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几条建议.docx
《优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几条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几条建议.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优化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几点建议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虽然近十年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理论研究单薄、 课程建设滞后、教师队伍杂乱、课程保障贫弱等问题。本文参照国外尤其是职业生涯教 育发达的欧美国家经验,以国内部分高校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提出优化高校职业生涯教 育的建议。“职业生涯教育”是围绕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所有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总 和。广义上,学校、家庭、社会开展的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 因此它们都属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范围。狭义上,职业生涯教育又专门指某一种特定的教 育行为,这种教育可以引导个体开展职业探索,丰富职业认知,明晰职业方向,提高生 涯适应性。接受过职
2、业生涯教育的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 能够更明确自己未来的择业方向,能够更合理地转变自己的求职观念。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程教学、团体辅导、生涯咨询、计算机系统 辅导、研讨会等。国外Corey. A. Reed (2001)等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可以有 效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涯成熟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改善他们的生涯犹豫。国内谢 员、龙立荣(2007)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证实以课程教学形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够显 著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成熟度和生涯适应性。立足国情,我国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开展较 晚,专业、专职的职业指导老师数量较少,无法在高校中推广普及个体咨询和团
3、体辅导, 课程教学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而且可以迅速扩大受众范围。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早在1916年,清华大学的周寄梅校长介绍并引进了职业辅导课程,之后由于战争 等原因,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呈全面倒退趋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也受国内大形势的影响 几乎完全停滞。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长期遵循.“统一分配”的原则,作为 就业主体的大学生丧失了 “选择职业”这一最基本的主权,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无从谈起。 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才有了新 改观,用人单位可以择优录用毕业生,毕业也可以自由选择中意的就业单位。随之而 来的是,深圳大学在1986年率先开
4、设了职业指导课,这是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又一次 破冰之举。此后我国一小部分高校开始出现零散的职业生涯教育,但教育内容上更多地 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为毕业前夕的大学生提供与就业相关的简单指导和服务。随 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升高,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职业价值观的不断异化,社 会和高校都意识到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2007年,教育 部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把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棵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了课 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时安排等。这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 育的分水岭。此后,各高校快速推进该项工作的进展,在理论发展与研究、理念普及、师
5、资队伍、经费投入、工作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北森研究院的一项研究 表明,被调查的75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未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表明职业生涯规 划课程在高校基本得到普及。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理论研究单薄H. Taba(1962)指出“任何像课程这样复杂的事情都需要某种理念的或概念性的思 考框架,以便加以指导。”国外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比较丰富,Parsone的特质因素理 论、Ilou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Roe的心理需求理论、Bordin 的心理动力理论、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Lent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Kelly的生
6、 涯建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现阶段关于职业 生涯领域的文章和专著积累了不少,许多专家把精力投入到理论验证、测评量表的修订 等工作中,并开始探索相关理论在课程建设中的融入。但是目前我国缺乏真正符合自身 文化形态、经济发展状况等具体国情的原创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 更多地局限于呼吁应用和理论介绍阶段,几乎未见有对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生涯建构理 论等新理论在职业生涯教育应用上的实证研究。各种测评工具的本土化工作薄弱,教 育辅导过程中广泛运用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舒伯的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等测量工作 在中国尚未建立常模,其本土适用性的研究也比较薄弱。(二
7、)课程建设滞后由于课程开发程序的不规范,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能力培养、内容 设置、课时安排、学习评价等环节的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 作性相对薄弱,各环节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关照不够。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一元化”状 况让人担忧,大部分课程以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和霍兰德的类型论为设计思想,其他如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等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使得该学科的未来发展 缺乏活力。课程目标设置模糊或定位不准,难以关照本校的培养层次、学科分布、学生 特点等因素工课程内容照搬西方模式,缺乏“本土化”的过程,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
8、等具体因素。课程开设的效果缺乏有 效评价,缺乏调控与激励,没有关注课程目标是否实现以及是否需要改善。课程建设中 缺乏质量意识,例如教学大纲不够严谨科学,课时设置和课程进度散漫无序,课程评价 方式单一,对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课程的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系统。(三)教师队伍杂乱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队伍构成主要是三类:一是从高校的专职学生工作 岗位转岗或身兼两职,如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刊记,团委巾记,总支秘书,辅 导员,二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兼职,三是心理学、工商管理类的专任教师。从数 量上看,前两类人员占据了职业生涯教育授课队伍的63.49%,教师只有17.01%。从专 业上看,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化 高校 职业生涯 教育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