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新高考3月份自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新高考3月份自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新高考3月份自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模拟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 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 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 设计助手,我参与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 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 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
2、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 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 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 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 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 美国等地展出。(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 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 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
3、,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 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 核心问题,在巳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 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 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 识字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 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把握文章的观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可从内容、结构和主
4、旨方面去分析。“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 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分析人类总忘不了找寻原始的 原因。结构上,“这里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 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时”引出下文探寻原始森林。“成语相濡以沫 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 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 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熊”通过议论直接表 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
5、时的感受和观点。“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 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 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不失时机的的议论充实了文章 的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升华文章的主旨。【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 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 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蒋堂侍郎为淮南转
6、运使,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 回书,左右喻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 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 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 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天章阁待制社杞也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 您小,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日:“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 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人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 有茎旦
7、度已衷老无用此诗丕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刁绎亦不谕其 由,日:“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封。”又日:“无乃笔札不 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日:“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 有幸今日献诗何如?”公日:“不曾读,已还之。”绎日:“公始待有幸甚厚,今乃不读其诗, 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寐僚官, 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 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 改差国子监主簿
8、,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 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仪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日:“臣 尝读前汉书,黄霸子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上颔之。异 日复进献,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对:“任满,已出外官。”上 述指挥中书与在京差谴,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取材于沈括梦溪笑谈)(注释)盛文肃:姓盛,名度,字公量,宋仁宗时人。卒谥文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
9、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 得见/B.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日/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 得见/C.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 复得见/D.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 复得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A.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北方民间,每年冬至日有 吃饺子的习俗。古代官场的惯例,下属在此日要送上祝贺。B.扬州,宋代的一个州,与禹贡中所描述的“扬州”不同
10、。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 分为九州。一般认为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C.字,指“表字”。古人的“字”不是随便起的,是有年龄、性别、含义规范的。只有男子 才能有字,必须在加冠之后,而且和“名”要互为表里,所以叫“表字”。如孔子,名丘, 字仲尼,因为“祷于尼丘而生孔子”。I).庆历,年号。由汉武帝首创,至民国废止。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年号,今年是令和元年。 皇帝在位期间,是可以根据实际更换年号的。武则天在位期间就用了 18个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盛文南善于察人。原本称赞夏有章才情高雅,并摆酒招待他,后来却因看了夏有章写的诗 封
11、而断定他没有前途。B.夏有章受到盛文肃的款待后,以诗答谢,不料突遭冷遇,大惑不解。几年后死于国子监主 簿兼郑州推官之任上。C.刁绎与夏有章交情深厚,亲自到盛文肃处询问“退诗”原因,得到的答复出乎意料。I).蒋堂眼光独到,勇于推荐人才。能从皂隶的野狼中推测出县令是一个能吏,并为他传扬声 誉。这是蒋堂成为名臣的重要原因。13 .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喻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2)得一幕僚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宋仁宗认为庞庄敏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对他大力提拔。那他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请简要说 明【答案】10. B11. C 1
