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八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八省八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省八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广东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 福州一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命题人:卢记生董远举罗丹 乐晓峰 徐蕾晏志萍袁昉审题人:赵燕袁昉边甜甜江腊喜考试时间:2022年12月15日上午8: 0010: 30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
2、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 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 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 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
3、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 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 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 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 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 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
4、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 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 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 学的文学传统。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 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 “中国的福克纳” “中国的马尔克斯” “中国的博尔 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
5、,众多以西化相标 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多数都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 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自觉 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就是都逐渐经历一个创作 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化或欧化转向中 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这在余华、苏童、格非、毕飞宇等人的创作转型中有着鲜明的印证 狡猾的。麋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 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
6、诸侯 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 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 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甘茂攻打宜阳,擂罢了三通鼓,而士兵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秦国的右将军尉对他说:“您 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而能当上丞相 的原因,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 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请 让我明天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他拿出
7、 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O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 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从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 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 纷纷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莫言在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毫不讳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也让世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
8、新变。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致力于寻找传统儒家文化人格在乱世 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先生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很分明。陈忠实认为 ,“尽管我们这个民族在20世纪初国衰民穷,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 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并没有消亡,它不是一堆豆腐渣,它的精神一直传接了下来。”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精神的懈光。如李举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 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典型形象中都隐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 意志。李举和陈忠实的创作几乎一脉相承,他说:“黄河东流
9、去就是为了展示民族精 神、展示对民族前途的信心而创作的。我要借此证明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任何性质 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力战胜一切困难而 生存下去,强盛下去!”可见民族精神的追寻是“泛寻根文学”的艺术灵魂。(摘编自李遇春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坚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使民族具有精神独立性, 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B.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不朽的文艺巨匠,他们创作的文艺精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 创造成就和中华民族的精神。C.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的前30年是受
10、苏联以外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影响,而在新时期 30年中,逐渐向传统文化回归。D.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是作家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意 味着他们曾与这些传统有过疏离。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文艺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OB.新时期,中国作家都已抛弃卡夫卡、福克纳等偶像,开始了在文学上的寻根。C.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重视,催生了许多向经典致敬的作品。D.从白鹿原黄河东流去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力量是长存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美国
