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docx
《2023届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苏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书信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 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 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 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 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缺乏以激发其志气。恐遂 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
2、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遥观终南、嵩、 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縻、府库、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 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 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那么周公、召公,出那么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 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
3、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二)上韩丞相书苏洵洵年老无聊,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非敢望如朝廷所以待贤俊,使之志得道行 者,但差胜于今耳。去岁蒙朝廷授洵试校书郎,亦非敢少之也。使朝廷过听,而洵侥幸,不 过得一京官,终不能如汉、唐之际所以待处士者。那么京官之与试衔,又何足分多少于其间, 而必为彼不为此邪。然其所以区区无厌,复有求于相公者,实以家贫无费,得六七千钱,诚 缺乏以赡养,又况忍穷耐老,望而未可得邪。凡人为官,稍可以纾意快志者,至京朝官始有 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劳筋苦骨,摧折精神
4、,为人所役使,去仆隶无几也。然天下之士 所以求之如不及得之而喜者被诚少年将有所忍于此以待至于纾意快志者也?假设洵者,计其年 岂足以有待邪?今且守选数年,然后得就尚书省门。又待阙岁余而到任,幸而得免于负犯废 放,又守选,又待阙,如此十四五年,谨守以满七八考,又幸而有举主五六人,然后敢望于 改官。当此之时,洵盖七十矣。洵久为布衣,无官长拘辖,自觉筋骨疏强,不堪为州县趋走 拜伏小吏。相公假设别除一官,而幸与之,愿得尽力。就使无补,亦必不至于迭睢漫渡也。今 邈乎其容,假设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假设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今那么释然悟,翻然悔日: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
5、也。不 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 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3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属乎其言,假设闵其穷也属:连续B.不敏之诛,无所逃避诛:诛杀C.辄自疏其所以疏:分条陈述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谢:请罪.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韩愈认识陈给事多年,开始受到一些称赞,后来为生计奔波,不能经常拜见。B.韩愈认为陈给事因为地位变得尊贵,伺候他的人变多,因而对贫贱之人和旧友的情感不 再
6、如以前专一。C.韩愈从东京回来后拜见陈给事时,态度较冷漠,并无法理解陈给事的苦衷与情义。D.韩愈最后不敢立刻去拜见陈给事,就写信说明缘由,并将近日写的十篇文章赠与他。3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道不加修,那么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那么同进者忌。(2)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34 .“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的原因是什么?简要概括。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足下又以 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 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
7、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况如某者,岂足道哉?恐伤足 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圣人之 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节选自王安石答王景山书).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4处)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 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由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是 o (限填书名)35 .依据材料,由欧阳修单独修订的史书是(A.新唐书A.新唐书B.新五代史C.宋史D.旧唐书36 .王安石在自谦的同时还对王景山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参考答案:1. DC2. D(1)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
8、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2)不敢奢望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 以施行的待遇,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3. (1) “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气质或精神。(2)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可以通过结交英雄豪杰、贤士大夫锻炼气魄;可以通过拜见名流、大家来加强修养。【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假设鹫,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 将对此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满意如意。“如不及”作“求之”口勺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少年”,是“年轻”的意思,“彼诚少年”是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开,“
9、于此作“有所忍”的后置 状语,“将有所忍于此“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B。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苑囿,指专属园林,是古代畜养禽兽供王侯贵族、朝中大臣玩乐所用”错误,“苑囿”应指具 有生产、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还有“生产”的功能。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但看到两个儿子难成大,.无奈之下亲自出马,求取高官”错误,原文是“洵年老无聊, 家产破坏,欲从相公乞一官职。苏洵求高官的原因是年纪大了,生活上无所依赖,家产破 败;而原文“有二子又皆抗拙如洵”说两个儿子与他一样倔强笨拙,是谦辞。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0、。(1) “苟”,如果;“以为”,认为;辱”,敬辞,屈尊。(2) “所以”,用来.;“但”,只;“差”,略微。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1)由原文“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表达气可以养而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气” 是内在的,可以培养的;由原文“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可知,由于文章是“气”的外在表达,文章“宽厚宏博”“疏荡”,那么指人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疏放不羁、奇伟。所以,气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气质或精神。(2)原文“太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 气”,
11、太史公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结交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原文“求天下奇闻 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 大夫游。苏洵也游历名山,慨叹豪杰,并结交贤士大夫。可见,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扩大见识,通过结交英雄豪杰、贤士大夫锻炼气魄。原文“太尉以才略冠天下,而辙也未之见焉”,太尉以雄才大概称冠天下,百姓信赖,异 族恐惧,作者渴望拜望。因此,还可以通过拜见名流、大家来加强修养。参考译文:(一)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表达;然而文 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
12、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 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她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迂 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 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 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 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 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忧就此而被埋没, 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
