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六校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夏商直到春秋时期,文学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那时虽然有了甲骨、金石、竹木简及 帛丝等文字载体,但是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它们在文学传播方式中还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汉 书中有“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全在 竹名故也二也就是说,诗经虽然在秦代被焚毁,但是汉代还能完整保留下来,就是因为 人们相传,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
2、技术的不断提高,萌 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 “佣书”,即专职 抄写员。“佣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当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为世人追捧, 出现过“每有一诗到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土庶皆遍”的场面。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进入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得到了统治者的 鼓励。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清人编著的书林清话记载:“书籍自 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而其间分三类:日官刻本,日私宅本,日坊行本。” 描述了宋代雕版印刷呈现的特征宫府、私人和民间集体共同参与,刻书地域分布广泛, 书籍种类和数量众多。宋
3、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 况,邢禺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 层所推崇的韩愈作品集。(摘编自郭平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材料二:北宋初期到中期,是印刷术逐渐成熟并渗入日常生活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士人敏锐感受 到了印刷术发展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急遽增多的书籍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 士人不得不放弃抄本时代字斟句酌的反复咀嚼。获取书籍的便捷,在缓解记诵压力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人读书的粗硫。尽管如此,时代确实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向前发展。土人的阅读方式和知识结构持续改 变。曾让杜甫沾
4、沾自喜的“读书破万卷”,对宋人而言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王安石自称“自黏菌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在它们的生活史中, , 另一段时间是植物性的。黏菌的大多数种类生于森林中阴暗和潮湿的地方,多在腐木、落叶 或其他湿润的有机物上。只有几个种寄生在经济植物上,危害寄主。这些魔幻小精灵身材娇小玲珑、体态多样,却因为太小(只有1-2毫米)不容易被人发 现,所以它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走进大众的视线。在微距离镜头下,黏菌的形状与形象 也是多元。 ,有黄绿色、巧克力色、姜黄色、橘色、白色、黑色等,形状各异,有鹿角状、长绒球状、珊瑚状、黏球状、长条状、杯状、半个柠檬状,灯泡状等。它们既奇
5、葩 又好看,生物学家把这一 “四不像”生物,直接归到了原生生物界,单列一门。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4分).请根据文段内容的提示,为“黏菌”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洁,不超过50字。(5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 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如薛宝钗咏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史湘云咏白海棠:“荡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红楼群芳虽然
6、都凋零了,但她们的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青年最 应该拥有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A “完全无关”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不完全是依靠竹帛的记录”可知,说法过于绝对。 2. B B.选项中“李白就有可能在学识上赶超苏轼”的假设是建立在“李白在学识上不如 苏轼”的基础之上的,而原文“论诗歌的天才,李白、苏轼或可比肩;而论学识的渊博,则 李白一定不如苏轼”是宋神宗的观点,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断是不合理的。3 . D A.只是在说雕版印刷版料的选择,与宋代文艺
7、思想之演进无关。B.内容是关于唐 朝的,不是宋朝的。C.只是在说宋朝文学体裁多样,与印刷术和宋代文艺思想之演进都无关。 D.合乎材料二中宋人重视学识的内容。故选D.文章论述的内容是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则宋代印刷术的情况属于背景性材 料,应处于文章最前而,而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节选部分最后提到韩愈,从结构上讲, 显然是要引出下文的关于韩愈情况的论述。(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从内容来看,材料一节选自郭平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可见宋代印刷术繁 荣放大应该是韩愈影响力存在的背景。从论述思路来看,材料一由文学传播以口头为主到“有了甲骨、金石
8、、竹木简及帛丝等 文字载体”,再到“西汉以后,直至唐代,随着统治者对文学典籍的重视,特别是造纸技术的 不断提高,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抄写才真正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方式。魏晋时期甚至出现了 “佣 书”,即专职抄写员”,接下来是“至于雕版印刷,有史可考的说法是源自唐初”,最后写到“宋 史邢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宋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禺 回答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备。这当中就包括为宋朝统治阶层所推崇的 韩愈作品集。从结尾句子来看,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铺垫作用,符合写作的结构布局安 排。从时间记录的顺序来看,材料一由“夏商直到春秋时期”,再到西汉,进而唐宋,自然
