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视域下的学校劳动教育.docx
《社会问题视域下的学校劳动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问题视域下的学校劳动教育.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问题视域下的学校劳动教育当前,对学校开设劳动教育的问题,一些人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劳动教育一直都是由家庭负责,学 校是专门负责书本知识教学的场所,将劳动教育引入学校是不必要的重复,只会徒增学生负担。事实上,仔细分析可知, 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社会的变化,不了解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社会的变化内在地要求劳动教育实施主体的 变化。如果说在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学校只负责书本知识教学,这具有合理性,然而,到 了工业化大生产时期,家庭作为传统教育载体的地位被削弱,却仍然坚持“家庭负责劳动教育,学校负责书本教育”这种 观点,就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换句话说,当前,学
2、校开设劳动教育,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 问题。一、传统家庭日常劳动的意义众所周知,在传统农业社会,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家庭而非学校。这是有历史背景的。因为在当时,知识积累不多, 知识获得渠道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且都被保存在书本上,因此,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稀缺的书本知识, 让儿童专注于文字符号的掌握,帮助他们获得进入书本世界的工具,而家庭则主要负责劳动教育。儿童正是通过家庭劳 动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家庭劳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诚如杜威(John Dewey)所正确认识到的那样,我们不能低估儿童 参与日常劳动的教育价值。只有在农村长大,在城市定居的人才知道儿童参与家庭日
3、常劳动带来的不可低估的育人价值, 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参与家庭日常劳动对人的智力和品行的不可替代的训练价值。(1)从智力发展来看,家庭日常劳动的过程是儿童同周围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不经过积极的努力、不经 过劳动就不能发现和认识自然的奥秘。”(2)如同化学家将酸溶液倒在铁块上产生知识一样,劳动的过程亦是知识产生 和获得的过程。儿童用双手操作各种原材料,遵循一定的顺序,达到一定的结果,丰富了生活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他 们熟悉了各种物质的特性,如颜色、硬度、形状、数量、温度、湿度等,了解到关于植物、动物、石头、金属和天气等 的相关知识。和父母到附近集市上买卖物品,讨价还价和计算斤两,儿
4、童获得了数量概念和计算原则,亲眼看到数字在 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必不可少的“数感”。与此同时,儿童通过养猪、喂鸡、喂鸭、放牛、放羊等,了解 到猪、鸡、鸭、牛和羊等家禽和家畜的生活习性,掌握了它们生长过程的知识,认识到家禽和家畜对于维持人类生活和 生产的重要意义,了解到生活之所以成为生活的过程。在割草喂猪的过程中,儿童看到和闻到不同植物的颜色和气味, 学会辨识不同的植物类型,获得初步的植物学知识。大量的科学知识在日常劳动中被理解、被掌握和被运用,对儿童而 言,这些知识是真实的、有趣的和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对他的生活非常重要。也因为在完成劳动任务过程中,要达到预 期目的,关于材料和过程的
5、知识是必需的,所以,儿童愿意付出努力,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操作、用大脑去思考, 由此,知识的掌握成为了劳动过程自然而然的结果和产物。这就是说,只要儿童投入到劳动中,知识增长是劳动的自然 智力回报。“儿童劳动得越多,大自然奥秘在儿童的意识面前暴露得也就越多,他们碰到新东西、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 而不懂的东西越多,思想就越活跃;困惑不懈这是最牢靠的思维引火线(3)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思维起源于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观察、预测、判断、计划,组织、选择和安排解决手段, 从而达到有价值的目的。在日常劳动中,无论是蔬菜种植还是家禽饲养,都有社会价值的目的。其中的每一项劳动都不 可能一蹴而就,有较长的时间跨
6、度,从开始到结束包括很多的中间步骤,这期间,需要儿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 自主地、审慎地制定劳动计划,同时通过劳动结果和效果去检验和修正计划,从而提出下一步的劳动方案,这些过程恰 恰是儿童反省思维形成的过程。用木头、竹子、藤条制作桌子和椅子,用布条制作鞋子,都是有目的的劳动,需要事先 制定计划和寻找实现的手段,这些都为儿童观察力、想象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刺激。所以, 苏霍姆林斯基断言,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些双手灵活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 钻研的智慧。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实、因果联系、
7、规律性 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4)从品德养成来看,“孩子对劳动者的爱就是人的品德的源泉。”(5)参与日常劳动是儿童品德养成的最可靠的途径。人在劳动中的表现,正是去获得和理解这些无价的宝藏道德信念的途径。在日常劳动中,儿童帮助成人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分担家庭劳动,儿童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的 劳动而自豪,懂得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道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认真、投入,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开端。不 仅如此,通过日常家庭劳动,儿童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情性地理解他人的付出,懂得分工和合作,学会感 恩和回报,不仅形成吃苦耐劳
8、、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形成他们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养成热爱劳动和尊 重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诚如马克思所正确认识到的那样,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儿童的个性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家庭劳动 中,儿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参与其中,学会运用双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仅强壮了身体,增加了双手的灵活性, 还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到自身能力的限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情感更进 一步刺激他们努力,不断战胜劳动中的困难,不断完善自身,探究更广泛的领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训练更熟练的技 能,在创造美