12、2. D. (1)只有一个县令派来的人不肯离去,一定要索取回信,侍郎的属员要他走,他一概不听, 甚至呵斥驱赶他也不走。(2)当个幕僚就如此轻佻。你只管看吧,必定就当到这个职位了,他己内心满足了(他的志向 已经满足)。13 .宋仁宗是通过观察庞庄敏的言行做出判断的。(1)庞庄敏作为一个低级官员,在殿上敢于 大胆发言,这是自信勇气的体现。(2)庞庄敏博学多识,凸显高超的才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 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 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至客次
13、”的意思是“到旅店住下后“,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次”后断句,排除CD, “公” 做“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公”前断句,“封”做“发”的宾语,中间不能断 开,所以“封”后断句,“使人谢有章曰”的意思是“让人告诉有章说,中间不能断开, 所以“日后断句,“无用此诗”的意思是“不用看这诗了”,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诗” 后断句,排除选项A。故选Bo句子翻译:到旅店住下后,先让人拿着他封好的诗笺进门递交。盛文就拿到诗函没有开封, 当即还给了来人,让人告诉有章说:“我(盛度)已衰老无用,不用看这诗了。”(夏有章)不再 有能见到盛文肃的机会。【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
14、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只有男子才能有字”错误,女子在及笄后可以有字。C错误。 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杳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项,”并为他传扬声誉。这是蒋堂成为名臣的重要原因”错误,
15、由原文“子美归吴中月余, 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可知,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 收到蒋堂的来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能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扬声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由此可知是苏子美为那个县令传扬声誉,那个县令后来最终成为名臣,而不是“蒋堂”为那 个县令传扬声誉,原文只是说那个县令后来最终成为名臣,并没有说是蒋堂成为名臣的重要 原因。D错误。故选Do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
16、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1)使:派。去:离去。须:一定。责:索取。左右:侍郎的属员。喻:告 诉。以至:甚至。呵逐:呵斥驱赶。(2)遂:就。轻脱:轻佻。但:只管.止于此官:介词 结构后置,应该为“于此官止”,就当到这个职位了。【14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二是结合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 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由原文“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仪官,从官长上殿
17、,乃越次对曰可知,当时庞庄敏 正担任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跟随长官上殿,就越级应答说。由此可知,庞庄敏作为一个低 级官员,在殿上敢于大胆发言,这是自信勇气的体现;由原文“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 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可知,庞庄回答说:“臣曾经读过前 汉书,黄霸字次公,大概是因为把霸道放在王道之后了。这位何次公一定是仰慕黄霸的为 人。”由此可知,庞庄敏博学多识,凸显高超的才能。宋仁宗是通过观察庞庄敏的言行做出 判断的。【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
18、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蒋堂侍郎任淮南转运使时,下属各县按惯例送来祝贺冬至的书信,都是递交贺信后就回
19、 去。只有一个县令派来的人不肯离去,一定要索取回信,侍郎的属员要他走,他一概不听, 甚至呵斥驱赶也不走,说:宁可冒犯大人,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城。”当时苏子美在座,感 到特别吃惊和奇怪,就说:“做仆从的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不是这样 的,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能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到如此程度。”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答 复他,那差役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收到蒋堂的来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 能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扬声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有人说那位县令就是(后来的)天堂阁待 制杜杞。盛文肃以尚书右丞之职任扬州知州,庄严持重而对人少有称许、肯定。当时夏有幸从建 州司户参军
20、升任郑州推官,路过扬州,盛文肃星次称赞他有才能,风度不俗,第二天备酒招 待他。有人对有章说:“盛公未曾宴请过路过的客人,特别器重的人才款待一顿饭。”有章感 激盛公的情意,另一天作了一首诗感谢他,到旅店住下后,先让人拿着他封好的诗笺进门递 交。盛文肃拿到诗函没有开封,当即还给了来人,让人告诉有章说:“我(盛度)已衰老无用,不 用看这诗了。”(夏有章)不再有能见到盛文肃的机会。夏有章完全没有料到(会这样),就去见 通判刁绎,详细说出事情的原委。习绛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说:“盛公性格不那么随和,诗 里该不会有什么地方触怒他了吧?”有幸日:”(他)原本就没开封。”刁绎又说:“恐怕是信封写 得不讲究吧?
21、”有章说:“是我亲笔写的,非常严谨。”刁绎说:“这样看来,一定是奉命给你 办事的人对盛公有所冒犯了。”于是(刁绎)去见文肃并问他“夏有章今天献的诗怎么样啊?” 盛公说:“没有看,已经退还给他了。”刁绎说:“您先前十分厚待有章,现在却连他献的诗都 不看,为什么呢?”盛公说:“起初见他风度不俗,以为必是个前途远大的人才。今天见他诗封 上竞自称新圃田从事,当个幕僚就如此轻佻不稳重。你只管看吧,必定就当到这个职位 了,他已内心满足了(他的志向已经满足)。千万记住我的话、今后可以验证。”贾文元当时任 参知政事,与夏有幸有关系,就荐举他做馆职。有诏令,等到任一年后参加考试,第二年被 授为馆阁校勘。御史揭发
22、了他以往的过失,于是取消对他的任命,改任国子监主簿,仍兼带 郑州推官的取名。没过多久,(有章)就在京城去世。文肃观察人物多像这样,不再依仗其它什 么方法。景佑年间,审刑院判案,有使臣何次公整理上报的案卷,主判官刚呈上去,皇帝忽然问 道:”此人名次公是什么意思?”主判官答不上来,当时庞庄敏正担任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跟 随长官上殿,就越级应答说:“臣曾经读过前汉书,黄霸字次公,大是因为把霸道放在王 道之后了。这位何次公一定是仰慕黄霸的为人。”皇帝点头称是。另一天又递呈案卷,皇帝 看着审刑院主判官说:“前些日子那个姓庞的详议官,今天为什么没来?”主判官回答说:“他 在京中任期满了,已经外派做官去了。
23、皇帝急忙命令中书省给(庞庄敏)安排京城的职务,(先 是)任命他为三司检法官,不久又提升为三司判官,庆历年间,当上了宰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谖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塞上曲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注释】陈子龙:明末人,当时建州女真已多次打败明军,对明王朝虎视眈眈。戴叔伦: 唐代中期著名诗人。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 但愿生入玉门关”。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
24、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 思想感情,言近旨远。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须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C.两首诗尾句均化用典故,而塞上曲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这个唐代诗人基于班超爱国、 思乡精神的升华。D.两首诗均语言深沉,苍凉悲切,见出诗人激荡的内心情感和饱满的爱国激情。16 .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 D 16.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抵御外侮、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不同 点:塞诗整首诗都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义无反顾、舍身保国的豪情。渡 诗则由易水故事,抒发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渡诗后两句对比,写物是 人非,表达对国家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日照市 第一 中学 2020 届高三 新高 月份 自测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