9、先 综合而言再截取重点,即先说明宋代印刷术发展情况进而再写韩愈影响力,印刷的繁荣使韩 愈作品得以大量留下并传承,符合时代变迁思路以及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4 .高度重视学识的积累;运用理性思维,创造性转化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注 重文艺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我。(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 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并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筛选并概括相关信息即可。宋代“对学识积累的高度重视,成为此时期土人的共同追求”,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学识 的积累;宋人“追求学识的创造性转化”,启示我们要运用理性思维,创造性转化知识;宋人“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新型知识体系的建
10、立,推进了文学内部各文体以及文学艺术 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促生了集大成式的文艺思想观念”启示我们应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注重文艺各门类之间的交汇与整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人在“知识爆炸”之后的反思,在这类反思中,主张“铺张学问” “点化陈腐”的江西诗风遭到反拨,闭门觅句的做法受到否定。这些启示我们,要善于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自我。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B. ”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误,原文为“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 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可知是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 故选B。7 .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
11、说艺术特点的能力。C.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父亲并没有料想到回来的是自己的儿子, 所以他没有太大反应。故选C。8 .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 好处: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故 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两者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叙述视角说明2分,好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分清叙述视角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作用,进而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 析。小说开篇写道“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
12、里中了弹,机 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小说结尾说“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我们动身回镇上去, 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 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 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 他的胸前”,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使故事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 行了十八俄里”“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 叫她苍
13、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 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 眼”德略莫夫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回家的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也就是站在 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自由、客观、 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总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结合,更有利于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 有利于主题情感的表达。9 .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 不息的精神;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
14、回到部队继续战斗, 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而对入侵,保家卫国的精神; 德略莫夫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相见,母亲虽对儿子毁容忧心忡忡,但却将 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承受苦难的高贵品质。(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 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 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分析,小说主人公德略莫夫受伤后容貌大变, 以至于自己不忍直视,但他却说“
15、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 样能回到战场”,由此可以看出德略莫夫直面挫折,顽强乐观的高贵品质。由“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如果他的脸变 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分析,俄国人面对德国的入侵,德略莫 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 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这都表现了俄国人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结合“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叶戈尔 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 而抽搐”“玛利娅波
