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5-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0595-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95-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氧气乙快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1.1.1. 火灾事故。氧气乙族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 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 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 等。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 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1.1.2. 爆炸事故。氧气乙焕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 施不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 故。,1.1.3. 中毒窒息事故。纯乙族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 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 乙族中常混有
2、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 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 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吸入高浓度时 先兴奋、多语、哭笑担忧,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 稳、嗜睡。严重者昏迷。.1.2. 危险源1.3. 氧气乙烘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不 足、周边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 故。,事故危害程度及范1.4. 乙快具有爆炸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危险性等。可能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状况不受季节的影响。乙族罐火灾爆炸事故, 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
3、工生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 关紧气瓶角阀。更换新气带,并上紧卡箍,细心检查气带无漏漏气后 方可作业。.3. 2.4.2. 气割回火。发生回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乙烘气 带折拢并捏紧,同时紧急关闭气源,一般先关闭乙族阀,再关闭氧气 阀,使回火在割炬内迅速熄灭,稍待片刻,再开启氧气阀,以吹掉割 炬内剩余的燃气何微粒,然后再点火使用。回火现象严重时,割枪或 气带被爆带烧毁,乙焕带在压力的作用下摇摆不停,烧伤作业人员。3. 2.4.3.气带爆带。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将气瓶压力调整过 高,导致乙快带或氧气带爆裂,将作业人员烧伤。也有可能引起气 带、气瓶着火。当即中断使用,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
4、按火灾处置措施进行紧急处置。3. 3.信息报告3. 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曼延趋势,迅速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 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操纵,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 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涉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通知。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烘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 系表。3. 3. 2. 发生氧气乙烘火灾爆炸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即向 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 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3. 3. 3. 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
5、员首先 排除事故隐患,利用 、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状况和 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3. 3. 4.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 场状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 线 8000o3. 3. 5. 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 ,包括医疗救治队、 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 联系方式。可采用 、手机、 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10外部人员联系表。4. 4.应急保障3. 5.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依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 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
6、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3. 5. 1.备等6部。通讯设备,包括固定 、专人保管以备急用。移动 、近距离对讲设3. 5. 2.3. 5. 3.辆、登高设备、3. 5. 4.急救设备, 抢修设备, 维修工具、 消防器材,包括急救药品、器具、包括汽车吊、千斤顶、 备用品等2套。设备等2套。钢丝绳、工程车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3. 5. 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3. 5. 6.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救治车等1辆。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眼镜、3. 5. 7.基本火灾常识,应急实战演练,防毒面具等。人员技能
7、保障:广泛宣传火灾安全知识,使员工把握 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训和 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加强实战能力。4. 本卷须知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4. 1. 1. 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 防护用品。救援和工作人员务必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4.1.2. 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 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 养方法。1.1. 3. 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务必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 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 区。1.1.4. 空气呼吸器使用本卷须知。使用前的检查气密
8、性:按 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开启瓶阀,待压力表到达满压(气瓶压 力务必在27 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 应超过1 Mpao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醒报警。检查面 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 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 接是否稳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 离到安全区。1.1.5. 安全帽使用本卷须知。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 时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颗带,调理好后箍, 防止安全帽脱落。1
9、.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2.1.兼职救治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日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4. 2. 2.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 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 状态,上台阶时那么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测病人状况。脊 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4. 2. 3.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晃动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
10、出。4. 2. 4.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4. 2. 5. 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完全扑 救。假设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 燃物的火势。4.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4. 3. 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苏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4. 3. 2.救援人员务必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治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4. 3. 3.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状况和事故救援等状况。4. 3. 4.根据事故现场状况,
11、加强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难事故发生。4. 3. 5.应以救人优先为原那么。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4. 3. 6. 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4. 3. 7. 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4. 4.现场自救和互救本卷须知4. 4.1. 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 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 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 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防止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洁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 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4. 4.
12、 2. 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当即将伤 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 当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苏醒或医院、医疗组接 手为止。4. 4. 3. 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洁净无绒 毛织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洁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 苏醒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 时送往医院。4. 5.应急救援终止后4.5.1.当事故得到有效操纵,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 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终止,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 工作
13、。4. 5. 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4. 5. 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终止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4. 5. 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4. 5.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4. 5. 6.事故涉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 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 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 大。,1.6.危险性分析1.6. 1.乙烘的特性1.6. 1. 1.物理性质。乙怏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
14、 石制的乙族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种化氢,而带有特别的 臭味。闪点(开杯)-17. 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2. 3%-72. 3% (vol) o1.6. 1.2. 危害健康。急性中毒:接触10%20%浓度的乙焕 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病症;接触30%浓度时,动作不 协调,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 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 息。.1.6. 1.3.危险特性:乙族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 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响。 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95 氧气 乙炔 火灾 爆炸 事故现场 处置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