9、好生活的道路上建立起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使自己越变越好,努力实现理想自我,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 懂得“平凡创造伟大”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家庭日常劳动的成果都是实实在在的有形之物,看得见、摸得着,为儿童提 供了判断自身工作成败和改进未来工作的标准,提高了他们自我判断、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进一步参与劳动的动力和热情。总之,在传统农业社会,正是通过家庭日常劳动,使儿童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过程,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深刻理解到他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意义,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丰富和深化了他们的智力和道德经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他们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甚至不认识一个字,
10、却比那些所谓的读书人更 明事理、辨是非,更像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因为生活中的劳动使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教育。二、当前儿童劳动教育的现状传统农业社会,在教育上,家庭和学校分工明确,“家庭负责劳动教育,学校负责书本教育”。然而,随着产业革命 的加速发展,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生产趋于集中,由此也就改变了家庭的功能,家庭不再是经济单位,也不再是培养人 的机构,而仅仅成为供人居住的场所。社会的变化直接带来了儿童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的儿童基本不参与家庭日 常劳动,这在客观上砍断了儿童劳动教育的主要来源,剥夺了儿童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他们失去了来自于日常劳动的 智力和品德训练,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坂来张口、
11、衣来伸手,养尊处优,有双手却不用,有双脚却不走,完全与 体力劳动隔绝,既怕弄坏衣服,又怕流汗出力,嫌泥巴脏、嫌地里累,觉得劳动丢人,怕小朋友看到会笑话自己,俨然 一副“小皇帝”“小公主”模样。分不清菠菜和白菜,将鸡蛋和鸭蛋混为一谈,常常问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缺乏起码的 生活常识。对此,陶行知的评价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足也瘫了,手也 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他们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建设者,反而成为社会寄生虫。(6)更重要的是,现在知识总量无限丰富,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知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旧知识快速地被新知识替 代,知识传播渠道非常多,各
12、种信息应有尽有、目不暇接,除了书籍之外,电视、手机和电脑都是快捷的知识获得渠道。 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却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没有及时地对社会发展新情况作出反应,反而自顾自地任由惰性和惯性 推动,追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落后理想。如果说传统学校的教学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与儿童日常生 活不相干,以积累死的书本知识为目的,对儿童智力和品德发展影响不大,是因为传统学校的这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通 过儿童参与到家庭日常劳动中来弥补日常劳动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时间倒退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是主要生产单位。和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用品都在家庭或邻里制作完 成。每个村子里都有作坊和磨坊,用于
13、榨油、酿酒、打铁、健衣和制鞋等。村和村相邻,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物 品都在本村或邻近村子中完成生产和买卖,而非直接从超市买来,儿童不仅看到了生产的全过程,甚至亲自参与到制作 过程中。例如,怎样将采收回来的棉花纺成线,棉线怎样纺织成布匹,布匹怎样剪裁成合身的衣服。怎样种植小麦,小 麦怎样在磨坊磨成面粉,面粉怎样进行揉搓、切割、晾晒而成为锅里的面条,如此等等。在日常劳动中,生活向儿童展 开,直接呈现在儿童眼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充分体现出来,一览无遗。工业化大生产,机械工人替代手工工人,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消逝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渐行渐远。今 天,儿童失去了参与家庭日常劳动的机
14、会,导致他们不了解生活的世界,不明白为什么成人要做这些事,为什么要如此 做,对社会现实缺乏起码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今天,各种生活必需品都可以直接从超市购买而非自家或邻近作坊生产。 即便有一些作坊存在,也都是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生产,不同于往日的简单手工生产,儿童看到的仅仅是成品,只看得到 小麦被装入料斗和磨好的面粉自动地装入到桶里,看不到整个的生产过程,看不到小麦如何被播种和收割,如何被送到 磨坊研磨,然后,利用风车和簸箕将粗皮除去,被石磨磨制成面粉,最后被制作成我们吃的面条、包子和馒头。无中不 能生有。缺少劳动机会,儿童完全不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视作理所当然
15、,艰苦 奋斗、吃苦耐劳无从谈起。缺少劳动的机会,儿童对生活一无所知。米面、油盐、酱醋、鸡鸭鱼肉从何而来?又销往何 处?瓜果蔬菜如何长大?又如何被运送到超市出售?衣帽鞋袜如何被制作而成?又如何来到自己的家中?在儿童眼中, 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从来如此,仿佛是直接从天上掉下来的,不理解“幸福靠双手创造”的道理。一些儿童开 始贪图享乐,变得自私自利,连扫帚倒了都懒得扶一下,怕累、怕苦,不知道勤劳和节约为何物,眼高手低,一遇到困 难就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责任。更严重的是,劳动机会的缺失,儿童的精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 正常的动手需要得不到满足,一些儿童便开始调皮捣蛋、惹是生非、
16、打架斗殴,发泄过剩的精力。也由于缺乏劳动锻炼 的机会,儿童肥胖问题严重。当前,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如果说年轻一代对生活茫 然无知,对劳动持一种轻视和厌恶的态度,我们又如何奢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去创造更加美好 的社会,又如何奢望他们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总之,在传统农业社会,学校与家庭各司其职,“家庭负责劳动教育,学校负责书本教育”,这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 性。然而,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变革带来了儿童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那部分教育影响 消失了,这无疑截断了儿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儿童智力和品德训练缺少了来源,成为无本之木、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问题 视域 学校 劳动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