16、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在吃 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 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 “打那以后, 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 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 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 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分析,德略莫夫想念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痛 苦而隐藏自己的身份,母亲猜测出那个人可
17、能是儿子,但却将担忧藏在心里,体现了他们不 愿让亲人承受痛苦而甘愿自己承担一切的优秀品质。10 . A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赶上刮大风,班超于是就顺风放火,(营帐)前后鼓声齐鸣,喊声震天,匈奴众 人惊慌失措,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官兵杀死北匈奴使者及随从共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 人全被烧死。“吏兵”做“斩其使”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C ; “虏众”是“惊乱” 的主语,“虏众”中间不能断开,应为“顺风纵火,前后鼓噪”,排除选项D。故选A。H.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的外交使节”错误。质子,指作抵押的人质,不是外交使节。 故选C
18、。12 . 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8. “将他们当时的危险处境比喻为虎穴”分析错误。“虎穴”不是比喻他们当时的危险处 境,而是比喻匈奴使者的住地。故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果让都善王逮捕我们送交匈奴,那我们的尸骨就会永远被豺狼吞食了,我们应该 怎么办?(赋分点:“收”,逮捕;“骸骨长为豺狼食矣”,被动句,“为”表被动;“长”,永远;“奈何”,怎么办。每点1分)(2)班超回来,向窦固禀告了出使经过,窦固十分高兴,上书朝廷详细报告班超的功劳, 并请求另行选派使者出使西域。 (“白”,禀告;“具”,详细地;“功效”,功劳;“更”,另 行
19、。每点1分).当时边疆尚不稳定;班超想要实现原来的志向;西域民众多相挽留;朝廷没有 及时召回。(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由原文“疏勒两城已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杀六百余人,疏 勒复安”可知,这时疏勒已有两城归降了龟兹,并与尉头国联合兵力。班超逮捕斩杀叛变者, 击败了尉头国,杀了六百多人,疏勒又恢复安定了。由此可知,当时边疆尚不稳定;由原文“超亦欲遂其本志,乃更还疏勒”可知,班超也想完成他原来的志向,于是更改 路线回到疏勒。由此可知,班超想要实现原来的志向;由原文“超还至于阖,王候以下皆号泣日: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
20、马脚不 得行”可知,班超在归途中经过于阑,王侯以下的人都哭号着说:“我们依赖汉朝使者,就像 依赖父母一样,您确实不能离开啊! ”他们相互抱住班超的马脚,使他无法前行。由此可知, 西域民众多相挽留;由原文“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可知,奏书呈上,朝 廷久不答复,班超妹妹曹大家上书,皇帝被班昭的奏书感动,于是征召班超回国。由此可知, 朝廷没有及时召回。参考译文:(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讨伐北匈奴,派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郭善, 郡善王广用十分周到的贵宾礼仪待班超,后来忽然改变了态度,疏远怠慢班超等人。班超说: “这一定是有北匈奴的使者来到,(而鄱善王)犹豫
21、不知归附谁的缘故。明智的人会看到事情 没发生时的迹象,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于是他召来侍胡,假装已知实情,说:“匈奴使者 来了几天,如今在哪里呢? ”侍胡惊慌地说:“已经来了三天,距离此地三十里。”班超就把 侍胡禁闭起来,把自己带来的三十六个官员全都会集起来,与他们一起饮酒,饮到酣畅之时, 趁机激怒大家说:“你们与我都在绝远荒域,现在北匈奴使者才来了几天,都善王广对我们的 礼敬立即停止了,如果让郭善王逮捕我们送交匈奴,那我们的尸骨就会永远被豺狼吞食了, 我们应该怎么力、? ”官员都说:“现在我们身处危亡境地,愿跟从司马您同生共死。”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计策,只有乘夜用火攻匈奴使
22、者,使对方不知道我们有多少 人马,他们一定非常震惊恐惧,这样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消灭了北匈奴使者,那么都善人 就会胆战心惊,我们的事情就会办成也可以建立大功。”刚入夜,班超就率领官兵奔向北匈奴 使者的营帐。正赶上刮大风,班超于是就顺风放火,(营帐)前后鼓声齐鸣,喊声震天,匈奴 众人惊慌失措,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官兵杀死北匈奴使者及随从共三十多人,其余一百 多人全被烧死。第二天,班超叫来郭善王广,拿出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郭善全国震恐。 班超将汉朝的国威和恩德告诉郭善王,让他从今以后,不要再跟北匈奴交往。广叩头,“我愿 归属汉朝,没有二心”,于是把王子送到汉朝做人质。班超回来,向窦固禀告了出使
23、经过,窦 固十分高兴,上书朝廷详细报告班超的功劳,并请求另行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说:“像班 超这样的官员,为什么不派遣,却另选他人呢?现任命班超为军司马,命他完成先前的功业。”(汉章帝建初)元年,皇帝下诏召回班超。班超将要动身返回,疏勒全国忧虑恐慌;疏勒都 尉黎奔说:“汉朝使者抛弃了我们,我们必定再次被龟兹灭亡,实在不忍心看汉朝使者离去 于是拔刀刎颈自杀。班超在归途中经过于阅,王侯以下的人都哭号着说:“我们依赖汉朝使者, 就像依赖父母一样,您确实不能离开啊!“他们相互抱住班超的马脚,使他无法前行。班超也 想完成他原来的志向,于是更改路线回到疏勒。这时硫勒已有两城归降了龟兹,并与尉头国 联合兵
24、力。班超逮捕斩杀叛变者,击败了尉头国,杀了六百多人,疏勒又恢复安定了。(汉和 帝永元)十四年,班超久在绝远荒域,因年老思念故土,上书请求回国,奏书说:“我不敢企 望回到酒泉郡,只愿能活着进入玉门关。现在我恭敬地派遣我的儿子班勇随同安息国的进贡 使者入寒,趁我尚在人世,让班勇能亲眼见到中原的风土。”奏书呈上,朝廷久不答复,班超 妹妹曹大家上书,皇帝被班昭的奏书感动,于是征召班超回国。八月,班超到了洛阳,被任 命为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去世。15 . C “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错,颈联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 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16 .直抒胸臆:首联“蹉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丹东市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2 联合 考试 语文 Word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