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我国传统政绩观的合理性与缺陷.docx
《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我国传统政绩观的合理性与缺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我国传统政绩观的合理性与缺陷.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我国传统崩题的合理性与缺陷摘要:政绩观是当代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以传统政绩观的经验反哺当代政绩观建设有其必要性。传统政绩观以 利益引导官员积极创造符合考绩标准的政绩,与功利主义避苦求乐的假设一致。但是,传统政绩观为皇权等特权阶层服 务、诱发官员投机行为、将个体与整体混淆,同功利主义的主张相悖。参照功利主义指导当代政绩观建设,应坚持以下 三点:(一)以人民为主体;(二)考核设计全面、规范;(三)以整体和联系的方法建设政绩观。关键词:传统政绩观;功利主义;考绩标准;传统官僚制度政绩是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所取得的工作成幺真和贡献的总体表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 对政
2、绩观建设的强调掀起了近年来政绩观研究的热潮。现有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新时代以来政绩观的建设上,关于我国传统政绩观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以下几点:第一,缺乏专门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传统政绩观的研究;第二,相关文章主要为历史研究,作为对中国古 代官僚体制研究的一部分,缺乏运用政治学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第三,对传统政绩观的关注较少,对政绩观的研究重点 集中在21世纪以后。基于此,采用政治学的观点进行考察,以英国19世纪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的功利主义视角对我国 传统政绩观加以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采用功利主义的观点看待我国传统政绩观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封建君主通过设立政绩考核标准,激发官
3、员趋利 避害本能,鼓励最大多数人通过对政绩的追求实现国家的善治,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统治。这种以皇权为委托人,以 承认官僚趋利避害、避苦求乐的行为模式为前提,通过对官员的惩罚与褒奖的管理方式达到官僚体系的合理运作和高效 社会控制的目的,与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存在共通之处。综上,本文从功利主义角度审视我国传统政绩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厘清传统政绩观的主 要内容。本文拟根据对各朝代官员考绩标准的研究,归纳并把握传统政绩观的主要内容。第二,根据边沁功利主义的主 要思想观点对传统政绩观进行分析,以期证明其内容中的正当性与所存在的缺陷。第三,以史为鉴,探讨功利主义观 点对当代社会政绩观建
4、设所能作出的贡献。一、传统政绩观主要内容以往对官僚制度与考绩制度的大多数研究,如王衡所说,基本“集中在断代研究,缺乏突破王朝体系的研究体例”川。 本文希望归纳整体性的传统政绩观,以揭示封建君主官僚体系的共同价值取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政绩观?通俗来说,政绩观是“对政绩总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 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2。政绩观是官僚干部行事、施政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确定传统政绩观的主要内容,主要就从定义中的四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解答。(一)什么是政绩政绩在我国不算一个新兴的概念。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对官员进行政
5、绩考核的案例了,史料记载当时存在所 谭三年一考”网的说法,即每三年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根据多次考核的结果决定官员的升降安排。封建社会对政绩的考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员的品行和道德,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时代,“以德治国”的施 政理念要求官员个人的品行必须符合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二是官员能力的考察,也是政绩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如赋税的增加以及户口数量的提升等;二是辖区内部的长治久安,政 治清明与稳定。(二)为谁创造政绩封建专制制度下最终的委托人和授权人都要追溯到皇权中去。然而,封建专制背景下的政绩观实际上是杂糅了两 套政治话语的混合产物,它既
