公务员制度,而不是公务员管理体系“十分健全”,排除B;材料未提及公务员 考录工作和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故排除C、DoA “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说明当时英国政党政治存在弊端,代议 制民主尚需完善,应选A项;18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不断完善,排除B项; 执政党并非封建势力的代表,排除c项;当时英国的执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并非 贵族,排除D项。13. A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国恩赐官职制下国王或权贵常凭个人喜好随意恩 赐官职给身边人,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故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与 中国古代科
10、举制打破了以往选官制度任人唯亲、重门第出身等限制,扩大了政府 行政官员的来源,A项正确。14. 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唐宋选官制下并不实行两官分途,所以二 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B正确;西方的事务官多由考 试产生,中国唐宋时期的官员也多是通过考试产生,排除A、C;中国古代的官僚队 伍也是基本保持稳定的,排除Do二、非选择题15. .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趋向才 能。(3分)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 府行政效率。(4分)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
11、式学堂的推广; 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开展。(7分)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 化和专业化。(6分)16. 答案例如结论:材料反映出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2分) 论述:材料中国民政府推行的文官考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表达了对 传统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那么表达了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一定程度 上适应了为推进近代化选拔人才的时代要求。(4分)具体而言,从两次考试的国学考试内容可以看出其对科举制内容一一儒家思想文 化的保存;但总体而言,经济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试题已趋于现代科学知识, 反映出对现实实际问题和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同步 练习 第二 单元 官员 选拔 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