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考试时间:100分钟考前须知: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非选择题)一、比照阅读古文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誉,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2、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 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 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 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 此一家之
3、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注释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甫:刚。洵:确实。浣:洗。1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具答之() 便要还家() 寻病终() 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选出以下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辄呼:“奈何!奈何!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D.而穷其技不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40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B.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C.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D.设身处
4、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4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42 .请结合文本,从描写角度分析串戏之妙。参考答案:1. 详细 同“邀。邀请随即,不久打水C2. AC3. (1)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2)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解析】1.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具:详细。(2)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邀:同“邀”,邀请。(3)句意:不久后就病死了。寻:随即,不久。(4)句意: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汲:打水。
5、2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区分词义。A.乃:副词,竟然、居然/判断词,是;B淇:代词,他/代词,他的;C.盖:都是副词,大概;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应选C。3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这天是顺风,不到正午时分,已经抵达浦口,住在大山家里。“是日风顺”写天气, “不及午”写到达时间,“已抵浦口”是抵达的地点,“宿大山家”写住宿的地点。故断为:是 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应选Ao.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C.乙文最后作者的感慨“自恨不如远甚也 意思是: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表达了作者 对和谐安宁的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6、。本项中“心生怨恨”的说法是错误的; 应选C。4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 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2)俱:者卜耘:耕地;于:在。答案第11页,共14页【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 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 屋排
7、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 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 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 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 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 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
8、 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 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 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 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 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 这
9、天是顺风,不到正午时分,已经抵达浦口,住在大山家里。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 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拟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确实 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 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 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6. 知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7. (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
10、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惟吾德馨君子居之8.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答案第12页,共14页【解析】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知名,有名;(2)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3)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4)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案牍:官府文书。7 .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
11、,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1)重点字词:入,映入。(2)重点字词:或,有人;如之何,倒装,何如,怎么住。8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 文,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和文意的把握分析主旨。联系甲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内容可知,“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是“惟吾德馨联系乙文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的内容可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点明“何陋之有” 的根本原因是“君子居之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
12、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 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甲文中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保持着陋室的环境清雅,生活情趣高雅,交往的也都是文人 雅士。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点明虽身处陋室,却安贫乐道,悠然自得;乙文“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写因为自己在此地居住,陋室不再显得“简陋”,侧面表达了作者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因此,“君子”应该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 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 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13、(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薛碧绿,长到阶上;草 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 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 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答案第13页,共14页 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 10. A11. BB12. (1)(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解析】10.此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
14、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 结构为划分依据。通常,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 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A.句意是: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应断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句意是: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应断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句意是:所以自号“醉翁”。应断句:故/自号曰醉翁也;D.句意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应断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应选Ao11 .此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渚K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于是/居然,竟然;D.指前两段提到的“悲”与“喜”/动词后缀,行
15、为施动的人,指给亭子命名的人; 应选Bo12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甲文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文中“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 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富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 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 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乙文醉翁 亭记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接着作者将“镜头”全 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再写琅哪山“蔚然而深秀”,又写酿泉与醉翁 亭,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
16、优美独特的背景。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的景物给 人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可见选项表述有误; 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要通读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翻译句 子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异,不同。答案第14页,共14页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 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点睛】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 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
17、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 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 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 吧?乙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 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 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 亭子
18、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 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 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 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3 .放纵懈怠 疾行,指迅速逝去 听到(听说)睡觉.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你们应该以我的过去为鉴戒,抓紧 时间努力。1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5 .告诫子侄辈要勤奋学习,珍惜时间,以免后悔。【解析】14.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19、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 断。句意: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慢:放纵、懈怠;句意:年华随时光而奔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句意:最近我听说你们学业有长进。闻:听到(听说);句意:我知道后高兴的睡不着觉。寐:睡觉。15 .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答案第15页,共14页重点词: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20、, 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重点词:尔辈,你们;鉴,借鉴;勉,勉励。16 .考查句子理解。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分 析理解。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 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据此可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7 .考查比拟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比拟阅读时要找准两者的比拟 点,对相关的内容要准确把握。结合甲文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乙文中“尔辈当鉴吾既往,及时勉力,毋又自贻他日之悔,如吾今日也“分 析,两篇文章告
21、诚子侄辈要勤奋学习,珍惜时间,以免后悔。【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 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 得成就。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 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奔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 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近来得知你们的学业有所进步,学官考试,名列前茅,我听后高兴得睡不着觉。这是
22、咱家的好消息,能把读书家风继承下来的,就看你们了。努力!努力!我由于幼年时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引以为傲的成绩,没有老师朋友的帮助,如今人 到中年,又毫无成就。你们应该以我的过去为鉴戒,抓紧时间努力,不要让未来的你悔恨 现在的自己,就如我现在悔恨过去的我一样。18 .通“俱”,全、都看轻.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19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21,忧国忧民。甲文: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乙文:范文正公轻财 网施,尤厚于族人。【解析】18.此题考查重点文
23、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答案第16页,共14页 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具:同“俱”,都,全。(2)句意:范仲淹不重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轻:看轻。19.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 志性词语断开比拟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 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句意: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 管他的(资金)出纳。故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