6、包括皇权政治,也包含了官僚政治。皇权政治对官僚的要求是为宗法制家天下背景下的皇族服务,官员缺乏对平民、对政治的下沉考量,整体呈现出“功 绩取向”“效率至上”“非人格化”等特征4,是人治随意性的体现。另外,官僚政治则意味着对专业化和效率的追求,即为 个人追求和百姓创造政绩,更强调官员作为独立个体所能够产生的能动作用。(三)如何创造、怎样衡量政绩我国古代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地方远离中央、交通与通信不便,考绩 标准的设置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考绩标准改动的僵化也决定了大部分官员以考绩内容为导向的执政方式。政绩 观的组成要素中的“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
7、,两者存在相通之处,功利主义导向的官员会倾向于根据衡量政绩的 标准来选择创造政绩的方式和手段。1 .考绩标准全面,但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历史上对官员考绩标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同时对道德和功绩的强调,同时,官员的资历也会成为考绩的参考因 素之一。西周时期对官员考察的主要内容,根据孟子记载,“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尊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梧克在位,则有攘”。到秦汉时期,官僚体系正式形成,对官员的考核手段也 有所革新。德行方面,秦对大小官吏提出了“五善”“五失”的整体要求,在功绩上则根据所考察的对象有所区别,如针对武 官考察武艺,针对农村基层官员考察当地的垦荒
8、与种植情况。官员资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不必明言但是往往纳入考察范围的标准之一。汉代就有王“以郡县吏,积功,稍迁为 被阳令”和赵禹“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的情况。整体上,官员政绩全方位的考核标准是对社会治理的利好信息,但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无法在长期得到伪装,按 照某些学者的看法,道德标准存在含糊、笼统等问题1,且容易掩饰。魏晋南北朝时存在官员之间“官罔高卑,人无贵 贱,皆饰词假说,用相褒举求者不能量其多少,与者不复核其是非”6的现象。功绩方面,考绩标准的僵化与范围 上的限制与官员实际工作的变动性以及丰富性存在非常严重的内在矛盾。考绩标准难以覆盖官员职权的全部范围。不同 地区的治理情况也大相径
9、庭。统一标准的缺乏也为考绩的主观性和难以比较性埋下了伏笔。以唐朝为例,官员考绩的共 同标准是四善,“德义有闻、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而针对不同职责的官员,则有“二十七最”作为不同部门和 工作的最高标准。考绩过程中,根据获得“最”和“善”的数量来作为考绩结果的依据。在这一评价体系下,大部分官员都 能获得“中上”以上的评价,没有区分度。2 .考核程序向皇权倾斜,诱发官员投机行为考核程序向皇权倾斜,主要是因为皇权作为封建传统官僚体系的总委托人和合法性来源,能够在官僚制度的专业 性之上施加人治的随意性。比如,在考核周期上,除了规定好的定期考绩,皇帝可以随时开设“特课”,直接控制和干预 官僚系
10、统的考核。西周时期专门设立的“巡狩”制度,就是为了满足皇权随时考核官员的需求。这一特色所能带来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本身的政治素养但是皇权的随意性总会导致这样一种倾向:官员减少对实绩的重视,而更加关 注皇帝个人的喜好,通过创造迎合君主喜好的政绩来谋求更快的提升。3 .考绩呈现结果导向,但缺乏更精确的设计大部分时候,上级对下级进行考察的主要依据就是官员定期递交的述职报告,以及从侧面获取的官员政绩工作的 成果。考绩的结果是对官员进行任免、奖惩、升迁的重要依据。从这一角度来说,政绩呈现的结果就是考绩的最终凭证, 而官员行为的动机、过程相对来说显得没那么重要。传统政绩观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更为
11、精细的设计。首先,鲜有采用整体的方法对一个政府或者一个部门进行 考评,结果是官员之间各自为政。其次,结果导向的考核在标准制定时基本都以笼统宏观的语言描述。比如,汉代“考绩 黜陟,计事除废,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宋代“参考治行,分定上、中、下等”7。这往往导致官员对更微观的结果缺乏 更精确的识别与鉴定策略。二、功利主义与传统政绩观的合理性(一)边沁的功利主义苦乐观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开头就强调了苦乐对人的价值与影响,“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 苦的主宰之下。”8在边沁看来,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趋利避害、避苦求乐的行为本性。传统政绩观的逻辑也契合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通过官员在考绩过程中得
12、到的恐惧、不安或幸福,引醇官员尽可 能以考绩标准为参照努力工作,创造更多政绩以追求快乐。边沁认为,理性的行为是受到理性的法律的控制的,因此法 律(制度)对必然得到增加或者减少的利益相关者的快乐的倾向加以促进或妨碍,对于功利主义的目标而言是合理且必 要的。在传统政绩观中,制度站在官员和皇权的幸福的角度考虑,设计出一套能够促进两者快乐增加的制度,通过官员 的本性推动制度发挥良好的效果,是完全合理的。(二)从个体到整体:社会控制的建立与最大幸福的实现当功利主义的苦乐观在每个理性的个体之中发挥作用时,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是边 沁所说的“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的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功利主义 视角 我国 传统 政绩观 合理性 缺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