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心脏在正常惰况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以一定范围内的频率发生 有规律的搏动并传布于心房与心室,引起收缩。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 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 心动过这、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 病常见病症有心悸、乏力、头晕、晕感等,亦可无病症。我国中医药学的古典著 作中,类似心律失常证候的描述很多,散见于“心悸”、“怔仲”、“眩晕”、“晕厥”、 “虚劳”以及有关脉律失常(数、疾、迟、缓、促、涩、结、代以各种怪脉)等 病篇中。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那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 年)。(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 制定,2006年)。(1)临床表现病症:最常见的病症是心悸不适,局部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 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病症。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 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
3、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楼动脉 搏动有漏搏现象。(2)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O. 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 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者,那么有致命危险,须立即请心脏科会诊进行抢救。2、急性期注意休息,一般全休3个月,如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者, 临床休息日期宜适当延长。3、注意营养,应保持乐观心态,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五、难点分析及解题思路病毒性心肌炎是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该炎疾 可呈局限件或弥漫性;病程可呈急性、亚急件或慢性,一些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迁 延不愈,可以演变成心肌病。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而 且并发症增多,
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脏功能,因此如何及时明确诊断及 抑制病毒的复制繁殖成为本病的难点。难点之一:如何防治误诊、漏诊提高警惕与提高诊断技能是防止误诊、漏诊的主要对策,因此有必要再次复 习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方法。我们的思路要点材三:寻找病毒感染的依据; 寻找心肌炎的依据;排除非病毒性心肌炎。根据临床资料以及心电图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等,心肌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临床较难获得的是病毒感染的诊断依 据,除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外,尚需要根据病原学诊断的要求寻找病原 学依据, 产列方法对明确病毒感染有一定帮助。血、尿、粪便、咽拭子别离 出柯萨奇病毒或其他病毒,及(或)恢复期病人的病毒中和抗体滴
5、度较第一份血清 升高4倍(双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首次滴度640者为阳性,320者为 可疑。心包穿刺别离出柯萨奇或其他病毒。从心内膜、心肌或心包别离出病 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奔阳性,或从心肌活检组织中查到病毒颗粒。对可疑病例 必要时可作心内膜心肌活检或同位素心肌扫描检查以协助诊断。心内膜心肌活检 (EMB)经多年来的实践及不断改进,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简便的检查技术。EMB 从组织学上证实心肌炎症的存在,并可对心肌炎与心肌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人的 探讨。同位素检查用99m得焦磷酸盐或67钱心肌显像扫描,心肌炎患者可有局部 心肌摄取,此可作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坏死或炎症的证据。201诧心肌扫描
6、也 有助于诊断。近年来开展起来的用病毒基因探针的方法检测活检心肌组织中存在 的病毒基因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那么中“中 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那么”的疗效判定标准。1、综合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病症、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病症、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其他有明显改善。(3)有效:临床病症、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4)无效:临床病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2、证候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病症
7、、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295%。(2)显效:中医临床病症、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270%。(3)有效:中医临床病症、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230%。(4)无效:中医临床病症、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都 足 30%。3、病症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病症消失。(2)显效:1临床病症基本消失。(3)有效;临床病症有所改善。(4)无效:临床病症无改善。4、其他(1)早搏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24小时早搏为偶发或完全消失。显效:早搏减少8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80%。无效:早搏减少小于50%。(2)ST段治疗前后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8、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1979年9月上海)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到达“正常心电图”。 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 05mY以上,但未到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 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 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二)评价方法在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分别按照疾病判定标准、证候判定标准、病症判定标 准以及其他判定标准进行评价。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室性
9、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 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 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 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假设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 态相同,且偶联问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假设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室性早搏。假设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 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3)病情分类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
10、CG示5次/min, DCG示5 次/min, DCG 示 30 次/h;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 间期相等。(4)病情分级: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E持续性室速(t30次连发)室性早搏的频率分级室性早搏的形态分级0无1少见(W1次/h)2偶发(卜9次/ h)3 常见(10 29 次/h)4频发(三30次/h)A单形、单源B多形、多源C连发、成对(2次连发)成串或连发(35次连发)D非持续性室速(630次连发)(二)
11、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 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1 .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结代。2 .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 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3 .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 纳呆便澹,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4 .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 遂目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脱胀闷,得暧气或矢气那么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5 .痰火扰心证: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悸 心律失常 早搏 中医 诊疗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