11、拍摄的花木兰等影片取材于中国的文化资源。B.唐代书法家李邕主张:“似我者俗,学我者死。”C.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D.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我国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量的49. 3%。请结 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4分)4 .新时期,中国作家如何能写出对本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辩才禅师沈祖莫树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红墙,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红的墙在落日的光辉里闪 着眩目的色彩,当
12、它映入骑在马上的辩才禅师眼帘的时候,他的心立刻跳动起来。他像一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兵士,在一种没有生还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乡。他 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惯了的寺院,看见他心爱的东西一一那维系着他全部生命的一卷 兰亭,他欢喜得要发狂了。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内庭,千方百计想骗取他的兰亭,自己如何的不为威势 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异宝的诱惑,始终不曾将兰亭献出来。秋渐渐地深了,萧条的气象笼罩了大地。辩才禅师近来总感到生活中还缺少了一些什 么东西,可以说,是缺少一个人一一一个能够了解兰亭、同时也就是能够了解他珍爱 兰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却没有一个能够了解兰亭的,这一点,辩才禅师 不能不认为是他
13、生活中的遗憾。有一天,那是一个寂静的黄昏,辩才禅师刚临摹过一通兰亭,慢慢地踱出禅室, 远远地望见有一个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着,似乎是来庙中观览的。“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 ”辩才禅师殷勤地问。客人慢慢地走了进来,是一个三十几岁书生模样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宽大的黄 袍,头上戴着巾,巾下覆着一个略瘦而苍白的脸,他非常合礼地作了一个揖,用清朗而沉 着的声音回答辩才禅师的问话。“弟子姓萧,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到南方做买卖;偶尔经过宝刹,一些生动的壁 画吸引了我,这伟大的艺术给了我最高的启示,使我留住了。”辩才禅师很高兴地邀请来客进了禅室。他们下棋,弹琴,谈论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O有一天,姓萧的
14、客人带来了一幅梁元帝自画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画是那样精巧 ;辩才禅师一见,就深深地赞叹起来。于是姓萧的客人说:“弟子最好书画,的确,好的画像好的字一样值得人称赞。”“好的字吗?那不用说是二王了!”辩才禅师得意地叫起来。“不瞒禅师说,弟子先世都传二王的楷书法,弟子也是从幼年就爱好二王书法,用心 揣摩过的;现在出门还随身带着儿通王帖哩。”整个下午,他们在详细欣赏和互相赞叹来客所携带的二王法帖中度过。最后,辩才禅 师看不过对方的过分夸张和骄傲,终于笑着说:“这几通固然不错,但是还不能算怎样好;老僧有一幅真迹,倒很异乎寻常呢!” “是什么帖呢? ”对方似乎不信地问。“兰亭! ”用轻快的调子毫不费力地说
15、出这两个字,口角上挂着得意的微笑。 “经过了多少离乱,哪会有真迹存在;不过是响拓本罢了。”对方轻蔑地笑了。“什么话!智永禅师在世的时候,一直珍藏着,临死的时候,亲手交付给我,哪会有 错呢? ”辩才禅师亲自从屋梁上取出兰亭,小心地打开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说:“请看吧!如何? ”客人取在手中,细细地看了一会儿,指了几处地方说:“你看!这笔不得势,那笔也 不得神!果然是响拓本呢!”辩才禅师不答话,挥手将兰亭夺过来,感到从未受过的侮辱,脸涨得通红,气呼呼地 叫道:“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许再和我提兰亭两个字。”对方并不生气,轻松地笑了!“何必生气呢?弟子和禅师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难道连真
16、伪都辨不出吗 ?这的确是稀见的神品,快取过来让我细细赏鉴一下吧!人间的乐事,还有更胜于此的吗 ?”*“请原谅我的粗鲁吧!你可以细细地欣赏,要知道这机会并不是容易的哩!”辩才禅 师立刻转怒为喜,温和地说;同时又将兰亭笑嘻嘻地递过去。客人郑重地接了过来,细细地赏玩着,一面笑着对辩才禅师说:“看到这样的神品,就像见了天人一样,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将我们从这 污浊的尘世带到了另一个美的世界,使我们忘记了一切!”“你才是真正能懂得兰亭价值的人啊,同时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辩才 禅师快活得叫了起来,紧紧握着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欢喜的泪了!从此以后,禅师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鉴赏兰亭,也不再藏在
17、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 寺来,辩才禅师将他奉为上客,徒弟们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禅师外出做佛事的时候,就留 客人独自欣赏兰亭;等到禅师回寺之后,两个人又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那一天,辩才禅师正在灵记桥南严迁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传唤他,他不知道什 么事,奇怪极了!后来又有差役来催促他,说是御史要见他,叫他赶快就去。辩才禅师感 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随着来人去见御史。辩才禅师一抬头,看见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萧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庄严地说: “我是奉旨来取兰亭的,现在兰亭已经取得,所以请你来”辩才禅师没有听完他的话,立刻觉得有一个魔鬼伸出钢铁一般的指爪,将他的心拉 了出来,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转起来,
18、他一切都不知道了!写于一九三五年(有删改).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辩才禅师渴望有人能够了解兰亭,渴望遇到“知音”,这是他最终被客人欺骗的 重要原因。B.辩才禅师与客人初次相遇时,客人的答话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目的是引起辩才禅师 的兴趣。C:客人被辩才禅师骂后却并不生气,反而“轻松地笑了”,是因为他得以认定了兰亭 确属真迹。D.结尾处御史欲言又止,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骗取兰亭一事心怀愧疚。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注重铺垫手法的运用。如对客人外貌的描写,表明他与众不同,使后文其真实 身份的揭晓不显突兀。R.本文用大量笔墨写
19、辩才禅师的“欢喜”,只在结尾处简略交代他的悲痛,繁笔和简 笔的运用更显出人物受伤之深。C.本文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客人初见兰亭后“轻蔑地笑了”,表现了他 对得到兰亭真迹稳操胜券的心理。D.本文取材历史故事,通过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主题,暗含对统治者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 行径的冷峻批判。8 .这篇小说采用了明暗线交织的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好处。(6分).本文依唐代何延之兰亭记改编,兰亭记结尾记载:唐太宗临终下令,将王羲之 的兰亭真迹陪葬。本文删去这一结尾,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 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
20、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日:“子以为何如?”对日:“宜阳必拔也。”君日:“宜 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 必无功。”对日:“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 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君日:“子为寡人谋 ,旦奈何? ”对日:“君谓景翠日: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 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 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省八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八省八校 2023 届高三 第一次 学业 质量 评价 T8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