13、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 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 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 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 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 尉以雄才大概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 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 见到您呢。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
14、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 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 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 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 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 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 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二)上韩丞相书苏洵(我)苏洵年纪大了,生活上
15、无所依赖,家产破败,想向相公乞求一个官职。不敢奢望 能获得像朝廷用来对待贤者才俊那样,可以使他们的志向得以施展、理想得以施行的待遇, 只需要稍微胜过现在罢了。去年承蒙朝廷授予我试校书郎(的职位),(我)也不敢看轻这个 职位。(如果说)这是朝廷用人不当,又算是我苏洵侥幸,也不过获得一个京官(的职位), 终究不能同汉、唐的时候(朝廷)给予处士(的待遇)相提并论。那么京官与试校书郎,两 者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何必要做这个不做那个呢?而我之所以这样不满足地再次请求相公, 实在是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财,得到六七千钱,实在缺乏以养家,更何况忍受贫穷经受老去, 都可望而不可即。但凡为官的人,稍微可以满意如意些
16、的,好像也就是京城的朝官可以做到 这一点。从这以下的官员,都是疲劳筋骨,折磨精神,被人役使,与奴仆没有多少差异了。 然而天下读书人,还对此趋之假设鹫,一旦得到就满心欢喜的原因,是他们实在年轻,将对此 有所忍耐,以等到将来能满意如意。而像我苏洵,这把年纪哪里等得到那一天?而今等待被 选拔要几年时间,然后才能看见尚书省的大门。又要等候补缺一年多时间才能任命,(如果) 有幸没有触犯法律被废黜放逐,还要等待选拔,等待补缺任命,这样的话又要十四五年的时 间,谨慎小心地通过七八次考核,还要有幸有五六个推举的人,然后才有希望能晋升调任。 到这个时候,我也七十岁了。我苏洵长久以来做百姓,没有被官员约束管辖过,
17、自我感觉筋 骨强劲,不愿意做供州县官员驱使的小吏。如果丞相能够另外授予我一个官职,并且有幸真 的给了我这个官职,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即使没有什么益处,也一定不至于放纵暴戾或迷 茫不清。如今朝廷把名字盖起来选拔人才,有人担保推荐人才才得到官职,勉强合格的,职 业微贱的人不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为什么呢?虽然爱惜但是没有机会呀。现在我有幸被诸公了解还算深入,而您尤其认可我。至于为官一事,犹豫不决的有好几 年了。唉!难道是天下的官职因为我的缘故才多余吗?我苏洵年少时家境不算差,以为只要 遇到机会就能进取功名,自然不会马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求取功名的艰难, 于是断绝了追求功名的念头,转而专心治
18、学,也确实有收获而使我有所依仗。去年以来,(我) 开始重读易经,写作易传一百多篇。这本书如果写成,那可以说是自从有周易 以来,从未有过的。今天我也不是很迷恋一个官职,如果你认为也没有什么可以推荐我的理 由,也望您能直言相告,不要使我犹豫不决,想放弃又迟迟不能。世上的人施予恩惠那么希望 得到回报,如果能博取到什么,就是叩头也是容易做到的。而今我苏洵已经潦倒了,两个儿 子与我一样倔强笨拙,相公您又怎么可能施以无法得到回报的恩惠呢?相公您以前对我说, 屡次想要对欧阳修说我儿子的事,见了面又忘却了真是怪事。我确实是担忧他或许有意接受 他们却又忘记了,所以不怕羞耻的再说一下。不多说了,苏洵再拜。6. B
19、D7. (1)我自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曾经跟人谈起,大多数人都不能赏识,我以为这或许 是个人看法不同的缘故。(2)又想根据某事在书卷中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志 向也未能实现。8. 史料处理和编纂体例有所创新;传论意蕴精深;序论笔势纵横自如;赞文精妙,变幻无 穷。【解析】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流:虚浮。译文: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文章的言辞就不会虚浮。应选B。7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作者精通音乐尤其是雅乐“分析有误,原文为“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意思是而又以自 己所精通的不是雅正之乐为憾事 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
20、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识,懂得;数,方法;多,大多数的人;赏,赏识。(2)因,根据;发论,发表议论;正,匡正;意,志向;未果,未能实现。8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说到“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注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句,作者认为自己在 史料处理和编纂体例有所创新;原文说到“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作者认为自己所著传论意蕴精深;原文说到“至于循史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作者认为自己 的诸篇序论笔势纵横自如;原文说到“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他认为自己所写赞文精妙,变幻 无穷。参考译文:我因为疏狂放肆而终遭杀身之祸,这还有甚
21、么可说的呢,你们也都将被当作罪人而被判 处死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忆回顾的。至于能不能这样,尤其是头 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一定全部知晓。我小时候学习并不怎么勤奋,成熟得亦比拟晚,一直到了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 从那以后,转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计就是到老,也不会停止这一行动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 的见解,难以用言语表达完整。至于所获得的一些见解,一般都出于内心对事物的领悟。文 章写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气,思维钝涩,所以每每挥毫写作,写成的却几乎没有一篇能完全 令人满意。我常以作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 文彩,或辞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
22、表达,或过份注重音律而阻碍了文意。我常以为,文章主要 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假设以意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于 读者面前;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就不会出现文不达意的现象。这当中各人的情性旨趣, 虽然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但在这不同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法度。我自己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 法微妙,也曾经跟人谈起,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赏识,我以为这或许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缘 故罢。我既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绪。我仔细通观古往今来的有 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几乎很少有使人赞同的。班固最负盛名,我所著的后汉书,内容 的广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处理和编纂体例的创新,我
23、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 的各种传论,都含有精深的意蕴,所以就写得简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 篇序论,更是笔势纵横自如,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所以我曾经将后汉书与汉 书作过比拟,结果不仅是不感到惭愧而已。我曾想把诸志全部作成,但凡汉书中有的 都撰写完备。虽然史实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又想就某些历史 事实发些议论,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未能成为现实。后汉书里的赞文,应当说 特别表达了我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以至我自己也不知 道该怎样来赞许它。这书刊行以后,一定会获得知音赞赏的。我对于音乐,鉴赏审别能力比不上自家弹奏的能力,而又以所
24、精通的不是正声为憾事。 不过真正到达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甚么区别呢!这当中的意趣,确非言语能表 达完尽。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赞许的 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从学的士子和百姓中,竟 无一个酷似神肖的。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我到底没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 10.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 飨/当出之知者黄庭坚张耒11. (1)被引荐者要名实相副;(2)推荐者应审慎;(3)需要众人的评判。【解析】10.此题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苏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分类 训练 书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