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歌中的三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闻一多-诗歌中的三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诗歌中的三美.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 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还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写 出了许多精美诗篇。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影响深远。“三美”诗论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 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 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 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
2、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 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缚束。这首诗在艺 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 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僚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 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印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 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 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
3、尺”组成,三字尺在 诗行中处于一个颤抖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 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 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 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 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 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 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
4、 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 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 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 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 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 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
5、群。在先 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死水中,翡翠 的碧绿、桃色的艳红、罗绮的光亮、云霞的陆离,逼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于 这个五彩纷呈的绚丽世界!闻一多开着它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注入晶莹剔透的翡翠、粉嫩 灼灼的桃花、皱颉柔滑的罗绮、流丽飘荡的云霞等,“浓密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 叠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美丽无比的图画。使该首诗错彩漏金、斑斓繁丰,另人目迷五色,从而实现色彩比照,诗画相通。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 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 一
6、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个 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 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 一。”并把它与律诗具有的建筑美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 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上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 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 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 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
7、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三美”创作实践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大 多有富于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 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 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哀、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死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 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说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 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闻一多 诗歌 中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